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矿山安全知识竞赛(三)

2006-05-25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制定《安全生产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______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2.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________。
    3.我国的《矿山安全法》是于1992年11月7日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于________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
    4.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国家的劳动安全卫生规定,具备保障______的必要条件。
    5.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_______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矿山企业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批准的范围内开采,禁止越层、越界开采。
    6.《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伤亡事故处理工作应当在______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180日.矿山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当公布处理结果。
    7.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________。
    8.矿山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_________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9.矿山企业应当使每个职工熟悉矿山灾害预防和应急计划,并且每年至少组织_______次矿山救护演习。
    10.《矿山安全法》规定,每个矿井必须有________以上能行人的安全出口。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企业必须贯彻安全生产制度,改善______条件,做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A.劳动    B.卫生    C.休息
    2.每个矿井都要有独立的采用机械通风的通风系统,保证井下作业场所有足够的风量。但_______井在保证井下作业场所所需风量的前提下,可以自然通风。
    A.金属与非金属矿    B.小型低沼气矿    C.小型非沼气矿
    3.《安全生产法》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_______。
    A.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工会主席    C.业务管理人员
    4.下矿井的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随身携带矿灯、自救器,严禁携带______。
    A.爆炸物品    D.烟草和点火物品    C.食品
    5.矿井瓦斯爆炸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瓦斯达到爆炸浓度;②有足够的氧气;③_____。
    A.有火源    B.有雷管引爆    C.高温
    6.如果工矿企业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应负刑事责任的人员最高可判刑______年有期徒刑。
    A.12    B.3    C.7
    7.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有权拒绝______和强令冒险作业。
    A.违章作业    B.工作安排  C.违章指挥
    8.矿井提升钢丝绳必须_____检查一次,对易损坏和断丝或锈蚀较多的一段应停车详细检查。
    A.5天    B.1天    C.10天
    9._____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A.可以    B.酌情    C.禁止
    10.矿山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______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A.矿工    B.安全副矿长    C.矿长
    11.矿山安全监督人员______进入矿山企业,在现场检查安全状况,发现有危及职工安全的紧急险情时,应当要求矿山企业立即处理。
    A.有权    B,一般可以    C.无权
    12.矿山企业必须对作业场所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和井下空气中的______进行检测,保证符合安全要求。
    A.含氧量    B.沼气浓度    C.二氧化碳浓度
    13.依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_____制度,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A.追究责任    B.责任追究    C.责任
    1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_____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从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A.事故隐患    B.危险    C.重大事故隐患
    15.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生产的,除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外,最高可并处______万的罚款。
    A.20    B.10    C.50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每题2分,共计20分)
    1.生产经营单位为逃避应当承担的事故赔偿责任,在劳动合同中与从业人员订立“生死合同”是非法的、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的。    (    )
    2.煤矿井下发现矿灯熄灭或损坏时,可以在井下打开电池盒或拧开灯头进行修理。    (    )
    3.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是指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式员工,不包括临时聘用人员和借调人员。    (    )
    4.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操作。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行使上述权利而对其进行打击报复,如降低工资,降低福利待遇和解除劳动合同等。    (    )
    5.煤矿开采必须坚持“敲帮问顶”制度。    (    )
    6.井下发生水灾时,人员必须朝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    )
    7.矿长可以不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报告安全生产工作,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    (    )
    8.矿山企业安全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安全专业知识和矿山安全工作经验。    (    )
    9.矿山企业可以向职工发放保障安全生产所需的劳动防护用品,也可用货币支付。    (    )
    10.矿山安全监督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30分)
    1.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哪些责任?
    2.矿山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有什么规定?
    3.自救器的作用是什么?
    4.井下瓦斯和煤尘爆炸时,矿工如何自救?
    5.如何预防外因火灾?
    6.矿用电气设备防爆基本措施有哪些?
答案
    一、填空题
    1.防止和减少  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3.1993  4.安全生产  5.国务院  6.90  7.生产和使用  8.矿长  9.1  10.两个
    二、选择题
    1.A  2.C  3.A  4.B  5.A  6.C  7.C  8.B  9.C  10.C  11.A  12.A  13.B  14.B  15.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答:(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和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答:《矿山安全法》第26条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
    《矿山安全法》第40条规定:“未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分配职工上岗作业的,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产整顿,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3.答:自救器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的防护个人呼吸器官的装备。其主要用途就是在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或二氧化碳突出事故时,供井下人员佩戴脱险,免于中毒或窒息死亡。
    4.答:当瓦斯、煤尘爆炸时在现场和附近巷道的工作人员,千万不可惊慌失措。当你听到爆炸声和感到冲击波造成的空气震动气浪时,应迅速背朝爆炸冲击波传来方向卧倒,脸部朝下,把头放低些,在有水沟地方最好侧卧在水沟里边,脸朝水沟侧面沟壁,然后迅速用湿毛巾将嘴、鼻捂住,同时用最快速度戴上自救器,拉严身上衣物盖住露出的部分,以防被爆炸的高温灼伤。在听到爆炸瞬间,最好尽力屏住呼吸,防止吸人有毒高温气体灼伤内脏。
    矿内人员应想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和巷道名称,要迅速辨清方向,按照避灾路线以最快速度赶到新鲜风流方向。外撤时,要随时注意巷道风流方向,要迎着新鲜风流走。如遇上巷道被破坏,发生冒顶无法撤离,或者一时还弄不清楚避灾路线,应选择临时避灾硐室,在硐室内耐心等待援救,不可无目的乱闯。如考虑到时间较长,可将周围压风管阀门打开,拿风带头在硐室口上面吹吹,以免高温和有毒气体进入。
    用好自救器是自救的主要环节。当戴上自救器后,绝不可轻易放下,以免遭受有害气体的毒害。
    5.答:(1)预防明火;
    (2)井下硐室内不准存放汽油、煤油或变压器油;
    (3)预防放炮引火;
    (4)预防电器引火;
    (5)预防摩擦撞击火花。
    6.答:(1)采用间隙隔爆技术;
    (2)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3)采用增加安全程度的措施;
    (4)采用快速断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