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2008-12-15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一、 企业安全文化基本概念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含义:它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安全价值观与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科学、合理地影响和激励员工每时每刻的思维和行为。体现在积极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不断追求自我保护和健康,抵御灾害,保护企业财产及员工安全和健康。

    (二)企业安全文化的构成

    1、观念层面: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意识;科学的态度、理念和认识;高尚的品德、爱心和情感。

    2、管理层面:安全系统工程;风险评估技术;安全目标管理;人员/岗位/制度定置管理。

    3、行为层面:遵章守纪,规范生产与生活行为;开展文明活动,保持身心健康;维护安全,抵制违章与冒险。

    4、物态层面:人、机、环境设计合理与匹配;可靠性与本质安全化;环境与气象。

    5、形象层面:庄重的仪表,规范的着装;安全色、安全警示、安全标识。安全的行为与意识。

    (三)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督导决策者的决策思维,促使决策者以高度责任心和热情对待企业的安全事业。监督、影响和激励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提升管理者自觉自愿履行安全责任与职能的意识。规范执行者的行为,陶冶员工群体思维模式,使执行者自觉遵章守纪。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预防性——预防在先的安全观念.社会性——涵盖经营、管理、生活、环境、交通及一切时空。全员性——员工、家属、子女及其周围相关人员共同的安全。持续性——自始至终地贯穿于任何活动静态与动态的全过程之中。

    ﹙五﹚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目标按照宣传、培训、实施、循环修正提高的顺序,扎实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本着相互服务,相互监督,相互提示,相互促进的原则。把安全意识渗透到管理经营和生产活动的一切方面、一切时空过程中。积极营造一种舆论、烘托一种气氛、树立一种责任、培养一种技能、提供一种保障,达到众望所归的安全目标。

    二、构建我国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人类的一切生活及生产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都离不开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安全文化作为文化概念的分支,是指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合,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被企业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其是企业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的总和,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上安全文化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已经十余年了。安全文化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都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经济利益的多极化、劳动用工形式的多元化,意识观念的多彩化,使安全文化建设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安全价值观、安全方式、安全行为准则以及安全规范、安全环境在整体上与国外先进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安全文化喊得多,做的少;表面功夫多,深层培育少;拼接组装多,个性特征少;历史痕迹多,与时俱进少;简单模仿多,中国特色少。

    在安全文化和行为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一误是忽略“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只注重对“物”的管理,以“事”为中心,“物比人贵”,“对事不对人”,忽视人的价值,“安全为了生产”,所以“生产必须安全”。二误是认为安全投入是增大企业负担,效益好的企业可以投入,效益差的企业没有必要加大投入,导致恶性循环。三误是生搬硬套,文化感召力和渗透力不强。四误是上热下冷,执行力层层递减。五误是忽略细节,以至于大堤溃于蚁穴。六误是没有把安全文化建设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系统中去思考,更没有将安全文化建设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联系起来,没有承担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在我国,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应当主要把握以下要点:

    1、要把安全文化建设放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认识。

    我国的安全文化体现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向劳动者负责,向全社会负责,给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和根本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保护先进生产力发展,集中反映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五大重要任务,是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贯穿于安全文化建设之中,才能切实把握住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顺应发展的时代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安全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培育“安全人”。

    人的安全活动是文化系统中最古老、最基本的部分,属于元文化。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人的安全意识强弱,安全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可以说“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3、安全文化建设应从最高层领导开始。

    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个层次。企业中人的行为总是受到最高层领导的支配,安全文化建设应从最高层领导开始,层层传递,直至最基层。因此,领导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是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关键。要将“事故猛于虎、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根值于各级领导的头脑中,使各级领导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倡导者和培育者,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设计者和执行者。由于安全工作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领导不可能全面顾及,因此,安全生产责任制成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最基本的制度。安全文化的作用就是要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人们的意识中固化、在企业的制度中深化、在员工的行为中强化。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管理和监督组织体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各级领导者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各单位正职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副职负主要责任、其他副职负分管责任、安全总监负监督责任、操作人员负执行责任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同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对安全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将安全生产指标纳入经营业绩考核,使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分层次管理、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共同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构建起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生产责任网络体系。

    4、安全文化建设要注重培育执行力问话。

    企业执行力文化,是保障企业有效执行的员工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财富》杂志认为:“70%企业的失败的原因不是缺乏好的战略,而是缺乏有效的执行。”执行力文化反映企业的品质,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决定企业的成败。安全生产最大的黑洞是没有执行力。安全文化培育执行力,就是培育安全生产的权威。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讲到大工业生产的权威问题时提出:进门者请放弃一切自治!在现代化工业链生产过程中,必须服从企业的纪律、规章和制度,不能自治,这是工业化大生产对每一员工的要求。将执行力融入企业文化中,就是要培育一大批执行型的各级管理者,培养全员的执行理念。安全的执行力文化必须从严抓起,要做到严密实施,严厉检查,严肃奖惩,严格落实,离开了“严”字,再好的机制也是一纸空文。要加大违章的处罚力度,使其不敢违章,不敢违规,安全生产宁听骂声,不听哭声。要用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面孔来抓安全生产,做到规范管理、标准作业、遵章守纪、奖惩分明,防止执行力层层递减,形成“教育使其不为,制度使其不能,奖励使其不怠,严惩使其不敢”的安全文化氛围。

    5、安全文化建设要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观念。

    要高效、高质量地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走预防为主之路,必须采用超前管理、预防管理的方法。

    首先,预防型管理要强调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不是因为缺少安全知识,而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或缺少责任感造成的。因此,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养,是预防型管理的首要任务。其次,预防型管理要注重安全投入,从物的方面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是人可以改造的系统,是可以通过“打补丁”不断完善的系统,这在客观上给预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所以说,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

    要消除增加安全投入是增大企业负担的错误观点,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安全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发达国家的安全投资占GNP3.3%,我国现阶段占1.2%;合理条件下的安全投入产出比是1:6;安全生产的贡献率占GNP的1.5~6%;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5的关系。可以看出,安全不仅能“减损”而且能“增值”,安全的投入不仅能给企业带来间接的回报,而且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营造和谐稳定的企业安全文化的进程中,应始终坚持把建立共同的以人为本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信念和安全价值观放在首位。结合当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推进,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尊重规则;注重细节,超前预防”的安全理念,倡导把隐患和问题当作事故进行“四不放过”处理的管理思想;在管理层和操作层,不断强化“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安全意识,倡导“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一切事故可以归纳为管理上的失误”的基本认识,反复宣读“安全才能经营,安全才有效益,安全才能回家”的安全价值观。从而营造安全文化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的适宜气候。

    (一)基层单位及职工的安全文化建设。动用“四级教育”模式,上班前教育、开停车教育、节日前后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周一安全活动、标准化岗位和基层单位建设、安全技能竞赛活动、安全技能竞赛活动、亲情教育、“三不伤害”、定置管理等传统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培养全体员工的良好安全心态,强化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安全技能,从而达到充分利用人的安全意识指导安全行为,用安全行为有效控制各类事故的目的。

    (二)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通过系统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体系、全面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安全例会制、领导安全值班制、安全工作定期汇报制、检查制、奖惩制、岗位责任制等行之有效的传统安全文化建设手段。促进管理及决策层的安全意识与管理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强化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整改,增加安全投入,避免违章指挥、全面控制事故发生。

    (三)作业现场的安全文化建设。作业现场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法简单,投入不大,但效果明显。在作业现场,随处可见的安全警示牌上言简意赅的提示和语重心长的叮咛,苦口婆心的嘱咐,引导职工“天天学习,日日反省,处处警戒”。这对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提升企业形象,实现三点(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控制和管理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人文环境的安全文化建设。采取张贴安全标语;悬挂安全标志;制作事故警示牌;安全信息公开;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安全文艺活动;征集亲情寄语、安全格言;组织“六个一”(即:组织一次安全教育动员大会;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组织一堂“安全警记心中”主题演讲;演练一次安全应急方案;组织职工观看一部安全教育专题片; 举办一次安全知识检测),“三查三改”( 即:查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伤害自己,改一改自己不安全的行为;查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伤害他人,改一改自己不规范的行为;查一查他人的行为是否伤害自己,督促他人改一改自己不安全的行为)活动等传统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做到对生命和健康负责,让每个员工真正体会到生命和健康的珍贵,决不让亲人流泪;对效益和荣誉负责,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努力争创一流业绩;对企业和社会负责,规范个人安全行为,使职工牢固树立对企业和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统一布置,分步实施,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完善企业文化,改变员工的思想、行为以及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创建企业的安全文化,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让安全管理工作逐步向自主管理、团队管理这样更高的目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