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技术体系概述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和理论,从古至今,各国科学家、人类历史学家、科学技术发展史学家、科学学家、未来学家等对科学技术体系的建立、演变和发展有过深入的研究,我国著名的学者钱学森教授等也对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提出了新的构建理论,以系统科学的观点,使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更加清晰、完整,符合事物客观发展和科学进步的要求。根据系统科学思想,以及科学学的科学技术体系学理论,钱学森教授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系统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认为从实践到基础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应分为4个层次即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技术体系在不断发展、演变、完善,而科学技术体系学不但研究一个时期的特有变化,即“现象学”;还研究不同时期的变化和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即“动力学”,指科学技术体系变化的潜在能力和原因。科学技术体系学也包括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即科学技术发展史学,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近代史学。总之,科学技术有其过去、现在,也有其将来,它是在不断演变、进步而发展的。例如,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的诞生,使科学技术体系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科学技术体系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六大门类构成,使科学技术体系显得充实和完善。随着科技进步和对科学技术学科体系的深入研究,对客观事物及社会深刻的认识,提出了当代科学技术系统框架结构。现代科学技术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如图1所示。其中九大门类学科通过九大桥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连,同时也标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4个层次。
二、安全科学发展及学科体系的建立
20世纪的很长一段时期,劳动安全、劳动保护是作为事业、工作、常识的概念出现的。这样的时代,安全学问在学术上层次较低,在学科上没有地位。进入世纪的中后期,有了安全技术和安全工程的认识,这使劳动安全的科技含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安全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人类科学技术大家庭中成为独立的一员,这是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事。
世界第一本《安全科学导论》(IntroductiontoSafetyScience)专著由德国著名工业安全科学学者库赫曼(Kuhlmann)所著,1985年在欧洲发行了原文的德文版本,1993年在我国出版了中文版本。在此之前,1974年美国出版了《安全科学文摘》,1979年英国W.J.哈克顿和G.P.罗宾斯发表了《技术人员的安全科学》也为安全科学概念的确立提供了重要基础。1990年在德国科隆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安全科学大会,与以往的劳动安全国际性专业会议不同,这是用科学学的概念,站在科学的高度来诠释劳动安全的理论和方法的大会。在中国,1992年国家颁布的国标GB/T13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安全科学技术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被列为交叉科学一类。安全科学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对于劳动安全命题的认识发展到了较高的层次,这是人类劳动安全活动推进的结果。在百年回顾之时,让我们想起本世纪以来人类不同时期为此努力的重要事件。
在学术推进组织方面:1876年德国以锅炉安全运行为目标的“锅炉和电气设备所有者协会”成立;1917年英国成立“安全第一协会”;1923年美国成立“国家安全协会”;1947年在日内瓦成立国际劳工组织(ILO);1947年在美国成立“国际飞行安全基金会”;1957年日本成立“全国安全协会”;1991年在德国成立“世界安全联合会”。在我国,1983年9月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在天津成立。
在专业学历教育方面:英国20世纪20年代在大学设立职业安全专业;美国在30年代开始培养工业安全专门工程师,1956年在世界上设立第一个消防工程系;日本1957年在大学开办安全工学专业;我国在60年代开办劳动保护专业,1984年国家教委在本科目录中列出安全工程专业,1999年最新修订的本科、硕士、博士学科目录中均设有安全技术与工程学历教育专业。
在安全科学技术进步方面,我国原劳动部于1987年首次颁发“劳动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奖”(1999年转入国家经贸委颁发国家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进步奖);1989年国家颁布的《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中列入了安全生产专题,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分别列入了《劳动安全关键技术》、《重大工业事故和建筑火灾预防与控制技术》攻关项目;1997年11月19日人事部和劳动部联合颁发了《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1999年我国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工作等等,这些对于推进中国的安全科学技术进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随着安全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我国的安全学术界认识到了表1的安全学科体系结构。在这一体系结构中,基础科学层次为安全科学即安全学,包括安全设备学、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学和安全人机学,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和人体科学;技术科学即安全工程学,包括安全设备工程学、安全管理工程学、安全系统工程学、安全人机工程学;工程技术层次(应用工程方法或手段)包括:安全设备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这个框架是从劳动生产活动为主体的劳动保护科学体系向安全科学的结构体系迈进了一大步,具有预见性和科学性。
应用科学学的理论,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见图2。
从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中,可以看出:
(1)安全科学技术是一门交叉科学,既包括社会科学,也包括自然科学;
(2)安全科学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有管理科学的内容,也有工程技术内容,既有工程技术硬科学内容,也有安全管理软科学的内容;
(3)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从科学学角度,包括三个层次,即:基础科学,如安全哲学、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学、安全人机学等;技术科学,即安全管理学、安全工程技术、卫生工程技术;行业应用学科,即交通安全工程、矿山安全工程、建筑安全工程、石油安全工程、化工安全工程等;
(4)从应用学科的角度,安全科学技术具有三大技术支柱,即:①安全学,包括安全哲学、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学、安全人机学、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经济学、安全法学、安全教育学、企业安全管理等。安全学是揭示技术风险、意外事故规律和现象的学科,属于软科学性质;②安全工程技术一防范危险的技术,包括防火防爆炸、压力容器安全、机械安全工程、电气安全工程、交通安全工程等。安全工程技术是防范和控制技术危险的科学;③卫生工程技术一防范危害的技术,包括防尘技术、防毒技术、通风工程、噪声与振动控制、辐射防护技术等。卫生工程技术是防范和控制技术危害的科学。
三、安全文化科学的体系内容及与安全科学的关系
安全文化学科的体系由安全文化学理论、安全文化的基础科学与安全文化的应用科学三个层次构成,见表1。
安全文化学基础研究的内容包括安全文化定义、概念、内涵、范畴等发展安全文化的基础性问题。
安全文化的研究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文化学理论、安全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安全文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安全文化一般性理论等。
安全文化的建设理论包括内容:安全文化的建设模式、安全文化的载体、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理论等。
安全文化科学与安全科学是相互包容、交叉的关系。即安全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是人们观念、行为、物质的总和,科学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安全科学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科学是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安全文化的规律和现象,安全文化科学是建设安全文化、发展安全文化的一种方法和手段,通过安全文化科学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指导建设安全文化,推动安全文化进步。从这一角度,安全文化科学是安全科学的一个部分。因此,安全文化与安全文化科学、安全文化与安全科学,他们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关系和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