搜索 | 业务合作

运用HSE管理体系 加强隐患治理

2005-10-13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摘要 结合HSE管理体系的要求,从隐患治理项目的依据、监督管理的内容、隐患治理过程中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等方面对隐患治理工作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HSE管理体系 隐患 治理

    隐患治理是消除现役生产装置设计、工艺、设备(设施)缺陷,提高装置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隐患治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多专业,多部门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企业的职能管理部门建立一套有效的统筹管理协调机制,以重大隐患治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的技术、管理问题,保证隐患治理的成效。

    1  判别隐患治理项目的主要依据
    1.1 设计、控制、防护、标准的升级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健康卫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也及时制定、修订了相关的安全、环境与健康设计标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石油石化行业随着与国际石化公司的合资合作增加,国际现行通用的标准、规范被大量采用。因此,企业也必须依据新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惯例进行技术改造或隐患治理。
    1.2 生产过程中已发生的事故教训
    事故的发生意味着技术上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因此,我们要通过对事故科学认真的分析,找出设计、工艺、生产、设备和HSE设施等防护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系统和有针对性的隐患治理方案,落实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1.3 风险评估发现和确定的风险事件
    风险评估是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适用的评价技术、程序和方法,对危害形式的结果进行识别、分析和判断的过程。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评价,确定高、中、低风险事件,编制《隐患评估报告》,提出结论和意见,作为隐患治理的依据。
    1.4 生产过程中暴露出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和HSE防护设施缺陷
    在生产装置和设备的运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的腐蚀老化、故障增长率多以及各种潜在的问题和新的问题相继暴露出来,成为威胁安全生产的生要因素。为此,单位应根据日常检查和基层报告的情况,认真进行调查确认,填写《隐患整改通知单》,及时组织进行技术改造或隐患治理。

    2  隐患项目监督管理重点内容
    2.1 隐患评估和立项
    隐患评估和立项是实施隐患治理的首要工作,是后续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必须实事求是,力求客观准确。隐患评估和立项阶段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二级单位编制的隐患评估报告或项目建议书中,其主要内容应包括评价报告(依据和标准、隐患现状及危害)、评审意见和结论、隐患治理方案、采取的监时安全监控防范措施(应急预案)、项目负责人、资金预算等内容。对于投资额在公司规定的限额以上的隐患项目,立项申报由单位主管部门会同HSE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逐级上报。同时应通过有关渠道及时询问上级阅办和批复的情况,以免贻误隐患整改治理的时机。对于投资在限额以下的隐患项目,可以考虑纳入本单位的年度综合投资计划来安排治理资金。
    2.2 方案的评估和审定
    方案的评估和审定主要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隐患申报单位编制的隐患评估报告或项目建议书中的隐患现状、治理方案可行性以及投资情况进行评估和审查。评估和审查应分级进行,投资额度大或涉及面广的隐患项目由公司安全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限额以下的隐患项目由单位主管部门领导组织HSE监督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对项目进行审查。通过评估和审查,确定治理的原则、方向、范围、基本整改内容及投资额度,按管理审批权限,批准立项或向公司申报。对于涉及面广的重大隐患项目,单位应委托规划部门进行或行性研究,然后再进行评估、批复或向上级申报。
    2.3 调研、设计和论证
    隐患治理方案和项目投资计划批复后,项目主管部门应会同HSE监督管理部门向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下达设计任务书。对于涉及面广、影响较大、难以确定具体方案的隐患项目,主管部门应会同HSE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设计单位、隐患所在生产单位、设备仪表维护等专业外出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隐患项目的具体情况,做出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审核论证是重大隐患治理工作中心环节,也是决定日后隐患项目能否顺利投用并发挥作用的关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适用性、匹配性。即新上设施与原有主体设备及系统匹配、衔接和协调工作的性能,这也是技术改造和隐患治理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对于在老设备系统上采用新技术,更应注意匹配的问题,否则,再新再先进的设备的技术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有时反会影响原有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
    (2) 安全性、可靠性。安全性即隐患项目治理后必须符合国家、地方现行的安全卫生环保标准、规范,不能在消除一种职业危害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职业危害。可靠性即隐患项目投用后能长时运行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各种效能。
    (3)经济合理性。即考虑隐患项目适用性、匹配性、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要确定合理的投资规模、技术水平,并考虑适合的投资成本的社会、经济效益。
    (4)技术保证和服务。即在确定隐患项目采用的某项技术和设备设施时,应充分考虑该项目技术的发展前途、技术升级、技术服务等因素,以保证该项技术和设备在一定的时期内的技术寿命及其延续性。
    (5)系统性、全面性。隐患项目所采取的技术设计和技术方案,应将其放在整个生产系统中予以论证,综合考虑外部系统对内部系统的影响和内部系统对外部系统的影响。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在治理隐患过程中产生的新隐患
    (6)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往发生的重、特大事故的原因及教训也是设计审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吸取事故教训,可以不断消除在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提高隐患项目的设防等级和标准。
    2.4 关键设施的选型确认
    关键设施的选型确认是施工图设计阶段HSE监督的重要内容。由于关键设施在隐患治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设计数据和控制参数仅从设计理论上考虑是不够的,需要结合实践和产品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以避免投用后出现设计选型不匹配的问题。关键设施重要设备的选型确认工作应由项目主管部门主持,HSE监督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生产单位、维护单位、设计单位共同参与审查确认。
    首次使用的没有成功的使用经验和技术经验可以借鉴的设备(设施),应委托专业科研机构对所采用的技术、设备(设施)、标准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标定或开发,以保证其有效性及可靠性。企业职能管理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委托开发研究的成果进行审查确认,防止研究开发的成果出现致命缺陷或与实际应用出现严重脱节的情况。
    2.5 采购控制与供应商管理
    采购控制是隐患治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可影响隐患治理项目的工期,又可影响隐患治理项目的质量和效能。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控制:
    (1)供应商选择。要严格按照《供应商管理程序》进行。物资供应部门应根据企业HSE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对供应商的认证、选择、评价、续用制度或程序。项目主管部门和HSE管理部门在确认供应商候选名单时,应考虑其信誉、业绩、技术保证和售后服务等因素,采用竞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
    (2)技术协议。技术协议主要规定了合同的技术内容和标的物的性质,是进行设计、安装、验收的重要依据。因此,技术协议应准确严谨,并充分考虑各管理部门和生产、维护单位的管理需求。
    (3)产品质量检验。供应商所供产品到货后,应由项目主管部门会同物资供应部门、施工安装单位进行现场验收或移交。
    (4)质量保证和违约处罚。为了保证隐患治理项目所需的工期和质量,物资供应部门应在购货合同中,明确规定出现质量问题的解决处理方法、逾期供货赔偿责任等内容。
    2.6 整改的组织协调与安全处理
    重大隐患的治理工作是在现役生产装置和生产场所进行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它所面临的两个突出难题就是正常生产与整改过程中安全问题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一是要处理好生产和整改之间的关系,生产计划部门和生调度部门加强组织和协调,要在生产经营形势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安排隐患项目的停工治理时间,优化生产计划。二是生产单位应按要求编制停工处理安全方案(程序)或HSE实施计划书,组织进行生产处理和安全处理,为施工作创造条件。
    隐患治理工作应以安全无事故为前提和最高原则,不能因隐患整改而出各类事故。如果生产计划和生产处理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或时间程序上存在明显安全问题,则宁可改变工期,也坚决不以冒进和冒险。
    隐患治理项目的施工组织应根据设资额度分级进行,对限额以下的隐患治理项目应由隐患项目所在单位有关职能部门组织进行整改。限额以上或涉及面大的隐患项目应由上级的工程管理部门会同职能部门组织进行整改,克服整改过程协调管理力度不够、施工工期拖遢的现象。
    2.7 施工过程监督管理和承包管理
    对于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工程管理部门应与项目管理部门、生产调度部门、HSE监督管理部门紧密配合,按照《承包商管理程序》做好统筹计划和目标控制,提高厂外设备预制深度,减少生产区动火作业,合理安排土建施工,集中搞好安装施工,搞好各专业和工序间的衔接,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安装质量。
    项目管理部门和HSE监督管理部门应深入施工现场,及时检查和协调解决施工安装过程中出现的设计、技术问题,及时纠正不安全的违章行为,做好技术安全监督工作。生产车间则集中力量做好施工过程的安全处理和对承包的安全监护工作。
    对于承包商的管理,工程管理部门和HSE管理部门应按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资格预认证、承包商选择、开工前准备、过程监督协调、表现评价等管理控制程序,实施承包商《工程项目HSE计划书/实施程序》的审查监督制度。
    施工、安装阶段的验收,标志着工程施工任务的基本完成,也是对整个施工安装项目完整性、有效性的初步审定。 验收前,工程管理部门应针对每一个专业的项目内容和验收要求,编制《隐患治理项目验收报告》,进行检查的验收。
    验收时,由工程管理部门会同项目主管部门组织HSE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生产调度部门以及生产、维护、设计、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安装阶段的验收。对于阶段验收中检查出的较大问题和偏差,工程管理和项目主管部门应提出处理意见、负责人和完成期限,并跟踪检查完成情况。
    2.8 运行
    工程项目进行阶段性验收并完成偏差纠正后,即可进入试运行阶段。该阶段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设计、安装单位或供应商对生产操作人员和设备、仪表维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新的操作、维护技能。
    (2)根据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的需要,编制新的操作规程和控制参数,报主管部门批准执行。
    (3)对系统进行与适应性、持续性调整。
    2.9 项目验收与交接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和适应性调整后,即可由项目主管部门按程序对整个隐患治理项目进行正式验收,编制《隐患治理项目验收报告》,并纳入正常生产管理范围进行管理。

    3  隐患项目治理过程中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3.1 管理程序与治理进度的关系
    为了保证重大隐患治理项目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安全可靠性,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控制程序是必要的。但管理程序的增多,意味着制约因素的增多,隐患治理工作的时效性和治理工作的进度就要受到影响。因此,需要项目主管部门建立一套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提高每个管理程序的通过效率,加强各环节和程序之间的衔接,缩短评估、设计、论证的时间,提前安排定货采购和土建施工,保证施工安装的有效时间,满足对隐患治理效果的时间的要求。
    3.2 施工动火与生产安全的关系
    隐患治理工作是对在役生产装置和生产场所进行的技术改造和升级,隐患治理工作也是在边生产、边施工情况下进行的。这无疑给施工动火和安全生产造成了相互的不利影响,甚至是巨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对改造部分的生产装置、设备和系统进行停工隔离,采取完全彻底的隔断处理措施和安全防火措施,同时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施工过程的监护,减少生产和施工的相互影响,保证生产、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3.3 专业管理与HSE监督管理关系
    随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监察监督的不断强化,原有的HSE监督管理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因此,各部门应制定完善相应的HSE管理程序,落实各职能部门的HSE管理职责,使HSE监督管理部门由隐患治理的执行者转变成监督管理者,以保证监督管理职能的正常履行的发挥,保证国家安全、卫生、消防、环保法律法规和公司HSE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