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安全文化建设的介入意义

2005-11-24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为当今一些部门及行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载体和手段。如何搞好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党群部门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怎样体现各自的特点,应发挥何种作用?

  “造势”与行动相统一

  安全文化建设即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际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目的。而这种良好的安全人为氛围就需要党群部门发挥“造势”作用。

  “势”相对于“形”,指事物根据其固有的规律发展变化的方向或趋势。“造势”是人们对客观形势的正确感知和能动反映,顺其“势”而营造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舆论氛围。

  “造势”的形势是主观的,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党群部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要研究“造势”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手段。组织部门要研究党员、干部的特点,强化“安全责任和政治使命”的造势,形成一支安全责任感强和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工会要研究分析职工构成和群众监督工作特点,从维护职工安全权益入手,进行“我懂安全、我要安全”的造势;共青团要贴近青工喜好和成长特点,发挥团员在安全生产中的生力军作用,进行“人人想安全、人人抓安全”的造势;宣传部门要动用一切可利用的舆论工具,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的宣传造势。

  “造势”要坚持时效性和长期性原则,因为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建设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通过多种媒介以及开展诸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通过“造势”,把“保证职工再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一安全理念转变成每一个管理者的行为准则。

  总体策划与部门特点相统一

  安全文化是一种独具特点的文化现象,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而安全文化的渗透主要通过安全文化阵地来实现。

  安全文化阵地是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是连接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的媒介。党群部门在安全文化阵地建设中应发挥总策划作用,站在全局高度,从安全理论阵地、安全媒体阵地、安全文化设施阵地三个不同层次进行总体策划。

  宣传部门要立足安全理论阵地,研究现实条件下企业安全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研究企业职工的行为规律及各类事故中的人为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提炼适合本企业生产力水平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在安全目标、安全宗旨、安全理念、安全管理哲学、安全价值等方面进行理论引导;组织、工会、团委等部门应侧重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党团员、群安员、青岗员”在文化宣传上的组织优势和网络优势,不断延伸安全文化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在管好用好安全文化走廊、党员责任区、党员文明岗、安全生产示范岗等设施基础上,大胆探索新的文化设施建设方法和途径。

  健全机制与监督考核相统一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是基于多起安全事故理性思考的结果,是一个企业或一个车间安全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对过去安全管理工作的一次全面系统的审视和整合。作为一项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营造氛围和理念渗透,不断探索、总结、升华,安全文化建设会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的机制。党群部门要在机制的有效运作上发挥监督保障作用。这种监督保障体现在考核的深度上,不是走马观花式,而是扑下身子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群安员、安检员、团员、岗员“安全绩效”的细致考核考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字统计,而是对每一起事故隐患人的细致帮教和人文因素分析;考核的力度越大,保障作用就会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