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辨识过程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以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
1.厂址及环境条件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交通运输、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2.厂区平面布局
(1)总图:应辨识与分析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2)运输线路及码头:应考虑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
3.建构)筑物
应辨识和分析建筑物的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检修)通道、开门,以及生产辅助设施。
4.生产工艺过程
应辨识和分析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的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以及事故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装置
(1)化工设备、装置:应分析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以及控制、操作、检修和失误时的异常情况;
(2)机械设备:应分析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3)电气设备:应分析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以及静电和雷电;
(4)应分析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5)特殊单体设备、装置:应分析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
(6)应分析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7)应分析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设施;
(8)应分析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二)危险辨识方法
危险是指材料、物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或场所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危险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因此,危险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第一,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第二,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前者相对来说较容易,并由它确定后者的范围,所以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是很重要的。
事故后果可分为对人的伤害、对环境的破坏及财产损失三大类。在此基础上可细分成各种具体的伤害或破坏类型。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确定后,可进一步辨识可能产生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或场所的特征。
在危险辨识的基础上,可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价的危险因素。危险评价的范围和复杂程度与辨识危险的数量和类型以及需要了解问题的深度成正比。
常用的危险辨识方法包括分析材料性质、生产工艺和条件、生产经验、组织管理措施等,制定相互作用矩阵,以及应用危险评价方法等。
1.材料性质分析
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险辨识的基础。危险辨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如下:
急毒性 暴露极限值
•吸入(例如,LC,LO) •TLV(阈限值)
•口入(例如,LD50) 生物退化性
•皮入 水毒性
慢毒性 环境中的持续性
•吸入 气味阈值
•口入 物理性质
•皮入 •凝固点
致癌性 •膨胀系数
诱变性
•沸点
致畸性 •溶解性
•蒸气性 自燃材料
•密度 稳定性
•腐蚀性 •撞击
•热容 •温度
•质量热容 •光
反应性
•聚合作用
•过程材料 燃烧性爆炸性
•要求的反应 •LEL/LFL(爆炸下限燃烧下限)
•副反应 •UEL/UFL(爆炸上限燃烧上限)
•分解反应 •粉尘爆炸系数
•动力学 •最小点火能量
•结构材料 •闪点
•原材料的纯度 •自点火温度
•污染物(空气、水、锈、润滑剂等)•产生能量
•分解产物
•不相容的化学品
初始的危险辨识可通过简单比较材料性质来进行。例如对火灾,只要辨识出易燃和可燃材料,将它们分类为各种火灾危险源,然后进行详细的危险评价工作。通常制造商和供应商能提供产品特性、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特殊的行业集团或协会也可提供安全处置特殊化学品的信息。另外,还可以从专业和行业组织得到有关的信息。对某些化学品的特殊要求在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
根据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生产中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为5类,见表1。
表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对毒性物质可参考国家标准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性危害程度分级》,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见表2。
表2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2.生产工艺和条件
生产工艺和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危险性加剧。例如,水仅就其性质来说没有爆炸危险,然而,如果生产工艺的温度和压力超过了水的沸点,那么水的存在就具蒸汽爆炸的危险。因此,在危险辨识时,仅考虑材料性质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考虑生产工艺和条件。
分析生产工艺和条件可使有些危险材料免予进一步分析和评价。例如,某材料的闪点高于400℃,而生产是在室温和常压下进行的,那就可排除这种材料引发重大火灾的可能性。当然,在危险辨识时,既要考虑正常生产过程,也要考虑生产不正常的情况。
在进行危险辨识时,尤其要注意下述石化、化工工艺或设备的危险性:
(1)生产或加工有机或无机化学物品,特别是用于此目的的设备:
———烷基取代、烷(烃)化、烯烃并化作用;
———氨解产生的胺化、氨基化;
———碳基化;
———冷凝、缩合、凝聚;
———脱氢;
———酯化;
———卤化和卤素制造;
———氢化、加氢;
———水解;
———氧化;
———聚合;
———磺化;
———脱硫和含硫复合物的制造、运输;
———硝化和氮复合物的制造;
———磷的化合物的制造;
———农药制药的正规生产。
(2)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加工或用于特别目的的设备:
———蒸馏;
———萃取;
———溶剂化,媒合;
———混合;
———干燥。
(3)石油或石油产品的蒸馏、精炼或加工的设备。
(4)用焚化或化学分解全部或部分处理固体或液体物质的设备。
(5)生产或加工能源气体的设备,例如LPG、LNG。
(6)煤或褐煤的干馏设备。
(7)金属或非金属生产设备(用湿法过程或用电能)。
(8)危险物质的贮存设备。
此外,还可参考劳动部1995年1月颁布的《爆炸危险场所的安全规定》,对有关爆炸危险的工艺条件和场所进行辨识。
3.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
相互作用矩阵是一种结构性的危险辨识方法,是辨识各种因素(包括材料、生产条件、能量源等)之间相互影响或反应的简便工具。实际使用时,这种方法通常限制为两个因素(如图1)。分析时也可加入第三个因素,如图中混合物二可以是化学物C和D的混合物,则此图可表明混合物CD与化学物A,混合物CD与污染1的相互作用等等。若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很重要,且有能力详细分析,则可建n维矩阵来分析。
图1 相互作用矩阵
相互作用矩阵是双对称性的,所以只需完成矩阵的一半(图中没有阴影的部分)。因为化学物A与B的作用和B与A的作用相同。
相互作用矩阵分析的因素不限于化学物质和图中所述的因素,以下列出了其他需要分析的因素。通常在矩阵的一个轴上列出另外的因素即可,因为我们仅对这些因素与生产材料的相互作用感兴趣,对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感兴趣。
相互作用矩阵分析常用的其他参数如下:
(1)生产条件,如温度、压力、静电等;
(2)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粉尘等;
(3)结构材料,如碳钢、不锈钢、石棉填料等;
(4)常用污染物,如空气、水、锈、盐、润滑剂等;
(5)生产设备或区域中处理其他材料产生的污染;
(6)长期和短期接触对健康的影响;
(7)气味、水毒性等环境影响;
(8)库存、排放或废物处理的规定限值。
在构造相互作用矩阵时,需分析生产条件。为了分析正常和非正常的生产情况,需要构造几个相互作用矩阵。如果只有一个矩阵,则应注意其他生产条件下潜在的危险及相互作用。构造相互作用矩阵后,就应检查矩阵中每个相互作用的潜在事故后果,如不了解某个相互作用的事故后果,则需进一步实验研究。已知的事故类型和严重度可在矩阵中适当的位置注明(有时一个相互作用会产生几种类型的事故)。将相互作用矩阵分析结果与需要辨识的潜在事故进行比较,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评价。
4.利用安全评价和分析方法
许多安全评价和分析方法既可评价风险,也可以识别风险。如安全检查表分析、如果—怎么办分析、如果—怎么办检查表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预先危险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
如果—怎么办和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允许分析人员更具创造性地利用其经验。每一种方法探索问题的方式不同,但都要求分析小组提出和回答一系列问题,从而揭示可能产生的不期望的后果。因此,更有可能发现生产中独特的或不期望的危险。分析小组成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否则重要的危险可能会被忽略。因此,许多公司将检查表分析和“头脑风暴”方法相结合,利用检查表分析方法的严密性与一致性,而保留“头脑风暴”方法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同样,其他一些评价方法也能很好地识别风险,这里不一一介绍,请参见相关部分。
通常当有足够的信息提供给分析小组开展危险辨识与评价时,仅为了危险辨识的目的而采用这些方法就会显得效率不高。但当信息有限时,如一个新建的生产过程或在新装置处于概念设计阶段,只要危险分析人员把研究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安全评价方法也可有效地用来识别危险。如果—怎么办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最为广泛用来识别危险和评价风险的组合方法,但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可与任何方法联合使用。
5.利用经验
要尽可能地利用企业自己的经验来完善危险辨识工作,因为发生过问题就表明存在危险。但危险辨识仅基于企业(甚至行业)的经验不会取得满意的结果,有许多危险都会被忽视。好的安全生产经验只能表明危险已得到适当控制,并不表明危险不存在。仅仅因为某种情况没有发生过就认为它不会发生,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
适当地利用经验,有助于建立用于危险识别活动的生产知识基础。通常,分析人员总是把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作为识别的出发点。实验室的实验结果能揭示某种化学物的基本物理性质、毒性和反应动力学特性。试生产过程能了解没有预料的反应副产品,表明生产条件要加以改变以达到最佳的效果。甚至拆除某个生产装置也能增加重要的生产经验(对生产有更深的了解),因为这可揭示在正常操作或装置关闭时系统中不明显或不了解的状况。如果是识别很成熟的生产过程的危险,分析人员可参考相同规模企业的运行经验,哪些地方发生过泄漏,为什么发生紧急关闭情况,什么原因造成非计划的输出,回答此类问题能指出在材料性质与生产条件不明显时的危险。
如果企业的经验已文件化,可像其他的资料一样用于危险辨识。若这些经验没有记录,则需要成立由具有一定知识与经验的人员组成的小组参加危险辨识活动。如果在该小组开展活动之前已开展了其他的危险辨识活动,则效果会更好。然后该小组能简单地确定他们的经验是否匹配、是否相矛盾,或是否没有表达从其他途径收集到的信息,是否能指出在现有系统中观察到的另外的危险。即使该小组的成员对所分析的化学品没有特别的经验,但他们对表示类似危险的相似材料具有使用经验。
上一篇: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