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阶段:无序管理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安全生产基本不被重视,生产事故的发生被认为是员工个人行为的结果,侥幸心理普遍存在,企业基本不进行安全投入和安全教育,安全规章制度没有制定或制定后根本未加执行。
第2阶段:被动约束阶段。在此阶段,安全工作是被动的,是基于法律法规约束而不得不开展的工作,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对安全经济价值的认识和对职工的权益保障的意识仍然不足;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来说,安全是高层管理者的职责,与自己的关系不大,安全不是自己的实际需要,是由他人强加于自己头上的。
第3阶段:主动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员工都经过培训,企业制定了系统化、文件化的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生产活动都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并且优先考虑了安全,对于企业高怪管理人员和安全专职人员来说,安全工作已经不是被动应付政府部门和上级安全监管的要求,而是为搞好企业的安全生产主动采取更加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然而在这一阶段,安全对于许多职工来说仍处于被动状诚,原因是企业没有建立起员工参与安全事务商讨和决策机制,职工的安全行为是在安全管理人员的监视和监督下得以实现的。不是所有的职工都能认识到安全对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实现职工个人和生产班组对安全的自觉承诺和遵守。
第4阶段:自律完善阶段。在此阶段,“安全第一”已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企业领导者对安全具有远见和安全价值观在企业中被充分共享;绝大部分员工始终如一地、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强化安全生产的事务当中,安全工作成为一切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保障;不安全的作业条件和不安全的行为被所有的人认为是不可接受的并且被公开反对。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处于每2阶段,对于主动建立标准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并有效实施的企业来说,其安全文化可处于第3阶段。
对于处于第2、第3阶段的企业,其安全文化的建设途径主要有:
(1)宣传教育:接受教育是职工安全观念文化形成的最主要的途径,是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最深刻最根本的方法。在企业,宣传工作可以由多个部门来开展,教育工作则主要是由安全部门来完成,宣传侧重于强化安全意识,教育侧重于提高安全技能。很多企业都很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但目前企业普遍反映安全教育收效不佳,宣专教育没少搞,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却提高不多。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安全教育硬 性指标不合理。多数企业规定每人每年接受一定时间的安全教育,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以受教育时间作为标准是不合理的,安全技能的提高并不是完全与受教育时间成比例。二是一些企业安全教育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职工不感兴趣。三是安全教育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大型企业存在多工种,其安全教育很难结合到每个工种的实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教育理念更新,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终身教育的观念,企业在做好日常安全教育的同时,对新提拔到高一级管理岗位、高一级技术岗位上的员工进行更高层次安全培训教育;同时也要对从业人员不断进行与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同步的安全培训教育。二是教育方法更新,教育不搞形式、注重实效,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育模式,做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结合受教育者的需要,因人施教,多办小班、特班,促进干部职工真正提高素质、掌握技能,为安全生产提供人力保证。三是考核方式更新,以职工的安全技能作为检验标准,根据岗位的需要制定安全技能等级标准,定期对职工的安全技能进行测试,将安全技能作为职工晋升、晋级的基本条件,调动职工自觉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
(2)安全奖惩:安全教育的作用是改变职工的观念文化,安全教育可以让人懂得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但是由于人性的一些弱点,比如侥幸心理、冒险心理、惰性等,有的时候明知有危险而为之,企业就应该对此类行为进行惩治,通过处罚当事人警示后来者,以此来规范职工的行为。
安全奖惩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奖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或者是两者的结合。让安全奖惩发挥好作用,关键是建立安全奖惩机制,确定奖惩程序与标准。企业进行奖惩的依据主要是企业的管理制度,这就要求:首先企业有完善的、系统的、形成文件的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应该覆盖到企业经营的所有层面,不能有盲区;其次,已经成文的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最后,企业应该及时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以保持规章制度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安全奖惩标准应该统一并保持相对稳定,不能因人而异、时严时宽,以避免奖惩带来负面影响。
(3)领导的行为导向:在各种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中,领导行为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企业领导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领导对安全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安全物质文化水平,一个重视安全生产的领导集体,会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为职工提供安全可靠度高的生产设备。企业领导对安全观念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们的行为导向作用。处于第2、每3阶段的企业,其职工已经具备一定的安全文化素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反复性,需要巩固。根据信息传导原则,企业各级领导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信念和安全价值观,通过自己的行为传播到职工的心里,能有铲地加快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速度。企业领导一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企业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和条件下开展生产经营,将“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贯彻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二是应该模范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规范,领导不能绕过制度的约束,更不能凌驾于规章制度之上。三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关心职工的身心健康,人是最宝贵的社会财富,“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
上一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人文因素
下一篇:安全教育与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