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重大事故隐患确认与评估
一、重大事故隐患调查确认
为切实掌握全国特大事故隐患现状,督促企业采取监控措施,防止事故隐患因失管失控而酿成事故,1996年劳动部组织一些安全专家,分别对福建、山东、广西、北京、内贸部上报的60处特大事故隐患进行了现场调查确认。调查组深入到隐患地点,了解隐患状况,检查监控措施,提出整改方案,最后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调查确认情况,并交换意见和建议。开展对全国特大事故隐患进行调查确认是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既能了解全国各类隐患存在的状况和严重程度,也能督促地方政府和企业整改事故隐患,是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二、重大事故隐患评估
单位一旦发现事故隐患、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并申请对事故隐患进行初步评估积分级。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安全专家或技术人员对单位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级,确定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重大事故隐患的初步评估结果应报送省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并申请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评估。
特别重大事故隐患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评估;重大事故隐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组织评估。重大、特大事故隐患评估费用由被评估单位支付。
经省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评估,并确认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应编写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报送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并应同时报送当地人民政府和劳动行政部门;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报送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并应同时报送当地人民政府和劳动行政部门。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隐患类别;
(2)事故隐患等级;
(3)影响范围;
(4)影响程度;
(5)整改措施;
(6)整改资金来源及其保障措施;
(7)整改目标。
三、事故隐患评估方法
日前事故隐患的评估方法很多,各单位使用的评估方法也有所不向。很多评估方法是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里举两个评估方法的例子,供读者参考。
例1: L×E×C事故隐患评估方法
事故隐患是由危险因素和管理缺陷组成。所以,对事故隐患的评估,实际上已转化为对危险因素的评估。对危险因素正确评估后,按危险性严重程度进行对策整改,消除事故隐患,或把事故隐患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下面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实用方法,即格雷厄姆法。
格雷厄姆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是:
A.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表示。
B.人出现在这种危险环境的时间用E表示。
C.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c表示,即危险性=L×E×C
发生危险情况的可能性L
可用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为1。然而,我们在作安全系统考虑时,完全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分数定为0.1,而必然发生事故的分数定为10,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取中间值,如表7-2。
表7_2发生危险可能性分数(L值)
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
分数值 |
完全被预料到 |
10 |
相当可能 |
6 |
不经常可能 |
3 |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
1 |
可以设想但高生度不可能 |
0.5 |
极不可能 |
0.2 |
实际上不可能 |
0.1 |
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
分数值 |
连续处于危险环境中 |
10 |
每天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 |
6 |
每周一次出现于危险环境中 |
3 |
每月一次 |
2 |
每年一次 |
1 |
几年一次出现在危险环境中 |
0.5 |
可能结果 |
分数值 |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
100 |
灾难数人死亡 |
40 |
非常严重1 人死亡 |
15 |
严重伤害 |
7 |
重大手足致残 |
5 |
较大受伤较重 |
3 |
引人注目轻伤 |
1 |
取值范围 |
取值条件 |
0 |
常规条件(1) |
0.25 |
4种不利条件(2)中有1种 |
0.50 |
4种不利条件中有2种 |
0.75 |
4种不利条件中有3种 |
1.00 |
4种不利条件中有4种 |
系数D |
生产类型 |
每日班次 |
人员密度或出现频次 |
1 |
自动化连续生产遥控操作 |
三班 |
危险场所无人操作 |
2 |
自动化连续生产遥控操作 |
三班 |
生产时无人操作,但在停工时仍有危险品存在,人员要进入现场,出现频次少于3人次/班 |
3 |
自动化连续生产遥控操作 |
三班 |
生产时无人操作,但每隔数小时有人到现场巡回检查,出现频次少于2人次/班 |
4 |
自动化生产,自动控制与工人现场操作相结合 |
三班 |
危险生产岗位有工人专门操作或记录,危险场所人员密度为10人/班 |
5 |
自动化生产,自动控制与工人现场操作相结合 |
三班 |
危险生产岗位有工人专门操作或记录,危险场所人员密度为10~19人/班 |
6 |
自动化生产,自动控制与工人现场操作相结合 |
三班 |
危险生产岗位有工人专门操作或记录,危险场所人员密度为20人/班以上 |
7 |
间接生产,流水线作用 |
二班 |
危险场所仅白班(早、中班),有10~19人操作;或三班,但多数无隔离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