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煤矿安全文化与环境的思考

2005-10-08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任何一个细节上的疏忽或失误,都可能损害人的精神、财产甚至生命。从管理角度上讲,“以人为本”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这种思想强调企业员工在生产管理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从安全角度上讲,“以人为本”是一种管理的顶极目标。就煤矿生产而言,更是如此。
  一、基础知识教育是根本
  从分析煤炭行业地理状况看,多数矿区远离城市。国有大中型煤矿属劳动密集性企业,随着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由于人员流动性、季节性特殊原因,一茬一茬熟练工频繁更替,大有青黄不接之感。使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正面临新的课题。新工人进矿的第一节课就是“安全教育”,通过纯理论的方法,使其对“要我安全”在概念上、理论上、意识上初步了解。这是第一步。在实习阶段,运用“传、帮、带”教学,通过现场实际操作,认识到安全的必要性、严肃性、危害性,产生感性认识,达到“我要安全”,这是第二步。最后,使新矿工做到独立熟练掌握从操作技能到避险处置的有效方法,产生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达到“我会安全”的目的,这是第三步。
  二、生产班组是突破口
  在班组建设中,要把“倡导企业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列为主要内容,确定对安全文化认识的正确方向,对安全文化的建设高度重视。倡导安全文化措施顺利实施,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的普遍提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1、“严”。就是对班组的安全施工作业管理严格要求,对“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严肃处理。
  2、“细”。就是从具体操作的各个环节入手,充分估计到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绝不能疏忽大意或抱侥幸心理,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3、“实”。就是目标明确,项目考核内容周到、考核评比标准详尽、奖优罚劣规定到位。与此同时,要求各班组岗位责任、教育培训、奖罚记录、考核成绩、操作规范、技术标准、事故处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和台账记录齐全,使班组安全管理工作逐步科学化、系列化、标准化、规范化。
  三、环境是重要因素
  怎样“以人为本”建立切实可行的防范机制,是企业决策者值得认真严肃对待的问题。在这个特定的环境里,色彩、噪音、照明、温度、湿度、烟尘都可能影响人的生命健康,危及安全生产。
  矿井下本来就以“黑”著称,四周同色浑然一体,在有限的空间里“黑色”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在心头。医学实验表明,处在一个黑色环境中的人,各项生理指标都呈下降趋势,快速疲劳就是最明显的特征。矿工在这种环境里长期工作,心理上原本就有一种压力,时间稍长体能就下降、意识就麻痹、判断力就迟钝,自然就为事故隐患埋下了种子。据有关资料统计,许多事故都发生在后半班。这绝对不是偶然的巧合。值得欣慰的是刷成橙色、白色的生产设备、设施已开始出现在工作面,只是太少了。在那样的环境里,从生理上讲,亮丽的色彩可以由视觉引起对肾上腺刺激,促进激素分泌,提高各项生理特征指标,增强人的“兴奋点”,延长人保持“警觉性”的时间,因此可以对不安全因素能够提前预防和处置。把安全意识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一切方面、一切时空过程中。积极营造一种舆论、烘托一种气氛、树立一种责任、培养一种技能、提供一种保障,达到众望所归的安全目标。 形成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来自不同层面的,尤其使文化素质差异较大的煤矿工人能很快地认同和接受“安全在你手中,安全在你脚下”的基本观念。使得人们的安全文化素质得以提高,“我要安全”的主动意识得到加强。
  在安全管理中突出人的主导作用,以价值观、群体意识、行为规范为基础,把现代管理手段、制度、防护设施和人的精神力量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安全管理功能整体优化,为推动和谐矿区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