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爆是指在预定起爆时间之后,又突然发生的爆炸。也就是在起爆之后,有一部分或全部发生拒爆,然后相隔一段时间,拒爆药包的部分或全部又发生爆炸。这种延迟的爆炸,危险很大,往往造成重大伤亡事故。例如,1985年1月,广东某露天矿,在进行小硐室及深孔爆破时,用电雷管起爆。起爆后有一个装1.8t的药室未响,大约20min后,这个药室又突然发生爆炸,使在现场的12个人中10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这是一起典型的迟爆事故。又如河北某矿1979年5月28日,露天矿进行7t炸药的深孔爆破时,炮响后约21min,突然又有一个深孔发生爆炸,险些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用导火索火雷管起爆,这类事故更容易发生。
一、延迟爆炸的原因
1.起爆器材引起的迟爆
(1)雷管起爆力度不够。不管是什么雷管,起爆力不够,就不能激发炸药爆轰,但能引燃炸药,被引燃的炸药烧到拒爆或助爆雷管(没有接入网路的雷管)时,雷管爆炸引爆未燃烧的炸药而形成延时爆炸。或者引燃的炸药,在炮孔中形成高温高压而转成延时爆炸事故。
(2)导火索质量有问题。导火索从点火到雷管爆炸的时间大于其长度与燃烧的乘积,即为迟爆。导火索的均匀燃烧是在药芯密度、直径、水分不变和燃烧区压力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药芯中断较长,导火索便不传火而产生拒爆。但药芯中断不太长时,粘有黑药的三根芯线还能继续的阴燃,当燃到未断药处又重新引燃药芯并以正常的速度燃烧下去,这样,就有可能在人们回头检查或进行下道工序时突然爆炸,而产生延迟爆炸事故。
导火索在制造、贮存、运输中使其受潮变质,药芯水分增加,使导火索燃速缓慢而迟爆。导火索药芯水分与燃速的关系见表7—5。
表7—5 药芯水分与燃速的关系
2.炸药钝感引起迟爆
炸药钝感时,雷管起爆未使炸药爆轰,而只是引燃炸药,燃烧的炸药又烧爆拒爆或助爆雷管,进而再次起爆未然炸药;或因炸药在炮孔内燃烧形成高温高压而转为爆炸。前面所讲的第二个例子,就是因炸药钝感而发生的迟爆事故。
3.操作不慎引起迟爆
用导火索火雷管起爆时,使用中不慎使重物击打导火索,使导火索药芯形成似断非断现象;或者先响炮孔的飞石,损伤未燃完的导火索,使之产生似断非断现象,这些都为延迟爆炸提供了有利条件。打残眼或处理盲炮发生的爆炸事故,也可算迟爆事故。
二、延迟爆炸的预防
1.不使用过期变质或不合格的爆破器材。保证起爆后不发生瞎炮、残炮等任何现象。没有拒爆,就没有延迟爆炸的条件。
2.用质量好的炸药做起炸药包,使雷管起爆后,炸药达到稳定爆轰的爆速。特别是采用纯芯炸药(如浆状炸药、铵油炸药、铵松(沥)蜡等炸药)时,应该采用中继起爆药包,中继起爆药包的爆速,一定要大于被起爆炸药的爆速。例如浆状炸药用黑梯药柱(黑索金和梯恩梯溶注成药柱)做中继药包,铵油炸药用好的铵梯炸药做起炸药包。
3.尽量少用导火索火雷管起爆。导火索因多方面的原因在生产中难免会出现断细药现象,这种现象靠产品的抽样检测是很难发现的,到用户手中就更难发现。为了减少迟爆的概率,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导火索火雷管起爆法。
4.操作中避免导火索过度弯曲或折断;放炮时用数炮器或听觉进行数炮,发现或怀疑有瞎炮时,加倍延长进入爆区的时间。
5.采用复式起爆网路,尽量减少起爆器材残留在拒爆药包内。炸药中有起爆器材,炸药燃烧时容易转为爆炸。所以消除起爆器材拒爆,特别是不应用助爆雷管来提高雷管的起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