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中小企业营造安全生产舆论环境的几点探讨

2008-11-12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发展,并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业营造安全生产舆论环境的现状与发展

  各中小企业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生产舆论环境工作中,主要发挥了三项促进作用:

  (1)导向作用。各中小企业着力营造优秀的安全生产文化氛围,将企业的价值观“内化”为从业人员的文化价值观,将企业的目标“内化”为员工的文化行为意识,形成安全文化价值体系的构建。通过企业生产营销的全过程,形成企业安全文化价值的“外化”,对社会的安全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各中小企业大力弘扬安全生产文化,强化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励职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企业通过宣传栏、文化橱窗、广播站及楼宇标语和文艺演出、安全知识技能竞赛等活动,不断扩大覆盖面,不断的激励社会其他行业产生安全文化效应。

  (3)辐射作用。各中小企业重视本企业与社会间的互益关系,正确处理并协调社会责任与企业利润目标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把该企业的安全文化辐射到社会,对社会的安全生产文化产生了良性的影响。

  各中小企业在传播安全文化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决策层重视不够,组织不健全。一些企业决策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虚设或不设文化宣传部门,对专职和兼职安全文化宣传岗位,往往被当成富余人员分流,加上待遇低等因素,致使安全文化宣传队伍不健全、不稳定。

  (2)文化素质偏低,安全意识淡薄。从2006年重庆地区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63%的作业人员只有初中文化,92%的从业人员对安全文化意识淡薄,缺乏安全危害的预防和防治措施,低估安全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43%的企业没有安全生产制度,导致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从管理层到员工没有隐患意识或隐患意识不足。

  (3)安全生产文化投入缺乏。据有关数据的调查统计分析,70%以上的伤亡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安全文化因素不高而引发的,可见通过提高安全文化素质,纠正人因失误,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一些中小企业对生产效益考虑多,安全生产文化宣传考虑少,对安全文化活动上,走形式的多,落实到位的少,只重视将资金投入企业发展计划,不愿意在安全文化上消耗更多的成本,致使安全文化宣传不投入或很少投入。

  (4)“以人为本”理念淡化。虽然多年来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仍然有一些企业决策者,受利益驱动、无视法规,视事故隐患而不见,致使事故时有发生。据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相关统计显示,2007年发生事故506376起,死亡101480人,比2002年分别下降52.8%和27.3%。从统计看,安全形势虽有好转,但仍然严峻。从近年发生的事故看,中小企业发生事故的次数和死亡人数均占全国总数的70%。这些事故的发生与中小企业安全文化意识的落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5)参加专项活动流于形式。国家对安全文化建设历来十分重视,从1980年开始,分别组织了“全国安全月”、“安全生产周”活动,从2002年开始,改为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至今,还开展了“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期间,各企业积极参与,促进了我国安全活动的深入发展,对消除事故隐患,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起到了作用。一些企业对各种活动也积极参加,如修订各种安全文化规定、计划、措施、购买宣传资料、开展有关培训,但活动过后,仍然我行我素,使各项安全文化活动走过场、搞形式、不求实效,没有达到转化为有利于保障安全生产现实生产力的作用。

  加强中小企业营造安全生产舆论环境工作的建议

  完善内部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安全文化源于制度、源于防范,没有安全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企业。各中小企业要真正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治本之策,纳入安全生产发展规划,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建立像企业产品的质量、效益管理那样的安全生产文化管理制度体系。

  在落实制度中,管理者对发现安全隐患对症下药,不断完善补充,从业人员之间相互监督提醒,落实国家关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各项制度,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形成纵深防御体制,真正建立起将安全融入企业文化的长效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

  (2)建立健全安全文化信息体系。加强企业的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始终掌握事故隐患警告、事故统计分析、政策法规信息等安全信息,加强生产和安全文化部门之间的沟通,共同开展安全生产和安全文化信息的联合发布制度,全面细致地分析安全信息,真正形成安全文化建设促进预防隐患的信息管理体系,不断增强对事故的辨识力和防范性以及安全应变的能力。

  (3)建立健全安全文化培训制度。继续推行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坚持厂级、车间级、班组“三级”的安全教育,增加安全文化素质专题教育,强化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重视和加强企业班组长及骨干的安全文化培训,尝试把班组长及骨干的培训定为每月8学时培训制,新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由24学时增加到至少40学时以上。较小的企业可参加行业协会等部门主办的培训班,使从业人员安全文化的年培训率达到100%。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不同的培训制度,使企业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达到与企业效益的同步发展。通过安全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行为规范层面、精神层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强化安全发展的理念,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水平。

  拓展传播途径

  (1)与用户沟通。各中小企业通过本企业的产品的推广,将企业创新精神、企业安全文化元素,通过多种形式传播给用户,提醒人们无论在工作岗位、在家庭、在社会中,要时时遵守安全健康守则。

  (2)与社区沟通。各中小企业要落实隶属本社区内的安全文化措施,形成企业特色的安全生产文化与社区安全文化交流互补的氛围。以企业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为内容,以安全亲情为切入点,通过企业团队亲和力、点滴积累和文化要素向社区渗透,开展“关爱生命,实践安全”的社区文化活动,积极参与社区内外的交流,互通信息。各相关企业,广泛传播用气、用电、用油的安全,化学气体的泄漏等安全知识,及时对安全风险进行预测、预警,增强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为建设安全社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安全文化支持。

  (3)与特殊地区沟通。注重向特殊地区及时输送企业安全文化,对各种原因受灾害的地区援助物资,提供包括灾害预报、预防和应急救援等安全知识。像在1998年的洪灾、2008年的汶川地震灾害中,全国各地企业及时向灾区提供物资、进驻安全抢险救护技术队伍等援助一样,及时送去企业产品和安全文化,传播自救自护的技能,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不断实现广泛性和持续性安全文化传播。

  (4)多方位传播。注重全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在方向上,与党和国家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方针保持一致;在意识上,与时俱进,强化安全生产文化的重要性意识;在任务上,扩大外延,走社会化、公众化路子;在形式上,突出本企业文化特点的同时,多元化,多样化,强化公共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积极参与营造社会的安全生产文化舆论环境。

  借鉴国外经验

  各中小企业要认真研究发达国家的安全文化经验,建议参照美国杜邦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成功做法,通过该公司200多年来的安全历史纪录,研究该公司80%的企业没有发生工伤病假,50%的企业没发生工伤纪录,20%的企业超过10年没发生安全伤害纪录的事例,强化“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安全文化理念,借鉴该公司以及美国利宝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安全文化的模型,使用和推广生产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安全文化经验,促进我国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数量和规模逐步扩大,组织和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其发展和传播安全文化的特点,是营造安全生产舆论支持的一条有效途径。深刻认识中小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特殊效应,研究促进安全文化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凝聚社会的共识,为营造安全生产舆论环境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无论是中小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还是作业人员,都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创新发展安全文化、传播先进的安全文化。因此,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营造安全生产舆论环境的作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