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2005-11-02   来源:《化工安全与环境》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人类在创造财富、享受成果的同时,总是会遇到愈来愈复杂的危险和事故的威胁。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方面现代化大生产又隐藏着非常严重的事故危害。例如:(1)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当时这种异氰酸甲酯毒气覆盖25平方公里,造成2500人死亡,20万人双目失明,67万人处于毒气威胁之下的社会性灾难。(2)我国1995年8月5日,深圳发生的危险品库大爆炸事故,造成死亡15人,伤873人,损失2.54亿元。(3)1997年6月27日,北京东方化工厂储罐区发生火灾爆炸,死亡8人,受伤40人,炸毁、烧毁储罐17个,储料20000t以及损坏罐区大部分设施。(4)1998年3月5日,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储罐区的5个100-500m3储灌发生泄漏燃烧爆炸,迫使近10万人紧急疏散,造成11人死亡(其中消防官兵7人),伤27人,损失惨重。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重大工业事故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燃性物质泄漏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烟云,遇到火源引起火灾或爆炸,或两者一起发生;另一类是大量有毒物质的突然泄漏,在大范围内造成死亡、中毒和环境污染。当代事故所带来的灾难性和社会性,所表现的技术复杂性已经超过了事故本身,成为社会生活、经济发展、人类安居乐业的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重大事故的不断发生使人们痛苦地认识到,现代工业生产,特别是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潜在着巨大的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工厂内部,而且相邻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都遭到巨大的危害。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高度重视。随之产生了“重大危险”、“重大事故”“重大危险控制”等概念。1993年6月第80届国际劳动工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重大事故定义为:在重大危害设施内的一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的、突发的事故,如严重泄漏、火灾或爆炸,其中涉及到一种或多种危害物质,并导致对工人,公众或环境造成即刻的或近期的严重危害。

    本网据“化工安全与环境”报导:

    控制重大危险源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控制重大危险源的目的,不仅仅是预防重大

    事故的发生,而且是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将事故限制到最低程度,或者说能够控制到人们可接受的程度。重大危险源总是涉及到易燃、易爆、有毒的危害物质,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生产、加工、储存超过了临界数量的这些物质。由于工业生产的复杂性,特别是化工生产的复杂性,决定了有效地控制重大危险源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1重大危险源的辩识

    要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重大工业事故的发生,首先是辩识确认高危险性的工业设施(危险源)。一般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的基础上,制定出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源。目前,欧盟、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及印度、澳大利亚等都制定了重大危险源辩识标准。见表1、表2。

    表1 欧盟用于重大危险源辩识的重点控制危害物质


    表2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重大危险源辩识的重点控制危害物质

    1976年,英国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ACMH)建议重大危险源的标准是:

    (1) 可能发生相当于100t氯气泄漏事故效应的有毒物质的储存或加工设施。

    (2) 可能发生15t可燃气体或蒸气火灾爆炸事故效应的可燃物质储存或加工设施。

    (3) 储存或加工15t以上性质不稳定、放热反应性高(如环氧乙烷、乙炔和无机过氧化物

    等)的设施。

    (4) 具有高压主能量的设施,如有10MPa以上压力的气相反应的工艺过程。

    (5) 储存或加工总量超过5000t硝酸铵的设施。

    (6) 储存或加工闪点低于22.8℃,总量超过10000t的可燃物质的设施。

    (7) 贮存或加工总量超过135t液氧的设施。

    (8) 储存或加工的物质若发生火灾事故,其效应相当于10t氯气的危害性设施。

     另外,国际劳工组织(ILO)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合适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这个标准应能代表本国优先制定的危害物质,并便于根据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修改和补充。现根据欧盟、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英国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天脊煤化集团公司界定的重大危险源。见表3。

    表3 天脊煤化集团重大危险源辩识的重点控制危害物质

    2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价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价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需要系统收集设备、设施的设计、运行与重大危险源的有关资料和信息。对危险源的关键部位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工艺过程的缺陷,人机失误的因素和安全预防的重点。按危险源分级标准对危险源的风险分析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辩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和机制。这是对重大危险源辩识的主要工作,其目的就是要搞明白危险因素的整个过程,分析出产生危险因素的真正原因,并建立预防和控制重大危险源的运行机制,以求使工业生产达到本质安全化。

    (2)依此评价已辩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评价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制定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并定期检查这种防范措施的可行性。

    (3)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这是对重大危险源安全控制的超前设计,在危险事件未发生前,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就已掌握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在工作过程中就能格外小心,时时处处把重大危险源作为安全控制的重点。

    (4)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这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在当代安全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指明企业发生重大危险事件时的应急方案,从企业人员、装备、技术、管理环境条件、地理位置等诸多方面去考虑问题,把有限的人财物用到关键的地方。

    (5)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程度。这是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控制的核心,控制的目的就是降低危害程度,千方百计达到可接受的水平,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安全生产。

    3.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以天脊煤化集团公司为例,集团公司应对每个生产厂的安全工作负主要责任。在对全集团公司的每个重大危险源进行辩识和评价后,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一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如化学品的选择,设施的安全设计、建造、运转、维修以及有计划的安全检查等,再通过一定的安全生产组织措施,如对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和安全技能指导,提供保证其安全运行的设备、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工作时间的安排、安全职责的确定,以及对外部用工和现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等,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

    按照国际惯例,要求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经辩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主管当局提交安全报告。如果属于新建的有重大危险源的设施,则应在其投运之前提交安全报告。安全报告里要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应急救援计划等。这些均是重大危险源安全报告所必须涉及的内容。

    5.重大危险源的应急计划

    应急计划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制定生产现场应急计划,并且经常检验和评价现场应急计划和程序的可靠程度,以便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和更改。场外应急计划(有可能造成社会灾害的)由主管当局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报告和有关资料制定。场内应急计划由企业制定。制定应急计划的目的是抑制突发事件,减少事故对人员、居民和环境的危害。因此,应急计划应提出详尽、实用、有效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组织措施。主管当局应保证将事故发生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正确的救援方法以及有关资料散发给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公众,并使公众能充分了解发生生重大事故时的安全措施,一旦发生了重大事故,应尽快报警。企业主管当局制定的场外应急计划和企业制定的场内应急计划每隔适当的时间应修订和重新散发应急计划宣传资料。以唤起全体公民的安全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