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煤炭自燃
煤炭自燃三个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煤炭本身具有自燃倾向性;连续适量地供给空气;散热条件差,煤氧化生成的热量能不断积累。
煤炭本身具有自燃倾向性,即具有低温氧化能力,它是自燃的内在因素,取决于煤炭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煤的成分。牌号不同的煤,它们的煤岩成分不同,自燃性也不一样,褐煤比烟煤容易自燃;在烟煤中,长焰煤和气煤的自燃性最强;贫煤和无烟煤的自燃性较差;在同一牌号的煤中,含硫愈多,愈容易自燃。因此,《煤矿安全规程》第228条规定:煤的自燃倾向性分为容易自燃、自燃、不易自燃3类。
“水火不相容”,煤中水分多了不易自燃。但有自燃性的煤失去水分后,自燃的危险性增强,所以地面煤堆经雨雪渗漏、蒸发后易发生自燃;井下用水淹没自燃火区,恢复生产后,更加容易自燃,因为煤经过水洗后,煤表面更易氧化。
煤层的地质条件对煤炭自燃的影响很大。煤层愈厚,倾角愈大,则煤的自然发火危险性就愈大。因为在厚煤层、急倾斜煤层中,回采率低,丢煤多;采区煤柱受压后易破碎,采空区封闭不严密,漏风量大,这就为煤炭自燃创造了条件。同时在断层、褶曲和破碎地带,煤容易自燃。
对煤炭自燃倾向比较严重的矿井,应将主要巷道布置在岩层中,以减少煤柱,避免煤层切割过多而暴露在空气中;同时应选用合适的采煤方法,提高回采率,减少丢煤,及时封闭采空区,减少或避免向采空区中漏风。要尽量降低通风压差,以减少向采空区中漏风。漏风量在0.4—0.8米3/分时,氧化生成的热量易于积聚,最容易引起煤炭自燃。
二 煤炭自燃的初期征兆
煤炭自燃发现得越早,越容易扑灭。因此,了解和掌握煤炭自燃的初期征兆并及时识别和判断,对防灭火具有重要的意义。
煤炭自燃的初期征兆有如下几种:
1.煤在低温氧化过程中产生热量,由于热量的集聚,提高了煤体的温度,使水分蒸发,因而巷道中的湿度增加,水汽凝集在空气中呈现雾状,在支架和巷道壁表面形成水珠,工人把这种现象叫巷道“煤壁出汗”。但应注意,有这种现象的地方不一定都是煤炭自燃的初期征兆,因为在冷热两股气流汇合的地方,也会在巷道中出现雾气和“出汗”现象。
2.在巷道中如闻到煤油、汽油和松节油气味,尤其当闻到煤焦油的恶臭时,表明煤炭自燃已发展到严重程度。
3.井下火区附近的空气温度以及从火区流出的水的温度高于正常情况下的温度。
4.煤炭自燃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使人感到闷热、憋气、头痛、四肢无力、疲劳等症状。
5.开采浅层煤时,可看到从地表塌陷裂隙中逸出水汽并能闻到煤焦油味;冬季可以见到地表塌陷区的积雪先融化。
压入式通风的矿井,如在采空区发生火灾,征兆不明显,不容易及时发现。
为了尽早而准确可靠地发现井下自燃火灾,应及时在井下取空气样进行化验,分析空气成分的变化,如发现微量一氧化碳,且是持续存在的,其浓度随时间逐渐增加,则可断定煤炭已自燃。
三 煤炭自燃的早期识别
煤炭自燃初期阶段的识别方法有直接感觉、测定矿内空气成分的变化、测定空气和围岩温度、测定煤炭氧化速度四类。其中测定矿内空气成分的变化,是早期识别和预报自燃火灾应用最广、而且比较可靠的方法。 采用气体分析法,掌握矿内空气成分的变化,识别和预报自燃火灾的主要内容是测定矿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02)、乙烯(C2H4)气体。根据CO浓度、或CO绝对量、C2H4浓度、CO或CO2增加量与氧的减少量的比值作为判定自燃火灾发生的参数。这些气体的测定方法有直接测定法、实验室分析法和自动检测法三种。直接测定法是采用检定管或测量仪测定。实验室分析法是采用高灵敏度、高精度的气体分析仪器(如气相色谱仪等)进行气体检测。自动检测法是采用束管监测系统或微机控制的火灾预测系统进行矿井火灾集中自动检测。
束管监测系统,是由抽气泵将井下的气样通过多芯束管抽到地面,用相应的仪器进行连续分析,以对自燃火灾尽快地发出警报。束管系统的优点是采样及时、连续监测、分析,数据可靠、预测预报准确,当井下断电后仍能保持正常监测工作。
微机控制火灾预测系统由井下探测系统和地面测量站组成。井下探测系统中有烟雾探测器、CO分析器、空气温度传感器和风速计。地面站微机对井下信息进行读数显示或打印、贮存。当任一探测器达到规定的信号值以上时,地面站马上发出声光报警,指出井下某处发生了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