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安全基础知识讲座

2010-03-03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在生产和劳动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形式的危险,造成各种伤害。因此,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有助于防止伤害,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

  一、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安全色是用以表达禁止、警告、指令、指示等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具体规定为红、蓝、黄、绿四种颜色。其对比色是黑白两种颜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所构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这些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大类。

  禁止标志是禁止人们不安全行为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形式为带斜杠的图形框,颜色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禁止标志图形共23种。

  警告标志是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形式是正三角形边框,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警告标志共28种。

  指令标志是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形式是圆形边框,颜色为蓝底白图案。指令标志图形共12种。

  提示标志是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的图形符号。其基本形式是正方形边框,颜色为绿底白图案。提示标志图形共3种。

  二、防护用品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会伤害劳动者的身体、损害健康,有时甚至致人死亡。实际工作中人们多采用劳动防护用品作为保护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安全与健康的一种辅助措施。

  劳动防护用品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防护用品,可以起到不同的防护作用:

  (1)头部防护用品主要是安全帽,它能使冲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表面,并使高空坠落物向外侧偏离;

  (2)呼吸器官防护用品主要是防尘和防毒用的防尘口罩和防毒面具等;

  (3)眼(面)防护用品主要是护目镜和面罩,如焊接用的护目镜和面罩;

  (4)听力防护用品主要是耳塞或耳罩;

  (5)手和手臂防护用具主要是防护手套,手套,焊工手套,橡胶耐油手套,防X射线手套如耐酸(碱)

  (6)足部防护用品主要是安全鞋,如胶面防砸安全靴、焊接防护鞋等;

  (7)躯干防护用品主要是防护服,如灭火工作人员应穿阻燃工作服,从事酸(碱)作业的人员应穿用防酸(碱)工作服等;

  (8)高处坠落防护用品主要是安全带、安全绳、安全网;

  (9)皮肤防护用品主要是各种类型的劳动护肤用品。

  需要佩戴防护用品的人员在使用防护用品前,应认真阅读产品安全使用说明书,确认其使用范围、有效期限等内容,熟悉其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一经发现防护用品有受损或超过有效期限等情况,绝不能冒险使用。

  三、作业环境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会使用、生产或产生一些对劳动者健康有危害的物质或不良因素。这些物质或因素的共同特点是会引起人体健康的损害或导致职业病。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三大类:一是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如生产性毒物(铅、汞、苯、氯气、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砂尘、石棉尘、煤尘、水泥尘、棉尘、金属粉尘)不良的工作条件(高气温、高湿度、热辐射、高气压、低气压),辐射(X射线、微波、激光、红外线、紫外线等)、生产性噪音、振动,某些生物因素等;二是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如劳动时间过长或劳动休息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工具,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劳累或紧张等;三是与作业场所的卫生技术条件不良或生产工艺及设备有缺陷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如厂房狭小,车间布置不合理,通风、照明不良,防尘防毒、防暑降温设备不齐全,其他安全防护或个体防护用品不足等。

  要预防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造成伤害或职业病,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企业从原料、工艺、设备方面进行改进,降低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减少劳动者与职业危害因素直接接触的机会是最根本的措施。

  (2)对于有毒有害物质和粉尘,最常用的方法是加强车间的通风、密闭、隔离等,使这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在作业环境中的浓度降低8符合规定的卫生标准;对于噪声,通常是采取吸声、消声、隔声、隔振的方法使其强度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对于高温,通常采用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

  (3)劳务工自己则应注意自觉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有害因素不能危害自己。

  四、逃生急救

  虽然企业和劳动者双方都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但由于某种偶然原因,也可能导致事故(诸如火灾、触电、中毒、窒息、中暑等)的发生,因此,作为劳动者,要学会报警、学会逃生、学会使用救生器材、学会基本的急救知识。

  1、报警

  在城市中发生各种危难,都可以通过拨打报警电话而获得相关部门有效和及时的救援。

  (1)“119”火警电话;

  报警时,拨打“119”后,要讲清着火的单位名称、街道门牌号码等详细地址、着火物质、火情大小以及报警人的姓名与电话号码。

  (2)“110”匪警电话

  遭遇坏人袭击或发现有人盗窃时,利用一切机会及时拨打“110”电话,讲清自己的姓名、发生事故的地点及所使用的电话号码,然后将案情简要报告,包括犯罪分子的人数,面貌与衣着特征,作案手段,逃逸方向等,提供尽可能多的线索,并保护好作案现场。

  (3)“120”急救电话

  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现危重病人或意外事故,都可以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急救中心(站)进行急救。通话中,要讲清病人的姓名、年龄、目前病情、详细地址、电话号码以及等待救护车的确切地点,最好讲清尸外易识别的建筑物。意外灾害事故,还需说明伤害性质、受伤人数等情况。

  (4)“122”交通事故报告电话

  发生交通事故后,除了应紧急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外,要保护现场,并迅速拨打“122”电话报警,讲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情况和造成的后果。

  2、逃生

  (1)火灾的逃生

  遇有火警发生时,应迅速准确地报警,并积极参与扑救初期火灾,防止火势蔓延。当火势难以控制时,就要镇定情绪,设法逃生。

  当被烟火包围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行走或匍匐穿出现场。当逃生通道被堵死时,可通过阳台排水管等处逃生,或在固定的物体上拴绳子,顺绳子逃离火场。如果上述措施行不通,则应退回室内,关闭通往火区的门窗,并向门窗上浇水延缓火势蔓延,同时向窗外发出求救信号。

  高层建筑着火时,应按照安全出口的指示标志,尽快地从安全通道和室外消防楼梯安全撒出,切勿盲目乱窜或奔向电梯。如果情况危急,急欲逃生,可利用阳台之间的空隙、下水管或自救绳等滑行到没有起火的楼层或地面上,但千万不要跳楼。如果确实无力或没有条件用上述方法自救时,可紧闭房门,减少烟气、火焰的侵入,躲在窗户下或到阳台避烟。单元式住宅高楼也可沿通道至屋顶的楼梯进入楼顶,等待到达火场的消防人员解救。总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救生的希望。

  (2)人群慌乱时的逃生

  进到公共场所和人群集中的地方,首先要弄清安全出口的具体位置,观察逃生通道是否畅通。当出现火灾及其他危险时,就应迅速从安全出口撤离。如现场慌乱秩序不能平息,找不到逃生的通道和出口,自己已经不由自主地被卷入杂乱的人流,甚至被挤压践踏时,可以采取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在慌乱人群中,应用双手抱头,两肘朝外,尽快松开衣扣,确保呼吸畅通和心脏不受挤压,用肩和背部承受外部的压力,注意避免使自己的身体靠在墙上或被挤到墙壁、栅栏旁边,尽快走近通道;如果被挤倒,人群从身上踩过,应双手抱着后脑勺,两肘支地,胸部稍离地面,以免窒息死亡。

  五、用电安全

  城市生活、企业生产经营都离不开电,电在人类的生产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电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危险,若操作使用不当,也会毁坏设备,引发火灾,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因此,劳动者掌握一定的用电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通常使用两种电压,一种是动力用电,其电压为380V;一种是照明和家用电器用电,其电压为220V。目前我国常用的最高安全电压为36V,超过36V电压更容易对人体造成电击或电伤,而且电压越高,危险就越大。

  从事电气安装维修,国家规定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以后方能上岗。但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电器设备种类很多,劳务工接触电器设备的机会也较多,因此,在操作电器设备时,要注意如下操作规程:

  (1)车间内的电器设备,不要随便乱动。自己使用的设备、工具如果电气部分出了故障,应请电工修理,不得擅自修理,更不能带故障运行;。

  (2)自己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钮开关、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安全,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

  (3)在操作闸刀开关、磁力开关时,必须将盖盖好;

  (4)移动某些非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如电风扇、手持照明灯、电焊机等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再移动。导线要收拾好,不得在地面上拖来拖去,以免磨损。导线被物体轧住时,不要硬拉,防止将导线拉断;

  (5)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持电动工具时,要注意如下事项:

  A、操作时看是否安装了漏电保护器,工具的金属外壳是否进行了防护性接地或接零。

  B、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穿好绝缘鞋,站在绝缘板上。

  C、不得将重物压在导线上,防止轧断导线发生触电。

  D、一般禁止使用临时线。必须使用时,应经过公司技安部门批准。临时线应按有关安全规定安装好,不得随便乱拉乱拽,还应按规定时间拆除。

  (6)在雷雨下,不要走近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20米之内,以免雷击时发生触电。

  (7)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布擦拭电气设施,以防发生短路和触电事故。

  六、机械操作

  机械设备,能够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如果机械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或操作不当,就可能发生事故。机械设备造成的伤害事故,一般有以下几种:

  (1)机器的齿轮、皮带轮、锯片等运动时造成的绞伤和物体打击伤;

  (2)冲、剪、压、切及木加工机械在加工过程中造成的剪切伤、压伤、砸伤、挤伤;

  (3)刀具造成的切割伤及产生的切屑造成的烫伤、刺伤等;

  (4)被加工零件固定不牢,甩出机床造成的打伤;

  (5)手用工具使用不当造成的伤害。

  要保证机械操作安全,首先是企业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机械本身处于安全状态,作为员工,在操作机械时,危险时时存在,操作者应注意:

  (1)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掌握设备的操作要领后方可上岗;

  (2)严格按照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操作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要确定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4)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不准不用或将其拆掉。危险机械设备是否具有安全防护装置,要看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是否能防止操作人员身体任何一部分进入危险区,或进入危险区时保证设备不能运转(运行)或者能作紧急制动;

  (5)必须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长发者必须戴工作帽、必须穿三紧(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工作服,不能佩戴项链等悬挂物,操作旋转机床不能戴手套;

  (6)切忌长期加班加点,疲劳作业。

  七、设备安全

  企业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厂内机动车辆等危险性比较大的设备。这些设备若因本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或者是操作不当,都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根据国家规定,要操作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厂内机动车辆等设备的人员,必须经过政府部门组织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以后才能上岗;这些设备本身也要进行经常性地维修和保养,经有关部门检测检验取得合格证以后,才能运行。因此,对于没有取得上述设备操作证的人员,决不能操作这些设备;单位管理人员要求操作;劳务工有权拒绝。

  八、高处作业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常会遇到高处作业的情况。高处作业是指在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实际生活中,高处作业的例子较多,如建筑工地工人在脚手架、龙门架上的作业通常都是高处作业,还有建筑物的外墙清洗工作等,也是高处作业。坠落高度越高,危险性就越大。若安全措施不落实或操作不当,极易发生高坠事故。高坠事故轻者造成重伤、致残,重者可导致死亡。

  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问题,范围较为广泛,既有一般要求,如设置安全标志,张挂安全网等,也有各种专项措施:

  (1)对从事登高和悬空作业(如架子工、结构安装工等)的人员,一定要通过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才能上岗;作业中,必须系好安全带或安全绳。

  (2)对从事一般性高处作业的人员,要注意如下事项:

  A、要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如戴好安全帽等,衣着要灵便,脚下要穿软底防滑鞋,不能穿拖鞋、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靴鞋;

  B、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杜绝违章操作;

  C、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可置放在临边或洞口附近。拆卸下来的物料、剩余材料和废料等都要加以清理和及时运走,不要任意放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时不能抛掷。作业场所内,凡有坠落可能的任何物料,都要一律先行拆除或加以固定,以防跌落伤人;

  D、作业前作业过程中要及时检查临边洞口的安全设施是否安全有效,若发现安全设施有缺陷或隐患,务必及时报告并立即处理解决,对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应立即停止作业,绝不能冒险作业。

  九、防火防爆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这些物品在生产、使用、运输、储存过程中一旦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极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建筑物破坏,给工厂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防火防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作为企业中的一员,都必须掌握防火防爆的一些安全基础知识:

  (1)从事生产易燃易爆作业的人员必须经主管部门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要严格贯彻执行企业制定的防火防爆规章制度,禁止违章作业;

  (3)严禁在从事易燃易爆作业(生产、使用、运输、储存)时或易燃易爆储存场所吸烟或乱扔烟头;

  (4)使用、运输、储存易燃易爆物品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5)在工作现场动用明火,须报主管部门批准,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6)不要将能产生静电火花的电子品(传呼机、手机等)带入易燃易爆危险场所;

  (7)对于车间内配备的一般防火防爆器材,应学会使用,并不要随便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