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煤矿工人安全知识—采区及采煤工作面的通风系统

2008-11-06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一、  采区通风

  采区是生产人员较多和有害气体、粉尘生成集中的场所,采区通风状况的优劣,对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要求流人采区的风量必须满足人员呼吸、稀释各种有害气体和粉尘的需要。风流必须稳定,各类巷道和采、掘工作面的风速要符合《煤矿安全

规程》的有关规定。为满足上述要求,必须拟定合理的采区通风系统。

  所谓采区通风系统是指风流进人采区,沿采区巷道清洗工作面后排出采区的整个风流流动路线。《煤矿安全规程》第113条规定:生产水平

和采区必须实行分区通风。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都应采用独立通风。同一采区内,同一煤层上下相连的两个同一风路中的采煤工作面、采

煤工作面与其相连接的掘进工作面,相邻的两个掘进工作面,布置独立通风有困难时,在制定措施后,可采用串联通风,但串联通风的次数不

得超过1次。进入串联工作面的风流中,瓦斯和二氧化碳的浓度都不得超过o.5%。在准备采区时,必须在采区内构成通风系统以后,方可开掘

其它巷道。采煤工作面必须在构成全风压通风以后,方可回采。采区进、回风巷必须贯穿整个采区长度,严禁将一条上山、下山或盘区的风巷

分为二段,其中一段为进风巷,另一段为回风巷。

  采掘工作面的进风和回风,不得经过采空区或冒顶区。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采煤工作面不得采用下行通风。

  二、  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

  由采煤工作面及其进、回风巷道所构成的通风路线叫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按照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的数目和风流的流动路线的不同,

采煤工作面的通风系统可有多种形式,如“U”型、“Y”型、“W”型和“H”型等通风系统。现场.比较常用的通风系统有:

  “u”型通风系统  这种通风系统最为简单,被广泛采用。但它的缺点是,采煤工作面的采空区一侧的上隅角容易积聚瓦斯。

  "Y”型通风系统  这种通风系统对解决回风流瓦斯浓度过高和上隅角积存瓦斯具有良好效果。但要求工作面的上顺槽沿采空区一翼全长预

先掘出,且在回采期内要始终维护。

  “w”型通风系统  这种通风系统适用于瓦斯涌出量大、工作面较长的综采工作面,因为它的供风量较“U”、“Y”型增加一倍。当开采煤

层的瓦斯涌出量特别大时,还可在中间乎巷中布置钻孔抽放瓦斯。但这种通风系统中有半个工作面是下行通风,对有煤与瓦斯突出的采煤工作

面严禁采用。

  除了上述几种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外,还有“Z”型通风系统和“H”型通风系统等。以上多种通风系统实际上都是

  "U”型通风系统的变形,总的目是为了加大工作面长度,增加工作面风量和预防瓦斯积聚。

  三  采煤工作面上行通风与下行通风

  采煤工作面的风流沿倾斜方向向上流动,称为上行通风;

  采煤工作面的风流由上向下流动时,称为下行通风。上行通风与下行通风各有优缺点,下面作一个比较:

  上行通风时,风流的运动方向与瓦斯的自然运动方向一致(因瓦斯较轻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对排除工作面的瓦斯有利,但上隅角容易积聚

瓦斯。下行通风时则要求风速较大,才能有效地排除瓦斯。

  采用上行通风时,煤炭在运输过程中泄出的瓦斯,又被带入工作面风流中;此外,由于其风流方向与工作面运煤方向相反,容易造成煤尘

飞扬。下行通风则相反。

  上行通风时,处于进风巷中的机械设备运转时所产生的热量,将带入工作面;同时,由于风流必须首先引导到深部再向上流动,风流吸收

地热多,到达工作面时气温增高。但下行通风时,机电设备处于回风流中,安全性较差。

  采煤工作面一旦起火,下行通风与机械风压和火风压的作用方向相反,会使工作面的风量减少,瓦斯浓度增加,危险性更大。

  基于上述分析,《规程》第120条规定:煤层倾角大于12°的采煤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时,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采煤工作面风速,不得低于1米/秒;二、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1%,并应装有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三、进、回风巷中,都必须设置消防供水管路。有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的采煤工作面严禁采用下行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