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是衡量企业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事关企业的稳定与发展,事关以人为本思想的落实。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更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把安全管理提升到文化管理,使全体员工在正确的安全理念和价值观的引导下,自觉投身到改造作业和生活条件的活动中,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努力创造本质安全环境,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安全文明生产,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是抓好理念引领。文化的力量在于文化群体拥有一致的价值理念并遵循相同的行为准则。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他的价值观和理念所决定的,一个企业的行为指向也是由企业的价值观和理念所决定的。搞好安全生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各种安全理念渗透的结果,近几年,峰峰集团为使“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紧严细实全”安全理念入脑入心,建立了上下贯通,左右链接的宣传阵地网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吊挂等各种阵地进行宣传,形成了“空中有声音、墙上有内容,电视有画面、报纸有消息”的全方位,全空间,多角度、多渠道的宣传格局。各单位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安全,一切服从安全,一切服务安全,一切优于安全,一切保证安全”,并不断开掘、提炼、推广、渗透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安全理念,提高员工对各种安全理念的认识程度,激活广大员工的安全思想,让“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个人心中,充分体现“我要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逐步使每个人时时、处处、事事都把安全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做到人人都能“自主管理’,“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创造一个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思想氛围。
二是强化行为养成。习惯左右命运,素质决定未来。我们经常说:“看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人们认识一个企业,同样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要看其怎样做。这就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用自己的优秀行为在实际中体现出企业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内涵,让社会公众感受到本企业的优秀文化。员工在企业的成长经历和所处环境不同,往往会形成独具个性的行为习惯,其中有些行为习惯是安全的、科学的、规范的,有些习惯却是不规范的、不合理的,不利于安全生产的。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个人素养的重要体现,一个群体的行为习惯是集体综合素质的体现。如果员工的不规范行为养成习惯,就会给事故的发生造成最大的可能。所以,要大力开展安全习惯养成活动,促进员工在遵守各种安全制度措施和“6S”、“4E”岗位标准上达到行为自觉养成,确立工作流程和管理流程,抓好对安全隐患的识别和排查,人人干标准活、干放心活、干安全活,从而形成遵章守纪、按章作业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是突出环境建设。人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可以影响人。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安全环境的建设,努力推进生产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化。要在抓好井上环境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向生产一线和井下环境建设拓展延伸,不断改善现场作业条件和工作环境,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达到人与物、与设备的和谐统一。物的本质安全问题是一个大课题,需要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研究,拿出具体意见,要有任务、有目标、有计划地提出课题去攻关。近几年,峰峰集团多数单位建立了“安全文化走廊”、安全文化园,潜移默化地培育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建立员工安全健康档案,实行上岗证扣分和罚款“发红包”,班队长在作业现场提醒员工注意安全,在人员密集部位设立语言提示系统等形式,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素质;建立员工“全家福”牌板,并利用班前会开展安全宣誓和安全承诺活动,激发了员工的安全觉悟;成立了家属协管小组,组织开展多种安全慰问活动,实施亲情化管理,增强了员工的安全自觉性。
四是坚持制度创新。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全文化的建设一定要有制度保证,而在这种制度保证中要做到制度文化的创新,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理念,不断推出适应新的形势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法规”体系,是搞好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从根本上讲,安全文化的建设,就是对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建设。对企业管理层和执行层来说,从制度入手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一个再好的安全制度,员工不执行,干部不监督,不落实,就体现不出制度的严肃性。执行制度要始终坚持严字当头,无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员工,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都要严格执行,对违反规章的,要不徇私情,不留情面,该处罚的处罚,决不能手软。要以安全文化为指导,创新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各类安全生产规程及规章制度,制定岗位标准化作业手册,完善危险点预控措施,加强培训与监督工作,建立起安全生产常态管理机制和安全长效运行机制,使“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考核”落到实处,真正形成“自己安全、他人安全、保证所有人安全”的行为规范,确保企业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