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铁路安全运输生产中的习惯养成教育

2008-11-18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铁路运输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是做好铁路运输各项工作的首要前提。在铁路运输安全生产中,通过加强干部职工的习惯养成教育,可以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的保险系数。美国学者杰克.霍吉著《习惯的力量》序中指出:一个人的日常活动,90%已经通过不断地重复某个动作,在潜意识中转化为程序化的惯性,也就是不用思考,便自动运作。这种自动运作的力量,即习惯的力量。它是非常巨大的,长此以往将使其主体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积累、才能增长、极限突破等等,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如果学会运作潜意识技巧,就可以建立一种自动运作的“长效机制”。笔者拟通过大量事例,论证说明铁路安全运输生产中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俗话:习惯成自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一个人的常态,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一旦养成后就很难改正,而且将可能影响一个人的终生。组织或企业的责任之一就是帮助人们改掉不适应组织或企业的不良的坏习惯,把优秀变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在铁路安全运输生产工作中,纠正职工中的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角度看,关键在于让职工群众经历从安全文化的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从墙上到每一个人的具体的行为的过程,要得到全体职工群众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全体铁路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形成为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

  一、习惯与路径依赖

  什么是习惯?1999年版《辞海》解释:习惯,一是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二是指经过不断实践,已能适应新情况。惯,亦作贯。《汉书.贾谊传》“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成自然:谓习惯积久而形成不自觉的性格、行为。语出《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者自然也。”

  习非成是:本作“习非胜是”。语出《法言.学行》:“一哄之市,比立之平;一卷之书,必立之师。习乎习,以习非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谓对错误既已习惯,反以为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习惯法:1.国家认可并赋予法律效力的习惯。按是否记载于文字,分成文习惯与不成文习惯。成文习惯虽记载于文字,但因未经国家立法程序制定,故仍属于不成文法。2.英美等国的法律,因它们主要是由习惯演进而成,并大量表现为判例而得名。

  习惯是企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可以通过观察该企业职工的习惯养成,就可以窥见这个企业究竟处于何种状态。

  根据以上对习惯的解释,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理解,习惯要靠不厌其烦的一次次重复练习,才能巩固下来,成为需要的行动方式。换言之,一个人进入一种新的生活或工作的环境,必然要经过有组织有目的的实践训练,才能养成为习惯,更在于将习惯养成上升为一种不成文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当一种组织制度文化建设如同布帛菽粟一样不可须臾离开,形成为这个组织全体成员的自觉的习惯性行为的时候,这个组织就会团结得坚如磐石一般,任何力量也不能够击倒摧毁。

  什么是路径依赖?从经济学角度讲,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甚至决定他们未来的选择。好的路径会对企业起到正反馈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飞轮效应”,企业发展因而进入良性循环;不好的路径会对企业起到负反馈作用,就如恶性循环,企业可能会被“锁定”在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

  习惯与路径依赖。即使一名演技高超的影视演员,一些下意识(习惯性)的动作和语言、肢体语言,也是很难改变的。一名铁路运输生产一线的职工,当他带着某种抵触情绪、甚至是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的时候,在完成运输生产中,出现错误、失误的概率很高,沿着这条路径走下去,并得到强化,就有可能养成一种不良的工作习惯,诸如缺乏责任心,对待工作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当他对于自己要完成的工作尚未认识到与铁路安全运输生产攸关重要性的时候,属于被动地遵守规章制度,按照规则操作,出现错误失误的概率相对较低,这个时候存在着两种发展趋势,或走向前边论述的那样,或走向健康的心态。当他从心底里就自觉自愿地从事某项工作,而且非常喜爱这项工作,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责任心促使他尽管是将一颗螺丝母拧紧,也一丝不苟地按照规定的要求拧紧,并且习惯性地检查一下。路径依赖沿着正向不断得到强化,这时候出现错误失误的概率极低,甚至几乎接近零。这就是习惯使然。

  二、文化建设与习惯养成

  美国学者劳伦斯.米勒在《美国文化精神》中说:“企业唯有发展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在激励中获得成功的一切行为,这样公司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所培养的共同规范、共同信仰和共同追求,它具有强大的心理激发力、精神感召力和能量诱放力,并弥漫于企业文化群体之间,犹如一道无形的力量,把每个个体的行为整合起来,维系、主导并昭示着企业中的所有成员,引导他们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奋斗。人的一切行为无不打上文化的习惯烙印。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或不管红绿灯,随便乱过马路,随地吐痰,都是一种习惯。目前在我国的大城市里,相当一部分人过马路,不习惯红灯停、绿灯走,对于这种不良的习惯习以为常,改起来很难。据经常到西欧、北欧各国的人们讲述,他们过马路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只要是红灯,无论是否有机动车通过,绝不穿越马路,一定要等到绿灯再过马路。据说,他们是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才使民众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

  以上事例说明,文化建设对于习惯养成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制度建设与习惯养成

  习惯,一个人在他的幼年养成的饮食习惯,当某种原因要改变他的饮食习惯是很困难的,甚至引起肠胃的极度不适应。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习惯性的养成要靠长期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培养教育训练,要循序渐进,不可一暴十寒。

  北京市公共交通仅仅是将月票和上车后购买纸质票改为电子“一卡通”,统一上下车门。开始人们不习惯,但是,仅仅经过很短的时间,在制度刚性安排和公交部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如今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习惯。仅仅是一个游戏规则的改变,或曰制度建设的改革,许多人挤在几个车门前一拥而上的“风景”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售票员的劳动减轻了。

  在银行办理存取款等业务,尽管画出一米线,人们还是紧紧挤在一起,现在仅仅是将排队方式改为等在座位上叫号,原先存在的各种问题迎刃而解。

  今后,无论是谁来管理市内公共交通运输,管理银行,过去不好的一些现象已经成为历史,为什么,就是因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而导致人们的习惯发生了变化。

  铁路运输安全,靠培训,靠教育,靠宣传,治标更要治本,重要的靠建立相关的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培养铁路职工的良好习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生产。

  四、思想工作与习惯养成

  一名雇佣兵与一名有觉悟战士的区别是什么?二者参加军事斗争的目的不同,后者是通过思想宣传鼓动教育,明白了为什么要当兵,为谁打仗。一名铁路职工当他对自己的工作从心底就有着深刻正确认识,工作起来自觉性必然高于其他缺少正确认识的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古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试想,当一个人、一个单位的绝大多数职工养成一种健康的思维习惯,思维方式,由此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的内聚力、凝聚力,其对运输安全生产产生的作用,释放出来的能力是无法比拟的。

  因此,一名职工、一个群体、一个单位整体的习惯养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其他各种职能部门同样应该注意职工队伍的习惯养成教育。思想工作有时候不如行政命令来得快,但是它却是持久的,是融入一个人的灵魂深处的。当一种思想、一种观念在长期的持久的教育中,转化成为企业中每一名职工发自内心的自觉的行为模式的时候,而且互相影响着,这时候产生的安全生产的力量就会被自觉地释放出来。

  五、培训教育与习惯养成

  一名幼童不习惯刷牙,家长开始是连哄带吓唬逼迫孩子学习刷牙漱口,并告诉孩子漱口的好处,如可以防止龃牙、龋齿等,久而久之,在家长的督促下,孩子养成了自觉保护口腔卫生的良好习惯。反之,则不然,漱口刷牙成为负担。长大成人之后,很难再有一口好牙,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一个人从儿童时期就接受某种运动项目的训练,要养成正确的基本动作习惯,需要千百次的重复同一个动作的练习。如果在儿童时期动作错了,养成了习惯,当进入专业运动队后,再进行纠正,不仅没有时间,而且改起来非常困难。

  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习惯养成教育需要铁路各级组织、各种组织机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通过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各种规章规则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有计划的职业培训训练,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系数。

  习惯养成教育首先需要对本单位职工的广义文化现状通过各种方法的调研,了解他们真实的状态,然后制定具体的培训训练方式方法。其次要通过制度建设促使习惯养成。再次,要持之以恒,因为要改变一个人、一个群体已经形成的习惯,需要时间,需要耐心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