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构建空管安全文化新格局

2008-10-15   来源:中国民航报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空管行业的安全文化,是全体空管人员价值取向的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系统正常运行、空管安全的最有效的管理形式和力量。如何针对基层特点,加强空管安全文化建设,是我们必须面对不断学习研究和探索发展的课题。

  牢固确立空管安全文化的核心,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上下工夫。

  加强空管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安全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核心在力求满足员工需求的前提下,重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争取实现员工个体目标与空管整体目标的一致性。

  一是确立一种理念:安全运行,人人有责。空管员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和安全的保障与创造者,是空管运行单位的最大财富,同时也是创造安全和财富的受益者,体现了安全运行,人人有责、有功的人本文化特征。一方面,要为广大干部员工营造和构建一个有利于成才、发展的氛围与环境,拓展多种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使之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及时帮助、解决员工中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环境,不断挖掘其内在动力源,真正做到责任共担、荣辱共享。

  二是培养两种意识:忧患意识和岗位意识。忧患,是一种前瞻意识,是一种进取精神,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可以使人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克服盲目乐观。它不仅是管理者能力构成的一种要素,同时也是直接从事安全工作的空管员工必须具备的素质。民航空管的安全生产既是系统的、相互关联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尤其是管制岗位,往往是个人单独操作的,是安全防范关口的“前沿阵地”,诸多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往往就是个人“失手”、“失语”造成的。因此,确保空管安全需从强化忧患意识和岗位意识抓起。

  三是打造三种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对于每个空管人员来说,有敬业精神,就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就能心无旁骛、全心投入,关注并把握每个细节。坚持敬业精神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由于空管工作是人、机、环结合非常紧密的工作,非一个单位、部门所能完成的,尤其具有“衔接”和协调的特征,个人的责任就寓含了团队的要求和精神。因此,作为一名空管人员不仅要具有“团结、友爱、敬业、精业”的精神风貌,而且还应有“理解、互助、支持、配合”的协作精神。这不仅是一个岗位、一个空管运行单位的运行需彼此协作和关照,而且是整个空管大系统运行不可丝毫忽略的重要环节。只有把个人和别人的工作协调、融入在一起,才能集合众智,顺畅运行,才能实现空管的共同目标、共同期望,才能最大体现空管人员的价值和成功。

  不断打造空管安全文化的灵魂,努力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变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民航安全生产的运行规律和科学总结,是铁定的、不可动摇的。但年年讲不等于年年清醒,天天抓也不等于天天落实,根本的问题是没有把“方针”作为一种文化,成为习惯。因此把“方针”作为空管安全的灵魂不断打造,逐步变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是实现空管安全长期稳定发展的本质要求。

  一是安全教育经常化。首先,要不断完善机制,使安全教育在时间、内容、人员、质量上都得到保证,并要贯穿安全生产全过程,不能时紧时松,重在长期坚持。其次,要灵活教育方法,让员工听得进,记得牢。再其次,“讲”“教”要分开。安全教育是以制度确定下来的一种特殊教育,有其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不能把一般的政治、行政教育乃至行政讲事当成一码事,以其替代安全教育。最后,要运用多种教育载体,提高安全教育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借用各种典型案例剖析安全思想,定期不定期地检查、考核安全思想;同时还可利用各种开会的机会把安全思想贯彻其中,使安全的警钟无时无刻地在广大员工耳边敲响。

  二是安全监督网络化。在加强职能部门依据“标准”对运行单位进行检查、测定、指导、考核、讲评等工作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上至空管分局,下至各运行单位各班组都设有监督员,构成层次衔接、职能互补,使之对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实施不间断的督查,并针对监督效果适时对监督员进行讲评和培训。

  三是安全运行程序化。针对空管安全的特点,研究制定出一套诸如信息处理、方案拟订、工作交接、内外部协调、飞行调配,以及在复杂气象和特殊情况下的各种运行程序。程序一旦确立,就要坚决执行,严格按程序操作。实践证明,管制服务是一项程序性很严密的工作,不守操作程序是一定会发生问题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因此,建立并严格程序化操作是空管运行的内在规律要求。

  四是安全讲评制度化。安全讲评要区分层次并形成制度。作为空管分局一级,要坚持雷打不动地周讲评、月分析、季考核、年中(终)全面总结讲评,其间还要贯穿党委会、安委会的分析讲评。作为分局的下属运行单位,其安全讲评的时间还要相应缩短,形成安全讲评与安全教育互动的效果。各级管理层在讲评中,要有上一级或分管领导参加并作出评价,切不可为讲评而讲评,把制度化变为形式化。

  五是安全评估规范化。依据民航上级对空管安全水平宏观指标的要求,针对空管分局的工作任务和性质,应建立健全安全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机制。在目前普遍开展安全审计的基础上,为巩固其审计成果并深化安全精细化管理,使空管安全在制度、管理、运行、教育、培训、设备等不同的类别层面上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按照每季一次抽项、每年一次全面评估的要求纳入到安全生产的工作计划中去,以此增强安全预防的前瞻性。安全评估的标准、内容、程序等建议由民航空管局统一制定,每年一次的安全评估建议由地区空管局组织或委托空管分局交叉组织进行。

  紧紧把握空管安全文化的精髓,把“严格”贯穿安全生产全过程。

  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是伴随“安全是民航永恒主题”的长期行为,是民航业的性质与特点所要求的管理理念,是民航长期实践中不断创造出的安全文化的精髓之一。

  一是严格制度。作为集高科技和高风险于一身的民航空管业,严格制度不仅是保证空管安全以及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也是每个空管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要与时俱进地在不断完善规章的前提下,强化空管人员遵章守纪的意识,建立一套学习、检查、考核的措施,把执行制度的情况纳入到对每个空管人员素质的评价和晋级使用中去,促使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的自觉性融入到每个空管人的头脑和行动中去,使之感到严之平常、严之习惯,逐步成为常态。

  二是严格标准。在严格安全管理的前提下,要严格空管运行的各项标准,不论是技术保障还是情报服务,都不能有丝毫的掉以轻心。尤其是飞行管制,在飞行大流量或繁忙时刻,在航班大面积延误时,更要以严格的标准、严格的规范把控好空管工作的一言一行。

  三是严密协调。空管协调的组织是否严密,不仅关系到飞行“正常”的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防相撞工作的落实,对飞行安全的影响极大。为此,空管分局要与方方面面特别是与军航方面制定详细、便于操作的协调计划,明确协调内容,规定协调程序,区分协调责任,把整个协调工作纳入到法制的轨道,真正实现空域资源共享。同时要不断强化大民航的协调意识,不断培育一种空管团队精神,把强化协调意识融入到与民航共荣辱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之中。

  四是严谨作风。由于航行管制客观上存在着时间性、动态性、连续性和不确定性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作为常人又难免存在着随意性和惰性等方面的因素,这就要求管制人员必须有良好的素质,尤其是严谨的工作作风。一方面,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文化,营造一种抓细微、抓落实的浓郁氛围;另一方面,各级管理人员,要到一线、到岗位,加强现场管理,勤督、勤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感染和引导员工,以自己关注细节、落实细节的严谨作风感染和影响广大员工,这既是领导执行力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一个单位良好作风培养、形成的根本途径。

  五是严格训练。空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是很强的,因此,除加强上岗前和岗位上的基本技能培训外,还需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理论教育、实际操作、英语能力以及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表述力和快速反应等能力的训练;树立和实践先进的培训理念,从传统的单纯培训个人,转变到既培训个人又重视培训班组上来。在此基础上,严格考核标准和技术等级的评定。特别是在克服与纠正“错、忘、漏”方面,不但全行业需经验互补,合作攻关,而且要不断创新增加其科技含量。

  坚持空管安全文化的基本要求,把“及时、准确、果断”的服务贯彻到运行的每个环节。

  航空运输业的飞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不断增加,空中情况愈加复杂,对空中交通管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时、准确、果断”地提供优质服务,是对空管工作的基本要求,从当前的现状看,尤其要重视并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加强管制班组管理,提高现有人才资源的效能。针对其运行保障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全面提高带班主任综合素质和带管能力、加强班组民主管理、完善班组激励机制、创建学习型班组、注重班组思想政治工作、保持班组成员结构相对稳定等工作,使之发挥最大的潜能,从源头上把握“基本要求”落实的可靠度。

  二是严格通话程序、标准,提高陆空通话质量。空中管制的直接手段就是管制员与飞行员的信息交流并提供服务。因此,除加强对管制人员指挥用语及其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外,要严格通话用语标准化、规范化,真正做到及时准确、言简意赅、干脆果断。

  三是对潜在突发情况要有先期的预见和应急处置能力。管制工作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多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疑会影响“基本要求”的实现。因此,一方面,在一天工作之始,要针对当天的任务、天气、保障环境和条件以及可能出现其他情况应有一个基本的分析、预见并做相应的准备,以防可能的突发情况发生后能处惊不乱、冷静从容地指挥、协调;另一方面,在平时正常工作中要重视以科学方法优化管制决策过程,以灵敏的思维和快速反应面对各种复杂情况,从而不断提高管制决策的安全性、有序性、可调性、和应变性,从而不仅在平时,而且在应急情况下也能及时、正确、果断地决策,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