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安全文化的量化管理

2008-08-05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可以衡量的工作才能完成”,这对安全文化建设来讲同样适用。同诸多的企业管理要素一样,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可以用具体的指标来进行科学的量化管理的(见图1)。安全文化建设的状况需要运用一个定期的、前导的,有目标的监测和考量机制来衡量,以确保其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正确、积极、有效地发挥功用。

  图1安全文化量化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要素的相关性

 

  安全文化的量化到底与安全管理有多大的关系呢?通过对安全管理各个要素之间关系的推敲,你会发现,其思路是对各个管理要素定期审核、回顾、衡量来达到持续改进的。其中绩效衡量位于各个管理要素新一轮开始前的最后,其它的各个安全管理环节都要从文字内容、工作实践上直接或间接的为绩效衡量做铺垫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绩效衡量具有可行性(涂颜色的模块表示与量化直接相关)。毫无疑问,没有量化的这几项管理要素,在工作实践中是无法做好的。

  可见,安全文化的量化管理概念渗透到了安全系统的管理、计划、执行、衡量、审核、回馈的各个环节,使这些环节更加细致,具体并与其完全融合。这种细致的融合关系也恰恰体现了“安全始于细节”的理念。

  我们将安全文化的量化管理要素从中提取出来,分解战计划、KPI(关键绩效指标)执行及评估(见图2)3个方面,与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实践相结合,分析企业如何进行安全文化的量化管理。

  安全文化量化管理的实施安全文化量化管理可行为3个步骤

  图2安全文化建设量化机制

 

  安全文化建设的量化管理是企业良好的安全文化建设实践,要想真正让安全文化建设为企业服务,产生经济技益,从安全经济学角度来讲,量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量化管理不需要额外的费用支出,只要领导带头,动员职工踏踏实实地做下去,定会收获这3步带来的成功(安全文化建设量化机制内容可见表1)。

  表1安全文化建设量化机制内容

 

  KPI的实施过程也是对其进行监测的过程,在这里将实施工作从企业、管理者及员工3个层面来介绍。

  1.企业层面的安全文化监测实施机制

  监测的目的是确保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计划健康有序地进行,因此安全文化的监测应该是一项具体的、指标化的、定期的、长期的工作,“刮一阵风、下一场雨”即偃旗息鼓的做法是搞不好的。

  目前采用的主要监测实施方法是指标法,包括前导指标和滞后指标。前导指标是监测安全计划及安全管理体系执行情况的关键指标,这一指标通常带有主动的、提前的特性。滞后指标主要用来监测发生的安全事故及事件的情况,往往是一种被动式的、滞后的监测。前导指标与滞后指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某项工作或事件发生频率、次数、时间、人数、个数等数据,做到从“量”上来了解,从“量”上入手做分析,从“量”上来做决策。

  这两种指标有可能会在不同的情境下相互转化。例如从事故预防的角度来考虑、隐患报告数量就可以认为是一个前导指标,但从发生安全事件的角度出发,隐患又变成了滞后的指标。

  前导指标主要包括:

 

  滞后指标主要包括发生的各类事件、事故,如表2“事故统计”栏中所列的各项。

  通常情况下,这些指标是以月份为基础来监测的。表2是一个公司月度安全指标统计的例子。

  表2公司月度安全指标统计表

  

  通过对表2列出的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月安全文化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本月“现场安全审核的次数”为“20”(对本公司员工)、“2”(对承包商),其指标为40次/月,由此可见,现场安全审核的力度不足,特别是对承包商审核的次数严重不足。据此实际情况,通过对以往审核数据的分析及审核报告质量的分析,就可制定出针对性的方案,如领导带头,将审核的指标分解、落实到人,指标完成情况与个人工作绩效考核挂钩。

  选样一来,审核的次数多了,员工之间的安全交流就多了,审核的质量也上去了,安全氛围得到了改善,安全问题解决起来也更加得力,安全事故也就自然少了,无形中因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也就避免了。从安全经济学角度看,通过安全指标来有效地实施安全文化建设及安全管理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投资,可以说是投资小、效果好。

  2.对领导及员工的安全文化考量

  该考量是通过对领导及员工们设定完成现场安全审核,行为安全观察、隐患报告、作业安全审批程序等的颁次来实现的。目的是为了对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及程序执行情况的了解和改善。

  领导的态度决定了执行、实施的力度,领导对安全指标的重视及认真履行的态度起到了很好的展示和带头作用,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员工熟悉工作环境、频繁出入工作现场,因此员工的积极参与,认真完成指标对现场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的改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公司的管理层每天要对提交的报告进行审阅,定期(如每月)要对个人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审查跟踪,从质量、数量上加以控制。专职的安全分析员对报告分门别类加以分析,为把握将来的安全工作方向提供参考。图3、表3是对安全行为观察的统计分析。

  怎样实现对安全文化量化管理的考量

  图3 2008年1月某企业5大要素不安全行为的百分比

 

  表3指标设定及统计样表(2007年第1季度)

 

  KPI监测执行情况如何?起到了怎样的效果?这无疑是安全文化量化管理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要想得到答案,还需要一个安全文化的考量机制来做支持。安全文化的考量一般来说是定期的,考量的目的是了解一定时间段内安全文化的建设情况及存在的偏差,以便及时调整。

  根据考量的侧重范畴,安全文化的考量可分为对公司范围的考量、对安全主管部门的考量及着重个人行为的人文安全文化的考量。考虑到考量的效果及其科学性,在制定考量方案时,应当注意:

  1.根据安全文化考量的范围及目的制定完善的考量方案才能使得考量变得真正的有意义;

  2.要有量化分值的评分标准;

  3.要有科学的统计方法;

  4.方案的内容要尽量简单,以方便调研工作的开展;

  5.制定可行、合理的改进方案并实施。

  一、企业范围的考量

  企业范围的考量一般是通过人们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安全体系的执行、安全措施的到位情况等要素来了解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表4是一个对企业安全文化考量的例子。

  表4企业安全文化考量表

  二、安全主管部门工作的考量

  企业安全主管部门的工作方向、计划实施及工作绩效对企业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安全文化建设效果及安全管理绩效也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审核的结果很好,通常来说不是某个部门的功劳,必定是领导带头、大家齐心势力、相互配合的结果。反之,可能是与领导对安全的漠视有关,并不能只归咎于安全部门。

  安全主管部门的考量可以是自发的,也可纳入公司的管理体系。通常来讲,每季度1次较为合适,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部门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年底的考量结果是计划明年工作的主要参照依据之一,因此尤为重要。

  常用的几种对安全主管部门考量的方法:

  1.利用持续改进计划机制

  该机制将安全工作依据安全体系分为若干个大的要素,根据工作所及的细致、完善程度将各个要素分级,并对级别做出描述,形成打分系统。在衡量安全部门的工作时,就可根据各个要素中级别的描述进行打分了。

  2.公司内部安全审核体系

  有的公司建立了较完善的内部安全审核体系,通常该体系将安全体系的各大要素根据其权重赋予分值,再将各个要素分成若干个问题要点并赋予分值。在审核时,根据评分标准打分并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加以记录、跟踪更改。

  三、安全自我评估

  在安全文化的量化管理过程中,要通过数字说话,利用数字制定行动方案。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认真的原因分析后做出的行动方案才会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才对安全文化建设及管理更有促进作用。无论是对KPI的监测还是对其执行效果的考量,二者在形成数字的过程中间都归纳了一些基础的报告、数据、交流及审核,因此在发现指标偏差时,对上述基础的数据做根源的分析、调查是必要的,这样查找出的结论才可靠。如发现近期指标完不成,原因看起来是大家不关心个人的KPI输入,但经调查,可能是作业活动少、程序太繁琐、员工缺少相应的培训、现场没有那么多的作业量、指标设立过高等更深层的原因,这些都可通过安全自我评估完成(见表5)。

  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开开会、挂挂标语、组织一下安全宣传月活动等是远远不够的。安全文化建设的量化建设提供了有效和必须的途径,使安全文化建设真正成为一项投资,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提高工作实效,彰显企业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