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2004-12-01   来源:本站原创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编制。下面分别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依据、编制原则、预案内容、注意事项和演练与修订等进行介绍。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依据
    生产经营单位在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前首先应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然后对重大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进行分析,根据重大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进行分析来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因此,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依据就是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分析。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可参照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进行。
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分析就是系统地确定和评估重大危险源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故和可能导致什么紧急事件,后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危害程度如何等。
    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分析不但要分析那些容易发生的事故,还应分析虽不易发生却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
    生产经营单位所作的危险源事故后果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1)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故类型,应包括被考虑的最严重事件;
2)导致那些最严重事件发生的过程;
3)对潜在事故的描绘(如容器爆炸、管道破裂、安全阀失灵、火灾等);
4)对泄露物质数量的预测(有毒、易燃、爆炸);
5)对泄露物质扩散的计算(气体或蒸发液体);
6)有害效应的评估(毒、热辐射、爆炸波);
    7)非严重事件可能导致严重事件的时间间隔;
    8)如果非严重事件被中止,它的规模如何;
    9)事件之间的联系;
    10)每一个事件的后果。
    为了在安全贮存、化学品的管理和处置方面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重点分析重大危险源所存在的危险物质的危险性,可从生产厂家附带的危险物质说明书中获得危险物质的特性。
2.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原则
    1)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本单位、本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又具有突发性的灾害,如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
    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对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措施。
    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
    在重大危险源潜在事故及事故后果的分析基础上,就可着手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有以下内容:
    (1)潜在事故性质和规模及影响范围
包括对潜在事故危险的性质和规模及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可能关系及影响范围进行预测和评估。
    (2)危险报警
    1)生产经营单位应设置报警装置以保证将任何突发的事故或紧急情况迅速通知给所有有关工人和非现场人员,使其能迅速做出相应决定。
    2)生产经营单位应保证所有工作人员熟悉报警步骤,以确保能尽快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3)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危险设施规模考虑是否建立紧急报警系统。
    4)在需要安装报警系统时,应在多处安装报警装置,并达到一定的数量,以保证报警系统正常、有效工作。
    5)在噪声较严重的地方,生产经营单位应考虑安装显示性报警装置以提醒在现场工作的人员。
    6)在工作场所报警系统报警时,为能尽快通知场外应急服务机构,生产经营单位应保证建立一个可靠的通讯系统。
   (3)通讯联络方法
主要包括:
    1)与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关人员的通讯联络方法,包括召集重大危险源其它部位或非现场的主要人员到达事故现场的联络方法。
    2)与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机构进行联系的方法,包括与场外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救援服务机构的联络方法等。
    3)与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主管部门的联络方法等。
    4)应急控制系统
应急控制系统的应急指挥联络图如下:

 

    生产经营单位在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考虑建立应急控制中心,应急控制中心负责指挥和协调处理紧急情况,保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顺利执行。其主要要求如下: 
1)应急控制中心的地点
    应把应急控制中心设在较安全的地方;
    应考虑建立辅助应急控制中心,因为主控制中心也可能会因事故影响而瘫痪。
2)应急控制中心的组成
    一般包括总指挥和指挥部成员,总指挥由生产经营单位法人代表担任。指挥部成员应包括具备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职责、权力及资源的单位内生产、设备、消防及医疗机构。指挥部成员直接领导各下属应急专业队,并向总指挥负责,由总指挥协调各队工作的进行。
3)应能够顺利接收外部信息,具有向事故现场及现场外管理人员发送指令的能力;
4)一般情况下,控制中心应包括如下设施和资料:
    ●数量充足的内线和外线电话;
    ●无线电和其它通讯设备;   
    ●危险物质数据库:危险物质名称、数量、存放地点及其物理化学特性。
    ●救援物资数据库: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大小、存放地点、负责人及调动方式。
    ●重大危险源示意图,图中应注明;  
      ——存放大量危险物质的地方; 
      ——救援设备存放点;
      ——消防系统和附近水源;
      ——污水管道和排水系统;
      ——重大危险源的进口和道路状况;
      ——安全区;   
      ——重大危险源的位置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测量风速、风向的设备; 
    ●个人防护和其他救护设备;
    ●企业职工名单表;                 
    ●关键岗位人员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现场其它人员名单,如承包商和参观者等;
    ●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法规标准手册;
    ●地方政府和应急服务机构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事故现场的其它人员名单,如承包者和参观者;
(5)现场总指挥及现场管理者的职权
    生产经营单位应委派一名现场总指挥(如需要,也可委派副手),在应急控制中心负责全面的事故管理。另外,还应委派一名现场事故管理人员(如果必要,还应委派副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处理事故。
1)现场总指挥的职权:
    ①判断是否可能或已经发生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是否要求应急服务机构帮助,并实施场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②在安全的地方,尝试对危险设施进行直接操作、控制;
    ③继续调查和评估事故的可能发展方向,以预测事故的发展过程;
    ④指导危险设施的全部或部分停止运行,并与现场事件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的人员配合,指挥危险源现场人员撤离;
    ⑤应重视所有事故造成的伤害;
    ⑥与消防人员、地方政府和政府安全监管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⑦在危险源现场实施交通管制;   
    ⑧对难以解决的紧急情况做出安排;
    ⑨向新闻媒体公布权威信息;
    ⑩在事故紧急状态结束之后,安排恢原受事故影响地区的正常秩序。
2)现场事故管理人员的职权:
    ①评估事故的规模,决定需要内部或外部应急机构;
    ②建立应急步骤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的损失;                     
    ③在消防队到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和灭火活动;
    ④安排受伤人员并寻找失踪人员;
    ⑤安排无关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⑥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系点;
    ⑦在现场主要管理人员到来之前代理其职责;
    ⑧如有必要,应给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⑨现场事故管理人员应能从穿着上容易辨认。
(6)现场人员的行动准则
    生产经营单位应确保现场人员准确知道自己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承担的任务(如负责抢救、监测、照顾伤员等);
应规定在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的行动步骤、撤离程序等。
(7)非现场但可能影响范围内人员的行动原则
    应制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外人员和其他人的行动原则。
(8)现场措施
    1)在存在危险设施的重大危险源内外,应制订事故现场的人员应采取的紧急补救措施。特别应包括在突发事故发生初期能采取的紧急措施,如紧急停车等;
    2)无关人员可沿着具有明确标志的撤离路线到达安全区;
    3)指定专人记录所有到达安全区的人员,并告知应急控制中心:
    4)控制中心指定专人核对并区分到达安全区的事故现场和现场外人员的名单;
    5)由于节日、生病和当时现场人员的变化,需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核对并更新应急控制中心所掌握的名单;
    6)安排对现场人员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姓名、工作岗位、地址等,并保存在应急控制中心,还要定期更新;
    7)在事故后的适当时机,授权披露有关信息,并指定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作为该信息的唯一发布者;
    8)事故处理结束后,在恢复现场的过程中应对进入现场的人员进行指导。
(9)设施关闭程序
    生产经营单位应充分考虑复杂危险设施各个部分的内部关系,并制订紧急停止运行程序,这样当事故一旦发生时或必要时,可将危险设施停止运行。          
4.注意事项
    1)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应有一个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应确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所需的各种资源(人、财、物)及时、迅速到达和供应;
    3)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应与应急服务机构共同评估,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执行这个预案;
    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定期演练,以保证先进和科学的防灾减灾设备和措施被采用;
    5)不应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作为维持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的替代措施;
    6)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需要外部应急服务机构帮助的情况下,生产经营单位应弄清这些服务机构到现场开始进行抢救所需的时间,然后考虑在这个时间内现场人员能否抑制事故的进一步发展;
    7)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充分考虑一些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如由于工作人员生病、节日和危险设施停止运行期间工作人员不在岗位时,应配备足够的人员以预防和处理事故发生。
5.演练与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演习可以验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合理性,发现与实际不符合的情况,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主要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演练过程中,生产经营单位应让熟悉危险设施的现场人员、有关的安全管理人员一起参与;
    2)一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以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向所有职工以及外部应急服务机构公布;
    3)与危险设施无关的人,如高级应急官员、政府安全监督管理也应作为观察员监督整个演练过程;
    4)每一次演练后,生产经营单位应核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的内容是否都被检查,找出不足和缺点。检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①在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运作;
    ②人员是否能安全撤离;
    ③应急服务机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抢救;
    ④能否有效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应把在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现场危险设施和危险物发生变化时及时修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应把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改情况及时通知所有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