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防火防爆十大禁令(3)

2006-02-1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三、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油气区工作
    石油化工生产区极大多数是存在着易燃、易爆物质的油气区。所谓油气区,就是有爆炸危险场所的空间,当易燃气体和空气混合,就形成了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一旦达到爆炸范围时,遇到静电火花,就会立即发生爆炸。
    用化纤材质制做的服装,如涤纶、尼龙等,易产生静电,人穿着了化纤服在从事生产活动中,由于摩擦等原因就极易产生静电而使人体带电,一旦发生静电放电,就会引爆周围的易燃、易爆混合气体空间(爆炸危险场所)而发生爆炸事故。
    化纤织物易产生静电是它的一个特性。因为化纤织物吸水性能差,表面干燥,导阻率高,在发生摩擦时就易产生静电放电,即人们通常在夜间熄灯后从身上脱化纤服时看到的蓝色电火花。有人做过试验:用两块的确良快速摩擦,测得9500伏静电压;腈纶布与棉布摩擦能产生200~350伏静电压,两块腈纶布摩擦可产生500~600伏静电压,在暗处就可见到蓝色静电火花。静电压达300伏时,放电的火花就可使汽油蒸气着火爆炸。静电压达500伏时,放电的火花能导致苯蒸气着火或爆炸。
    油气区爆炸危险场所,一般都是引燃能量很小。在这种场所,如果脱化纤服时,由于衣服在迅速分离时所产生的静电放电把其周围空间的气体(油气区)引燃而发生爆燃。因此,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化纤服等进入油气区工作,否则,极易酿成火灾爆炸事故。
    例如:1987年11月30日,某石化公司炼油厂装油台在给东风140型汽车槽车装0号柴油时,槽车突然发生爆炸着火。爆炸气浪将在槽车顶部看油位的司机掀落在地上,脸部和双手烧伤。储油罐爆炸变形,并有7处破裂而报废。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身带电造成的。因为在装油口看油位的司机,上身穿羽绒服,内穿的是毛衣,下着化纤裤。这种服装起电性能强,曾造成过不少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