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的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安全设施、安全技术、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及其预案的演练、安全监察和各种安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规章制度的总和。其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它包括企业的安全精神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技术文化。
当前,我国企业正处在从传统安全管理向现代安全管理转变的重要时期,构建安全文化可以说是当务之急。采取以下五种措施,能促使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早日形成。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现代安全规章制度是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在企业现代安全生产中的具体体现,是统一全体员工从事现代安全生产的行为准则。作为企业员工,若对这个行为规则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或有抵触情绪,那么这个企业的安全生产是搞不好的。因此,企业员工应自觉遵守现代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新理念,主动提出改进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努力实现“三不伤害”。与此同时,还应建立从总公司、子公司(处、部、室)、车间(科、队、站)到班组的“四级安全管理网络”和“四保”(即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二级单位、二级单位保集团公司)体系,做到分线负责、分级管理,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走向全面、全员、全过程、全天候、标准化、法制化轨道。在落实现代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使传统的经验管理变为现代的安全管理;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变为现代技术性、经济性,社会性、安康性、效益型的综合安全管理;变传统的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故型为预防型);变过去只顾经济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管理;变传统的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变次要因素为核心因素)。一句话:构建安全文化必须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和导入安全文化
安全工作既是企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同时又是企业的一项“天字号”工程。要顺利推进这项“天字号”工程,就必须在抓好安全工作各细节的基础上,狠抓员工队伍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可以通过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培训、三级安全教育、安全图片展览、升安全旗、安全知识竞赛、“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监督岗”、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事故案例教育、“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知识、风险意识、安全技能水平,真正“实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从滞后型向超前预防型转化(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依托)。在安全宣传教育上,各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在有限资金中加大对安全教育的投入,运用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宣讲,对员工进行形象直观教育;运用安全挂图展示,对员工进行生动警示教育;运用安全挂图展示,对员工进行形象直观教育;运用《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学习,对员工进行法律法规素质和执行力的教育;运用安全技术措施对员工进行针对性教育;运用特种人员培训,对员工进行安全重点教育;运用安全检查、事故隐患整改、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绩效考核,对员工进行争优创先教育。大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严格首要关口的安全教育,使每一位新入厂人员、转岗员工和在册员工在认识安全生产重要性的基础上,既熟知公司生产特性和安全规章制度、保护自我,又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控制危险源,坚持“预防为主”
传统的安全管理往往用“事故隐患”来描述机(设备、设施)、物(原、材、物、料)、环(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因素,用“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来描述人的不安全行为,这只是一些表面现象。企业中存在的危险源才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所谓危险源是指材料、物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或工厂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危险源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的特征。因此,危险源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一是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二是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设备、设施、材料、系统、生产过程以及环境的特征。前者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由它确定后者的范围,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是很重要的。而控制危险源又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做好了危险源控制,实际上就消除了主要事故隐患,从而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加大对全公司危险源整治,绘制全公司危险源控制图,也称为“三危点”(事故危险点、事故多发点、尘毒危害点)控制。认真落实公司安全管理职能部门、二级单位、车间、班组及各岗位员工逐级责任,对“三危点”做到定点、定时、定人、定岗责任制,使员工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根据现代安全管理的理念要求,有必要实现把对“事故隐患”和“三违”的表面、局部的认识净化到对“危险源”的本质、整体的认识上,从而实现对事故发生机理认识的重要飞跃,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提供正确的安全管理理论基础。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建设除了关注人的知识、技能、意识、思想、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等内存素质外,更重视人的行为、安全装置、技术工艺生产设施和设备、工具、材料、环境等外在因素和物态条件。因而可以说,安全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如果没有全体员工的参与,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文化。有学者将安全文化概念等同于安全文化素质。如一谈到事故发生原因时,就有人感叹说:这人文化素质太低。因此,或许是因为习惯,人们总是说安全文化素质,而不说安全文化。其实,安全文化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它渗透在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并与相关文化分支进行交融。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制度的每一条都是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他们的交叉、衍变和繁荣,直接关系到大众身心安全、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为此,管理层应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的方法,公布企业的安全政策业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鼓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安全工作;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收集反馈信息,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对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予以重视。总之,调动员工的安全积极性、自豪感、团队感、责任感,提升员工的执行力,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感受到企业的安全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总之,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是一个企业预防事故、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保障。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使安全成为每位员工共同的自觉行为。安全文化既是一种管理艺术,又是一种管理文化,它要求每个人日常生产、生活的习惯,让它能渗透到安全文化生产活动中的一切方面、一切时空过程。在安全文化这种精神力量的感召下,一定能激发企业员工为安全生产、安全生活作出不同凡响的贡献。一句话:安全是生产的灵魂,安全生产的灵魂来自安全文化。
上一篇:创新安全文化 增强安全理念
下一篇:关于对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