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劳动保护知识竞赛(六)

2006-05-24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一、填空题  (每题2分,共计20分)
    1.《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_______,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
    2.用人单位___________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3.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___________。
    4,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______________。
    5.劳动者对________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6.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____________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_____________。
    8.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__________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9.为了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_________,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劳动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了《最低工资规定》。
    10.侵犯职工合法权益常见的行为有:___________,不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随意延长劳动时间和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
    二、选择题  (每题2分,共计30分)
    1.《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    ),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A.安全规章制度    B.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C.生产责任制
    2.每一个劳动者在其一生中总会遇到如生老病死等问题,承担这些问题,仅靠个人和家庭的力量是难以奏效的,必须依靠(    )。
    A.社会保障制度    B.劳动法    C.劳动合同
    3.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
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    )等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A.年老、失业、下岗、工伤、生育
    B.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
    C.年老、失业、下岗、疾病、工伤
    4.解除劳动合同需要(    )。
    A.与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    B.劳动者同意    C.用人单位同意
    5.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每月最多不得超过(    )小时。
    A.24    B.20    C.36
    6.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    )天的产假。
    A.90    B.100    C.120
    7.企业、事业单位召开讨论有关工资、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会议,(    )有工会代表参加。
    A.必须    B.可以    C.应当    D.必须保证
    8.企业单方面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工会认为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要求重新研究处理时,企业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    )工会。
    A.口头通知    B.书面通知    C.告知
    9.《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时效是    (    )。
    A.60日    B.1年    C.6个月
    10.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A.全面的    B.及时的    C.专门的
    11.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    )。
    A.建议    B.批评    C.检举
    12.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    )进行健康检查。
    A.每年    B.不定期    C.定期
    13.工作场所的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应(    )。
    A.考虑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要求
    B.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C.满足生产要求
    1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15.用人单位对从事(    )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    C.接触职业危害作业
    三、判断题  正确的在括号中画“√”,不正确的画“×”  (每题2分,共计20分)
    1.我国宪法中就有关于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的条款。    (    )
    2.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    )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也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
    4.企业在聘用时与职工订立伤亡事故由职工个人自负的“生死合同”是非法的、无效的,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    )
    5.只要企业需要,就可以延长工作时间。    (    )
    6.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
    7.把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如实告知操作工人,会有负面影响,增加工人的思想负担,这样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安全生产。    (    )
    8.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    )
    9.从事接触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离岗时不必做职业健康检查。    (    )
    10.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但用人单位可以不提供。    (    )
    四、简答题  (每题5分,共计30分)
    1.《劳动法》在保护少年儿童方面有什么规定?
    答:
    2.制定《最低工资规定》的目的是什么?
    答:
    3.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享有的权利是什么?
    答:
    4.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有哪些?
    答:
    5.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劳动者应该怎么做?
    答:
    6.解决劳动争议的原则是什么?
    答:
答案
    一、填空题
    1.合法权益    2.濒临破产    3.签订集体合同    4.职业危害    5.危害生命安全    6.仲裁裁决书    7.承担赔偿责任    8.任何形式    9.基本生活    10.克扣职工工资
    二、选择题
    1.B    2.A    3.B    4.A    5.C    6.A    7.A    8.B    9.A    10.C    11.A    12.C    13.B    14.C    15.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对年满16甩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主要是: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应根据未成年工的健康检查结果安排从事适合的劳动。招收使用未成年工,须由用人单位向地方劳动保障管理部门办理登记,获得地方劳动保障管理部门核发《未成年工登记证》,未成年工持《未成年工登记证》上岗。未成年工的体检和登记,由用人单位统一办理和承担费用。
    2.为了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
    3.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4.我国目前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法院。
    5.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6.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