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矿井有益气体
1、氧气的重要性
氧气是人类生存必须依赖的气体,矿山井下人员生产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氧气,《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规定:井下作业环境氧气含量不低于20%,井下人员新鲜空气需求量为4m3/分钟。井下作业面氧气含量不足20%时,禁止工人作业。
安全常识:一般情况下,人在休息时的需氧量为0.2-0.4m3/min;
在工作时为1-4 m3/min。人体缺氧症状与空气中氧气浓度的关系如下:
17%静止状态无影响,工作时会感到喘息、呼吸困难和强烈心跳
15%呼吸及心跳急促,无力进行劳动
10-12%失去知觉,昏迷,有生命危险
6-9 %短时间内失去知觉,呼吸停止,可能导致死亡
2、矿井氧气浓度降低的原因
氧气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有:坑木和其他有机物的缓慢氧化;爆破工作。
安全常识:在井下盲巷、通风不良的巷道中或封闭时间较长的巷道,应特别注意对氧气浓度的检查,以防发生窒息事故。
二、矿井有毒有害气体
1、矿井主要有毒有害气体
矿井主要有毒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等。
2、有毒有害气体以及中毒急救措施介绍
(1)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相对密度0.97,微溶于水,能燃烧,当体积浓度达到13%~75%时遇火源有爆炸性。
一氧化碳有剧毒。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比它与氧气的亲和力大250~300倍。
主要中毒症状:头痛、呕吐、四肢无力、失去知觉,两颊有红斑点,嘴唇呈桃红色。最显著的特征是中毒者粘膜和皮肤呈樱桃红色。
急救措施:将中毒人员抬到有新鲜风流的地方,保暖、人工呼吸或苏生器输氧。
安全常识:一氧化碳的中毒程度与中毒浓度、中毒时间、呼吸频率和深度及人的体质有关。
中毒浓度和中毒时间的关系如下:
0.016% ,数小时后有头痛、心跳、耳鸣等轻微中毒症状
0.048%, 1h可引起轻微中毒症状
0.128%, 0.5-1h引起意识迟钝、丧失行动能力等严重中毒症状
0.40%, 短时间失去知觉、抽筋、假死。30min内即可死亡
矿井中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爆破工作;矿井火灾;柴油机工作;瓦斯及煤尘爆炸等。
(2)二氧化氮(NO2)
二氧化氮是一种红褐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相对密度1.59,易溶于水。二氧化氮是井下毒性最强的有害气体。它遇水后生成硝酸,对眼睛、呼吸道粘膜和肺部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严重时可引起肺水肿。二氧化氮的中毒有潜伏期,容易被人忽视。中毒初期仅是眼睛和喉咙有轻微的刺激症状,常不被注意,有的在严重中毒时尚无明显感觉,还可坚持工作,但经过6h甚至更长时间后才出现中毒征兆。
主要中毒症状:咳嗽、胸痛、呕吐、四肢无力、呼吸困难,手指尖及皮肤出现黄色斑点,头发发黄。
急救措施:将中毒人员抬到有新鲜风流的地方,采用拉舌头刺激呼吸或苏生器输纯氧气。
小常识:二氧化氮的中毒程度与浓度的关系如下:
0.004%, 2-4h内不致显著中毒,6h后出现中毒症状,咳嗽
0.006%, 短时间内喉咙感到刺激、咳嗽,胸痛
0.01 %,强烈刺激呼吸器官,严重咳嗽,呕吐、腹泻,神经麻木
0.025%, 短时间即可致死
矿井中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是爆破工作、柴油机工作;井下不良空气中电焊作业。
(3)硫化氢(H2S)
硫化氢是无色、微甜、略带臭鸡蛋味的气体,相对密度为1.19,易溶于水,当浓度达4.3%~46%时具有爆炸性。硫化氢有剧毒。它能使人体血液缺氧中毒,对眼睛及呼吸道的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鼻炎、气管炎和肺水肿。当空气中浓度达到0.0001%时可嗅到臭味,但当浓度较高时(0.005~0.01%),因嗅觉神经中毒麻痹,臭味“减弱”或“消失”,反而嗅不到。
主要中毒症状:头痛、呕吐、流鼻涕、四肢无力、呼吸困难。
急救措施:将中毒人员抬到有新鲜风流的地方,采用人工呼吸或苏生器输氧,将浸过氯水的棉花细毛巾放在嘴鼻旁或口内。
安全常识:硫化氢的中毒程度与浓度的关系如下:
0.0001% 有强烈臭鸡蛋味
0.01% 流唾液和清鼻涕、瞳孔放大、呼吸困难
0.05%, 0.5-1h严重中毒,失去知觉、抽筋、瞳孔变大,甚至死亡
0.1 %,短时间内死亡
矿井中硫化氢的主要来源有:坑木等有机物腐烂;含硫矿物的水化;老空区和旧巷积水中释放出;爆破等。
(4)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强烈硫磺气味及酸味的气体,当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达到0.0005%时即可嗅到刺激气味。它易溶于水,相对密度为2.32,是井下有害气体中密度最大的,常常积聚在井下巷道的底部。
二氧化硫有剧毒。空气中的二氧化硫遇水后生成硫酸,对眼睛有刺激作用,矿工们将其称之为“瞎眼气体”。此外,也能对呼吸道的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喉炎和肺水肿。
主要中毒症状:眼睛红肿、流泪、咳嗽、喉痛。
急救措施:将中毒人员抬到有新鲜风流的地方,拉舌头或活动肢体刺激神经引起呼吸。
安全常识:二氧化硫的中毒程度与浓度的关系如下:
0.0005%, 嗅到刺激性气味
0.002%, 头痛、眼睛红肿、流泪、喉痛
0.05%, 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
矿井中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有:含硫矿物的氧化与燃烧;在含硫矿物中爆破;从含硫煤体中涌出。
三、矿井其它有毒有害气体介绍
1、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略带毒性,易溶于水。人体的呼吸有刺激作用,所以在为中毒或窒息的人员输氧时,常常要在氧气中加入5%的二氧化碳,以促使患者加强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麻痹呼吸系统。轻则使人呼吸加快,呼吸量增加,严重时也能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安全常识: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如下:
1% 呼吸加深,急促
3%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头痛,很快疲劳
5%呼吸困难,头痛,恶心,耳鸣
10%头痛,头昏,呼吸困难,昏迷
10-20%呼吸停顿,失去知觉,时间稍长会死亡
20-25%短时间中毒死亡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常常积聚在煤矿井下的巷道底板、水仓、溜煤眼、下山尽头、盲巷、采空区及通风不良处。矿井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有机物的氧化。二氧化碳窒息同缺氧窒息一样,都是造成矿井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氮气
氮气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当空气中的氮气浓度增加时,会相应降低氧气浓度,人会因缺氧而窒息。
矿井中的氮气主要来源于:井下爆破;有机物的腐烂;天然生成的氮气从煤岩中涌出等。
3、甲醛和丙烯醛
甲醛和丙烯醛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空气中甲醛浓度到达4mg/m3时,眼、鼻及咽喉部有轻微的蚁走感,30mg/m3时,呼吸困难、眼、鼻和气管灼痛,大量流泪和剧烈咳嗽。在潮湿空气中氯化氢与其反应生成的双氯甲基醚是危险的致癌物质。空气中丙烯醛浓度为1mg/m3时即有极强的催泪效果。10mg/m3时令人难以忍受。吸入丙烯醛可使鼻咽发炎、胸闷、气促、恶心和呕吐。浓度达350mg/m3时,10min即可造成死亡。
甲醛和丙烯醛是柴油机排出的碳氢化合物中的主要有害成分
四、矿井有毒有害气体简表
矿山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性质 | ||||||||
气体名称 | 毒性 | 嗅味 | 爆炸浓度 | 允许浓度 | 简要物理、化学性质 | 中毒症状 | 急救措施 | |
(%) | ppm | (mg/m3) | ||||||
一氧化碳 | 剧毒 | 无 | 12.5-74.2 | 24 | 30 | 可进一步氧化成二氧化碳,高浓度可燃 | 头痛、呕吐、四肢无力、失去知觉,两颊有红斑点,嘴唇呈桃红色。 | 保暖、人工呼吸或苏生器输氧。 |
二氧化硫 | 剧毒 | 刺激嗅 | 5 | 15 | 溶于水后生成亚硫酸,可闻浓度为1mg/m3 | 眼睛红肿、流泪、咳嗽、喉痛。 | 拉舌头或活动肢体刺激神经引起呼吸 | |
硫化氢 | 剧毒 | 臭鸡蛋味 | 4.3-45.5 | 6.6 | 10 | 溶于水后生成硫氢酸,可闻浓度为0.01mg/m3 | 头痛、呕吐、流鼻涕、四肢无力、呼吸困难。 | 人工呼吸或苏生器输氧,将浸过氯水的棉花细毛巾放在嘴鼻旁或口内 |
二氧化氮 | 剧毒+ | 刺激臭 | 2.5 | 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亚硝酸,在空气中易聚合成N2O4 | 咳嗽、胸痛、呕吐、四肢无力、呼吸困难,手指、头发变黄。 | 采用拉舌头刺激呼吸或苏生器输纯氧气。 | ||
甲醛 | 高毒 | 刺激臭 | 7.0-73 | 3 | 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无色或谈黄色易发挥不稳定液体,有类似油脂烧焦的辣臭味。 | 流泪、咽喉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 | 苏生器输氧。 | |
丙烯醛 | 毒 | 强烈刺激臭 | 2.8-31 | 0.3 |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丙烯酸 | 鼻咽发炎、胸闷、气促、恶心和呕吐 | ||
二氧化碳 | 微毒 | 无 | 工作面进风:0.5% | 溶于水后生成碳酸 | ||||
一氧化氮 | 剧毒 | 甜气味 | 换算成NO2 5 |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浓度越高,氧化越快 | ||||
汞蒸气 | 高毒 | 无 | 0.01 | 室温下,空气中汞的饱和蒸汽浓度可达15-20mg/m3。 | 急性中毒表现为肺炎。 | |||
嗅氧 | 高毒 | 刺鼻 | 0.3 | 不稳定,有极强的氧化能力 | 神经中毒,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 |
上一篇:安全生产知识问答
下一篇:预防瓦斯事故的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