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安全投资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 罗云教授
一、安全投资的概念
安全,从一般意义上讲是以追求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生活的保障与社会安定为目的的。为此,人们需要付出成本,从这一意义上讲,安全投入无所谓投资的意义。但是作为企业,从安全生产的角度考察,安全则具有了投资的价值,即安全的目的有了追求生产效果、经济利益的内涵。由于安全工程(管理与技术等)很大程度上是为生产服务的,首先安全保护了生产人员,而人是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力因素;其次,安全维护和保障了生产资料和生产的环境,使技术的生产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安全对企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取得具有确定的作用,安全活动应被看成一种有创造价值意义的活动,一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活动。所以,把安全的投入也称作一种投资,也有了现实的基础。当然,安全投资的本质与一般经济活动投资的本质是有区别的。如安全不能单纯地考察经济效果,不能简单地用市场经济杠杆调控等。我们更多地是用投资的理论和技术来指导高效地进行安全经济活动。
二、安全投资的分类
安全活动是以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前提的。把投入安全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称为安全投资,也称为安全资源。因此,在安全活动实践中,安全专职人员的配备、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的投入、安全设施维护、保养及改造的投入、安全教育及培训的花费、个体劳动防护及保健费用、事故援救及预防、事故伤亡人员的救治花费等,都是安全投资。而事故导致的财产损失、劳动力的工作日损失、事故赔偿等,非目的性(提高安全活动效益的目的)的被动和无益的消耗,则不属于安全投资的范围。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用途,分各种各样的安全投资。如按投资的作用划分,有预防性投资,包括安全措施费、防护用品费、保健费、安全奖金等超前预防性投入;控制性投资,包括事故营救、职业病诊治、设备(或设施)修复等。按投资的时序划分,有事前投资,指在事故发生前所进行的安全投入;事中投资,指事故发生中的安全消费,如事故或灾害抢险、伤亡营救等事故发生中的投入费用;事后投资,指事故发生后的处理、赔偿、治疗、修复等费用。按投资所形成的技术“产品”划分,有硬件投资,软件投资。按安全工作的专业类型划分,有安全技术投资;工业卫生技术投资;辅助设施投资;宣传教育投资(含奖励经费);防护用品投资;职业病诊治费;保健投资;事故处理费用;修复投资等。
科学地进行安全投资,进行安全投资技术的研究是提高社会或企业有限安全投入效益的重要方面。要研究不同时期、不同行业和不同安全生产水平企业的安全投资强度和结构问题,如研究国家或行业的安全投资指数;预防性投资与事故投资的结构,安措经费与个人防护品费用的比例结构,安全技术投资与工业卫生投资的比例结构等。表1是抽样调查研究得到的我国80年代工业安全投资总体水平。
表1 全国工业安全投资主要指标的统计结果(均按当年价计:15个行业抽样统计推断)时期安更比(%)安措*用品*直损*诊病*安全代价*保护职工**保护产值**
六五 12.02 60.50 68.89 15.99 4.35 218.49 77 108.34
七五 13.61 106.19 94.96 12.42 5.80 281.47 50 90.88
80年代 13.29 90.45 85.01 14.71 5.08 261.45 57 99.61
注:*指人年均值(元/人·年)(安全代价=安措经费+防护用品+直间损失+诊病费)
**指单位安全投资保护职工数(人/万元·年)、产值量(万元/万元·年)
三、影响安全投资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安全投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主要因素。一个国家、行业或部门,能将多少资源投入人们的安全保障,归根到底是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或时期,人们只能顾及基本的生理需要,因而把资金主要考虑用于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而安全、健康被放在次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一方面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提供了基础保证;另一方面人们心理和生理对安全与健康的要求在随之提高,这就使得安全的投入会随之增大。如据我们的抽样调查,在“六五”期间我国的职工年人均安全投资129.39元,其中人均安措费60.50元,而到了“七五”期间年人均安全投资达到201.15元,人均安措费达到106.19元,分别增长了37.19%和12.09%。
2.政治因素对安全投资的制约。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安全是受该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制约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安全投资规模,也受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乃至政治决策人对安全的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国家机构的重要职能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提高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全与健康水平,关心和重视劳动保护事业是党和政府的工作宗旨之一。这就使得我国政府是能够在经济能力许可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地保障安全的投入。
3.科学技术对安全投资的制约。科学技术对安全投资的制约,一方面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制约经济的发展,使安全的经济基础受到控制;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水平决定了安全科学技术的水平。如果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客观上对经济的消耗是有限的,则安全的投资应符合这一客观的需求,否则,过大的投入,将会造成社会经济的浪费。
4.生产技术对安全投资的制约。生产的客观需要决定了安全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在不同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对安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安全的投资必须符合生产技术的客观需要。安全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寻求安全经济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因此,根据不同的生产技术要求,执行不同的安全投资政策,这是安全经济学应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四、确定安全投资合理比例的依据和原则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应成为确定安全投资是否合理的基本原则。安全经济投资占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合理比例的确定,应以经济增长率既定目标作为首要的依据。
安全的发展目标只有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目标同步协调,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保持综合平衡,在社会经济总目标的协同下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才能更好地、合理地确定出安全投资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依据上述原则,安全投资的合理比例的确定,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1.系统预推法,系统预推法是在预测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前提下,经过系统分析和系统评价,并在进行系统的目标设计和分解的基础上,推测确定安全经费的合理投资量。2.历史比较法,这种方法即是根据本地区、本行业或本企业的历史做法,选择比较成功和可取年分的方案作为未来安全投资的基本参考模式;在考虑未来的生产量、技术状况、人员素质状况、管理水平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并考虑货币实际价值变化的条件,对未来的安全投资量作出确切的定量。3.国际比较法,一个国家安全投资总额及其在国民经济各项指标中所占比重是否适宜,可与世界各种类型国家在不同时期和条件下的安全投资水平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获得参考,指导其本国或同类型行业的安全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