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是企业获得效率和效益的基础,既是保障经济发展,也是保障人权,稳定社会发展的必需。在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必须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并重,必须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下履行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保护社会资源的职责。太钢是一个特大型冶金企业,是全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搞好安全生产对于太钢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这告诉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有效控制重大事故隐患是极为重要的。在生产中如何有效地控制重大事故隐患?实践证明,开展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是杜绝事故隐患的有效措施。当前,太钢开展的危险辨识活动就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如何开展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依靠工人全员开展危险辨识工作。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角度考虑,危险辨识的任务是全面发掘系统内的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可能被触发而引起事故的条件、后果及影响,初步提出消除或控制事故的措施,为进一步分析评价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危险源辨识主要包括主体生产系统危险源辨识和辅助系统危险源辨识。作好危险源辨识工作,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收集资料; 工艺、设备、设施、环境状况调查; 事故和故障统计分析;事故树分析;重大缺陷状况调查;岗位设置状况调查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不是靠一个安全部门或者几个部门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靠下至每个岗位工人上至每个领导和全体部门的参与,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危险源辨识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个部门的事,是涉及到我们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涉及到我们企业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和人身安全的大事。岗位工人每天在现场作业与设备打交道,最清楚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在哪里,我们安全专业人员只要依靠工人,与岗位工人密切配合,就能辨识出危险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达到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目的。所以,辨识危险源,一定要教育和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加,辨识和查找身边的危险,并把其作为做好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二、 要保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危险辨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它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和配合,更需要领导的支持和广大群众的参与。以安全管理部门为主,由人力资源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生产质量部门、采供部门等部门协作,广大岗位工人的参与,安全管理专业人员的指导,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现场的采样,设备的监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以及危险源确定后,对危险源的预防和控制等需要投入技术、设备和资金。《安全生产法》要求企业在安全生产上投入必需的资金,以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三、 保证危险辨识工作的效果。危险辨识工作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有效措施,是企业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安全生产的可靠保证。所以危险辨识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可谓事关重大、人命关天。为保证危险辨识工作的效果,我们需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发挥班组长骨干带头作用,把危险辨识列为班组工作的重点,提出危险辨识课题内容;组织班组成员积极开展好危险辨识工作。二是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厂和工段的作用。如制定和实施有关管理办法;落实危险辨识活动课题;组织技术培训协调和解决有关重大管理和技术问题;组织检查和评比形成激励机制等。三是集思广益,互帮互学,发动全员参加,提高工人主人翁意识,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四是加强工作结果的审查。对落实到班组的危险辨识活动课题,要结合现场实际认真审查辨识结果,做到结果真实清楚,措施完善可行。对“危险在哪里”做到心中有底,有效实施安全管理才有了坚实的基础。五是坚持成果的应用和落实。将危险辨识活动的结果和落实情况纳入安全考评,考评结果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六是危险辨识与岗位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标准化作业密切结合,力求达到人为失误控制的最佳综合效果。
四、 实现危险辨识工作的动态管理,达到控制和防止事故发生的目的。危险辨识工作的任务是把危险找出来,目的是针对危险进行安全监控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逐步实现把静态显示提高为监控,提高其本质安全度。危险辨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人们对辨识对象客观实际进行系统认识的过程。由于人的认识的局限性,我们不能苛求一次辨识就将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彻底弄清楚。还应看到,任何事物总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我们辨识的对象也肯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因此,根据安全管理实际,危险辨识工作应实行动态管理。如在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生产环境、操作方法发生变化后,应及时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危险辨识工作,对重新辨识的结果,进行安全监控并制定出新的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危险辨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现代化安全管理技术的重要内容,开展好危险辨识工作是真正有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有效手段,是真正实现“三不伤害”落实安全规章制度的有力武器,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上一篇:危险源点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下一篇:作业场所危害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