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浅议打造企业安全文化

2005-06-2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近年来,国内外企业各类事故步频发,安全生产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结合多年实践,笔者认为必须把安全管理作为“天字号工程”,立足实际推进创新,不断丰富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造就浓厚且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氛围,促进安全管理向新层次跨越。要着眼发挥安全文化的有效功能,深化改革驱动;立足于保证安全文化的规范运作,强化管理拉动;矢之于丰富和提升安全文化的内涵和档次,持续创新促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独具特色、富有生机和较强感染力的安全文化体系,企业才能实现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一、着眼发挥安全文化的有效功能,深化改革驱动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人因工程”,以提高劳动者安全素质为主要任务,具有保障安全的基础性意义,在生产中发挥着导向、辐射、激励和保证作用。企业作业现场点多线长,环境复杂,只有针对安全文化建设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实施突破,才能有效地发挥安全文化的整体效益。因此应着眼于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健全和优化“进入”、“退出”机制,对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低劣的职工予以及时“退出”,优胜劣汰。围绕提升安全理念、人员素质和安全思想境界,不断强化“人本建设”。如提倡“四个第一”(安全是企业的第一政治、各级领导的第一责任、企业的第一效益、职工的第一福利)和“四个没有”(没有安全,就没有干部的政治生命;没有安全,就没有职工的家庭幸福;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持续发展)的理念。围绕核心理念的倡树,着力解决好“为什么必须这样干”“怎样才能干好”的问题。一是改革领导体制。本着一岗两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变过去的由安全、政工部门抓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交叉任职,通过党政互补作用的有效发挥,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二是加强宏观指导。变过去“临时安排多”为“整体安排,统一规划”。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年度整体工作安排和“十五”规划中,分阶段、有步骤、全面组织实施。三是改革考核机制。要注重针对性,兼顾系统性、层次性,变过去“考核、落实双松散”为“考核、落实双超前”, 充分利用经济激励机制,启动"动力背后的动力",改革分配机制,对中层以上干部实行安全责任评估制度,评估内容包括安全意识、生产任务和抓“三违”指标、现场管理、安全绩效四项内容,评估结果直接和安全奖挂钩,并作为年终考核和干部末位淘汰制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实行一票否决,激发其抓质量、保安全、增效益的积极性。要抓好“兵头将尾”,实现重心下移,不留现场空档。根据岗位的危险系数,在班组长中分类推行安全责任风险抵押,风险抵押考核期为一年,抵押金为一类班组长1000元,二类班组长700元,三类班组长500元。在考核期内,凡发生严重工伤以上事故的班组,抵押金收缴公司重新进行抵押,凡发生严重隐患、“三违”和轻伤事故的班组,要扣罚其抵押奖励的30%。考核期满后,按抵押金对等奖励班组长。同时实行“班组长民主评议制”,评议内容分安全、质量、作风、任务、效益五项,按百分制考核(安全质量占60%),得分达不到70分者就地免职。在工人中实行岗位作业标准化考核制度,对工人作业标准化的考核,由班长、安检员和验收员三人负责,做到了一天一考核,一天一打分,一天一公布,并与当日的计件工资挂钩。通过“关口”前移,实现安全管理对象全员化、形式多样化、效果跟踪化,最终确保人的本质安全化。 

  二、立足于保证安全文化的规范运作,强化管理拉动 

  安全文化能否规范高效运作,关键在管理。现在不少单位创造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但很难坚持下去。这种“上热下冷,安全文化流于形式”的倾向,更需要我们潜心研究安全文化的运作规律,探索安全文化管理办法。要坚持“管理贵在到位”的思想,不留制度空档。对各项具体安全管理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创新、充实、完善,努力使之物化为自觉行动。要完善经济激励和制约机制,不留责任空档。对大型、专业设备实行资格认证制和设备、安全管理专责制;对各线、各专业、各岗位层层分解目标并签定安全责任状。建立安全生产奖励基金,实行全员风险抵押金制度,严格事故惩处,不留人情空档。要强化用电、消防、重点部位安全保护措施的落实,及时更新老化的线路及电气设备。对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现场定置管理,并借鉴森林隔离带原理预留出空地隔离带,生产车间要保持通道畅通,做到物流有序,忙而有序。要全面开展安全评价活动,对系统的危险性、职业健康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设计《消防预案》和《应急计划》,制定兼顾环保、安全、职业健康的应付突发事件的条例。在日常生产中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让广大员工遇到危急情况能够从容应对。要织密监督防线,实现层次保障,不留检查空档,构筑线防、块防、专防、群防、模防的联动式、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防范体系。从运行的实践看,“六员八网”的管理模式更能从根本上促进安全文化的规范、高效运作。“六员八网”管理模式,“六员”即:抓党员,发挥党组织的监督和保证作用;抓团员,发挥青年团的突击队作用;抓岗员,发挥岗员的骨干作用;抓网员,发挥网员的监督作用;抓安全员,发挥安全员对现场事故的控制作用;抓协管员,发挥女工家属的宣传和规劝作用。“八网”即:以广播电视为中心的宣传教育覆盖网;以安全展览室为中心的安全文化娱乐网;以班组工序和车间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安全标语警示网;以刹风查案为中心,群众广泛参与的公开透明监督网;以企业为中心向周边延伸的板报、标语、漫画、橱窗宣传网;以党工团活动室为中心的党员骨干示范渗透网;以安全文明小区为中心的女工家属安全规劝网。正是这种管理模式较强的涵盖性,才确保了安全文化教育工作富有特色,科学规范,深入人心,扎实有效。 

    三、矢之于丰富和提升安全文化的内涵和档次,持续创新促动 

  安全文化是否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促进职工安全素质的提高,对企业产生积极的效应?这是衡量一个企业安全文化优劣的重要标准。因此要以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安全文化建设的新路子,有效地丰富和提升安全文化的内涵和档次。一是教育内容创新。围绕职工关心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安全文化攻坚。举办安全知识讲座、热点追踪、安全大家谈栏目,适应职工多层次文化结构需要,普及安全知识。党工团活动室从职工的需求出发,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做到“六有”:有安全誓词、有每天一题、有“三违”亮相台、有共青团员提示、有职业道德规范、有民主监督栏,从而有效地增强安全知识的渗透力。二是活动方式创新。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形势发展需要和职工的思想实际,吸取和借鉴先进的做法。建立“安全宣誓”制度,做到三个班前集体宣誓,唤醒职工的安全意识;组织开展“全员大唱安全歌活动”,使“安全第一”的思想传播于企业各个角落,扎根于职工的心坎上。三是活动区域创新。安全文化的渗透不能局限于班前和工作现场,要延伸到职工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活动,把安全文化融于小区的建设中,寓娱乐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开展“我为安全赠一言”活动,延展安全文化的渗透区域,增强其导向和辐射功能。 
   总之,打造安全文化是企业面临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独具特色、富有生机和较强感染力的安全文化体系,企业才能实现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这一点尤其值得大家共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