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防止静电危害十条规定(2)

2006-02-16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二、易燃、易爆流体在输送停止后,必须按规定静止一定时间,方可进行检尺、测温、采样等作业
    流体在输送时会产生静电,其机理也是基于固—液接触的表面存在着“双电层”的原理。由于液体的电离性或其所含杂质的电离性,液体中或多或少含有正负两种离子;又由于接触面的电化学作用,一种离子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另一种离子靠异性电荷的吸引力而积聚在被吸附离子附近,于是,从微观结构上看,在固一液接触面处就形成了“双电荷层”。双电荷层如果不被分离开来,则在总体上是呈电中性的;但如果由于液体的流动、摩擦使双电荷层发生了分离,则将引起静电现象。
    易燃、易爆流体在输送过程中,由于液体流经管道、泵、过滤器等设备时,必然要与这些设备的管壁、叶轮、滤芯等相互摩擦而产生和积聚大量的静电电荷,且在进罐后几秒钟内静电电压达最高值。此时就不能立即进行检尺、测温、采样等作业。否则极易造成放电.必须按规定静止一定时间后方可进行。
    所谓静止时间,是指从产生静电终了至拆除接地线或采样、测温之前的时间。静止的目的是为了将物体上的静电泄漏至大地,以减少油罐或槽车、油轮等物体的带电量,以防止火灾、爆炸危险的发生。所以,停送易燃、易爆液体后,须按规定时间静止后方可进行检尺等作业。
    因为当流体注入储罐时,液体中的静电荷也被带人到储罐之中。这就是说储罐中的液体是带有大量电荷的,由于静电异性相吸作用,使液体中的电荷将向液面集中,再由液面向罐壁移动而泄漏于大地,这样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衰减下来,如在尚未衰减前进行检尺、测温、采样等作业,就会引起放电事故。静电的泄漏衰减与储罐的容量和液体的电导率有着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储罐容量大、介质电导率小时,其泄漏时间就长,反之则短。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制订《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安全规定》第七条,对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进入储罐,经一定的静止时间,方可进行检尺、测温、采样等作业,作了具体规定。
    这条规定看起来简单易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偏偏有人不按规定去做,或忙于求快,或我行我素。因此而酿成事故的也不乏其例。
    例如:1982年10月16日,某炼油厂岗位油槽员从泵房出来进行航煤油倒罐,先到619#罐打开进油阀门,然后关闭620#罐进油阀门,中间没有间歇,随即上620#罐进行检尺。同时分析站的取样员也拿了取样瓶在旁等候,当油槽员检完尺后下来,取样员就上去取样,先取了罐上部油样200毫升,并将剩余的 600毫升油样倒回罐内,接着又取下部油样。当取样盒下去约 4~5米时,突然听到异常的哧哧声响,同时感受到有一种力量撞击油罐,并看到罐沿附近往上鼓起。情况不妙,赶紧上提取样盒,此时看见罐顶边沿裂开了一条约2尺长的口子,呼呼冒气,迅即一声闪爆,从取样口喷出火来。取样员脸部烧伤跌下罐来,当跑离不到3米远时,一声巨响,油罐爆炸。罐顶掀起,大火冲天,这次事故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按规定时间静止,急于进行检尺、取样作业。
    航空煤油的电阻率为1.8×10-12欧·厘米,属于在管道中流动带电最严重的轻质油品,输送中间又经过了一个玻璃纤维的过滤器,5小时的连续进油中,产生并积聚了大量静电。而航空煤油的电导率又低,静电荷不能及时导出,达到了危险的高电位。又因取样员第——次取样后将剩余的油样倒回罐内,落差 2.7米,引起油面搅动,并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荷,使取样口下方油面电位急剧增加,当取样盒以孤立导体接近高电位油面时,引起放电闪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