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是企业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工具,也是做好安全工作、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企业要在编制____的同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A.生产、技术、财务计划
B.设备计划
C.产品开发计划
D.销售计划
答案:A
2.企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与执行,应由____负全责。
A.安全工作的职能部门
B.主管安全工作的副厂长
C.企业最高领导人
D.高级工程师
答案:C
3.劳动部、全国总工会于1956年发布了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总名称表。下列项目中,____属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项目总名称表范围。
A.企业新建、扩建时所需的安全技术措施
B.个人防护用品及专用药皂、药品
C.为保持空气清洁或使温、湿度合乎劳动保护要求而安设的通风换气装置
D.企业采取新的技术措施或采用新设备时,必须解决的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答案:C、D
4.为保证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贯彻执行,应每____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监督。
A.年
B.半年
C.季度
D.月
答案:C
5.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工作应由____负责具体组织。
A.企业安全工作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
B.企业财务计划部门
C.企业生产部门
D.企业的厂长
答案:A
6.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____对本企业安全生产负具体领导责任。
A.厂长(经理)
B.总工程师
C.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厂长
D.安全专职机构的正职领导
答案:C
7.新工人进入生产岗位前应安排做好体检工作,分配时应执行有关职业禁忌症的规定,这是企业____的职责。
A.安全专职机构
B.人事、劳资部门
C.卫生保健部门
D.计划部门
答案:B
8.在总工程师领导下,____负责组织制订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检查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保证工艺文件、技术资料和工具设备符合安全要求。
A.车间安全员
B.车间技术员
C.车间主任
D.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答案:D
9.1963年国务院发布了____,该文件将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法规的形式公布,显示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A.《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
B.《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紧急通知》
C.《工厂安全卫生规程》
D.《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
答案:A
10.《企业法》规定:"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玩忽职守,致使企业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____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答案:D
11.安全目标实施的管理是指在落实安全保证措施计划、促使目标实现过程中所进行的计划、组织与控制活动。这个阶段是安全目标管理取得成效的____环节。
A.决策性
B.决定性
C.一般性的中间
D.最终
答案:B
12.企业安全目标体系的建立是一个____的过程,是全体职工努力的结果,是集中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的结果。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进行
D.各部门间横向反复
答案:C
13.在开展安全目标管理过程中,企业的主管领导应负责下列工作中的两项为____。
A.确定企业安全生产的总目标
B.确定每一级安全目标实现的途径
C.对下属各单位关系的协调
D.逐级检查每一级安全目标的实施结果
答案:A、C
14.安全目标卡是推行安全目标管理所特有的管理方式,目标卡根据使用者不同可分为车间目标卡、科室目标卡、班组目标卡和个人目标卡。目标卡的使用期限____。
A.车间目标卡、班组目标卡、个人目标卡的使用期限与企业总目标的期限应协调一致
B.车间目标卡、班组目标卡、个人目标卡的使用期限与企业总目标的期限可不一致
C.车间目标卡、班组目标卡、个人目标卡的使用期限应一致
D.车间目标卡、班组目标卡、个人目标卡的使用期限不必一致
答案:A、C
15.一般安全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企业的安全管理情况和安全技术、工业卫生状况,为安全管理工作计划提供依据。对于一般性安全检查各企业通常是____。
A.每年开展2-4次
B.每年开展1-2次
C.每月开展1次
D.每周开展1次
答案:A
16.季节性检查是根据季节特点,为保障安全生产的特殊要求所进行的检查,由____根据不同季节会同有关部门拟定计划,并组织进行具体的安全检查。
A.企业厂长(经理)
B.安全专职机构
C.各车间
D.生产部门
答案:B
17.防暑降温检查工作主要包括:入夏前检查防暑降温的准备工作情况和夏令期间的防暑降温检查。对后者的检查主要有三个方面,即____。
A.技术措施、保健措施、组织措施
B.技术措施、保健措施、行政措施
C.保健措施、组织措施、行政措施
D.技术措施、组织措施、行政措施
答案:A
18.安全检查中对不安全的隐患进行整改要确定责任,问题解决后要进行效果评价,评价内容包括____等项内容。
A.隐患是否彻底消除
B.是否安全可靠
C.有何经验教训
D.下一次检查的大致安排
答案:A、B、C
20.机械安全检查中对工艺装备的检查主要是检查工艺装备器具的____。
A.耐久性
B.稳固性
C.强度
D.运转速度
答案:B、C
21.下列情况中,有三种情况属于违章作业,即____。
A.高处作业穿硬底鞋
B.任意拆除设备上的照明设施
C.特种作业持证者独立进行操作
D.非岗位人员任意在危险要害区域内逗留
答案:A、B、D
22.禁止标志的含义是不准或制止人们的某种行为,它的基本几何图形是____。
A.带斜杠的圆环
B.三角形
C.圆形
D.矩形
答案:A
23.安全教育工作中有关安全工作方针、政策教育是指对企业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进行的党和政府有关安全生产____等内容的宣传教育。
A.方针、政策
B.法令、法规
C.安全技术知识
D.劳动卫生知识
答案:A、B
24.离开特种作业岗位____年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需重新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可从事该作业。
A.半
B.1
C.2
D.3
答案:B
25.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每____年进行一次复审,未按期复审或复审不合格者操作证自行失效。
A.1
B.2
C.3
D.5
答案:B
26.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时间不少于____学时。
A.40
B.80
C.100
D.120
答案:C
27.下列工种中,____等属于特种作业人员。
A.锅炉司炉工
B.厂内机动车驾驶人员
C.锻工
D.起重司索、指挥作业人员
答案:A、B、D
28.企业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____学时。
A.8
B.20
C.24
D.40
答案:D
29.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____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它禁忌从事的劳动。
A.1
B.2
C.3
D.4
答案:D
30.对怀孕____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A.5
B.6
C.7
D.8
答案:C
31.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育时间,每次____分钟。
A.15
B.30
C.45
D.60
答案:B
32.已婚待孕女职工禁忌在含有铅、汞、苯、镉等毒物的作业场所中从事属于《有毒作业分级》标准中第____级的作业。
A.1
B.2
C.2-3
D.3-4
答案:D
33.原劳动部颁布的《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中指出,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____劳动。
A.《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中第2级以上的接尘
B.《有毒作业分级》标准中第1级以上的劳动
C.《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第3级体力劳动强度劳动
D.《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中第2级以上的高处作业
答案:B、D
34.个人防护用品是发放给劳动者个人随身使用的物品,它与某些集体防护措施、职工福利设施、一般工作标志等非个人防护性用品不同。下列物品中____属于个人防护用品。
A.安全网
B.安全带
C.肥皂
D.邮递员工作服
答案:B
35.在用车床加工零件时,不允许操作工穿戴____等服装。
A.过于肥大的裤子
B.手套
C.凉鞋
D.帽子
答案:A,B,C
36.在易燃易爆场所作业的人员不能穿戴____。
A.尼龙工作服
B.棉布工作服
C.防静电服
D.耐高温鞋
答案:A
37.操纵转动机械的工人应发给____作为防护用品。
A.护目镜
B.手套
C.一般性工作服
D.护发帽
答案:A、C、D
问答题:
1.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
(1)国家颁布的劳动保护法令标准;
(2)安全卫生检查中所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
(3)工伤、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的主要原因所应采取的措施;
(4)生产发展的需要所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5)广大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2.简述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
(1)企业岗位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
(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可以使各部门、各类人员安全职责分明、分工协作;
(4)更好地发挥安全专职机构的作用;
(5)便于事故调查和安全工作的改进。
3.安全生产检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
(1)查思想;
(2)查认识;
(3)查现场;
(4)查隐患;
(5)查管理;
(6)查制度。
4.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
(1)思想政治教育;
(2)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
(3)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4)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教育。
5.劳动防护用品应如何选择?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
(1)明确对确定的生产性有害因素的防护效能;
(2)结合生产作业环境、劳动强度及有害因素存在的形式、性质、浓度、劳动者自身状况等因素;
(3)必须严格保证质量;
(4)穿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