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企业安全管理的灵魂

2005-12-08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哈佛《企业管理百科全书》指出:企业是社会的一个器官,是一个经济、技术和心理的复合体。企业文化则是这个复合体的“魂”,是社会文化在企业中的一种集中表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中培育出来的,具有本企业自身特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观念文化是核心和灵魂。

  应当看到,作为企业安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全新的安全管理思想和理念。在现今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这是因为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人的安全意识强弱,安全文化素质高低,直接作用和影响着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所以说,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灵魂。特别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现阶段,这种作用和影响显得更为重要。通过抓好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使各级领导、企业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强烈的安全意识,掌握必备的安全技能和知识,具有相当程度的事故防范本领,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的根本转变,自觉遵章守纪,自主保安,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抓好安全文化建设,就是构筑起一道广泛而坚固的安全生产防线,就是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了实处。齐鲁石化物流分公司紧密结合创建学习型企业,实施安全文化创新,形成的人本安全管理模式,就是对企业安全文化的最好诠释。

  推进安全文化,首先,要强化观念文化建设。安全是什么?安全是生命,安全是责任,安全是效益。没有安全何谈效益。所以安全是第一要务的保证,必须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地讲。要像齐鲁物流分公司那样,不断强化“人本安全”的观念,切实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实行安全责任制,使安全生产压力层层传递,“始终战战兢兢,始终如临深渊,始终如履薄冰”,而且还要下大力气构建独具特色的物流安全文化体系,将人作为安全管理的第一要素,将本质安全建立在人本安全基础之上,形成“大安全”理念,靠全体员工去实现“安全管理零目标”,实现本质安全。

  其次要强化行为文化建设。石化行业的生产环境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存在一定的客观危险性,但危险并不意味着有事故,要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就要服从这种环境所需的规章规程,如果员工遵守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自觉遵从进行行为文化建设,控制不良行为的话,很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美国杜邦公司的宗旨是:从科学出发,一切事故均可避免。齐鲁物流分公司用亲情呵护安全创造出的“亲情管理法”,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安全生产产生的“双环学习”和“533安全互动学习”方法等,无一不是将安全行为习惯化、制度化的有益探索。作为从事化学危险品物流服务的齐鲁物流分公司,正是通过安全文化的创新,提高了全员素质,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三违”,解决了安全生产的瓶颈。

  第三,要强化制度文化建设。很多事故的背后往往存在着有法不依的现象,企业中的大多数事故是“三违”造成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制度不断完善,同时要求执行制度要严,要有一个管理生态系统保障。特别是在高温高压的化工生产条件下作业,必须有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制度,严格的规范。要像齐鲁石化物流分公司那样,按照“一岗一责制”的原则,大力推行全员岗位安全承诺制,实行安全风险管理抵押金办法,加大安全检查和考核力度,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物流安全文化:安全设施标准化;人的行为规范化;专业管理制度化;安全责任契约化;考核奖惩法制化;管理手段现代化。从而建立起安全管理的生态系统,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可检”、安全过程“可控”。

  第四,要强化环境文化建设。即构建特定的物质环境,包括设备设施和现场环境两个方面。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预防性的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无数事例说明,为了节省资金而降低安全成本,一旦事故发生最终反而会吃大亏,效益也将化为乌有。齐鲁物流分公司在企业的安全环境建设上舍得花钱,投入巨资整治隐患,同时改造现场环境,建设“安全文化走廊”,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创造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有力地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素质。所以,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环境,是整个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对此,切莫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