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概述

2009-02-13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摘要: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普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而且很少有针对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更不用说形成安全管理思想和安全文化氛围。为消除安全隐患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从安全文化的概念内涵和意义、安全文化的内容、安全文化的建设等方面阐述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安全文化 建设

  由于建筑产品生产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业职业伤亡事故多发,安全管理漏洞诸多一直是个不争的事实。加之建筑市场供大于求,施工单位往往压低投标价以承揽工程。为保证工期和质量,项目管理人员往往抱着侥幸心理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来降低费用的投入,同时,施工企业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为短期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比较重视安全设施的改善、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但对意识形态中安全文化的建设并未足够重视,以致安全事故频有发生。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注重员工品行、观念、态度等人文素养的形成,通过教育、培训以期改进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使其自觉参与到安全实践中去。

  1 安全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安全文化是指对安全的理解和态度或是处理安全问题的模式和规则,是一个组织或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素养、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及规章制度的总和。安全文化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追求最佳安全状态的氛围。其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最基本的内涵就是人的安全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体现素质,素质决定命运。”因此,建设安全文化,就是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最终达到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目的。

  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可对企业全员的安全意识、态度、行为,起着直接的塑造与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影响管理者和员工对安全的正确态度,强化个人的安全意识,促使员工正确的安全工作观念形成;培养员工行为的自觉性,具体而言,对员工则是自觉遵章守纪、生产操作规范;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从大处讲就是要对安全生产重视投入、积极管理,从小处看则是要约束员工的安全生产施工行为,消除人为隐患。

  研究建筑行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一定要联系从业人员和工作地点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建筑业队伍构成的复杂性、建设者生活条件的艰苦性。在建筑行业中要把一般的原则和规范具体化,赋予其行业特色。在建筑生产活动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因素:从工作环境上看,施工班组需要经常更换工作环境;从组织方式上看,公司的安全措施并不一定能在项目中得到充分的落实,而项目分包更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从管理看,建筑施工中的管理主要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管理,容易导致对安全管理过程的忽视;从从业人员看,大多数工人来自农村,受到的培训教育少,安全意识较差。这样就导致了安全事故的隐患。施工企业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直接财产和停工停产损失,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造成职工精神压力和损害企业形象。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应该是在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工程技术基础之上,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制度、规程等,约束施工企业所有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使所有人员学会安全的行为,以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对人的观念、态度、行为全面影响,使所有人员形成一种安全思维定势,把搞好生产安全管理作为自然而然的、必须的、不讲条件的企业行为归宿,使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最终成为它的一种副产品。今天,施工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除具有优秀的团队组成、先进的技术装备、完善的安全生产设施等,还要占领施工企业安全文化阵地。这样,才能增强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2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组成

  安全文化融汇施工企业的现代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群体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安全文化首先是施工企业的一种观念文化,它着眼于造就人的品格与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示范作用,在施工企业成员的灵魂深处产生一种自发的力量,冲破各种不良影响的桎梏,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工作观,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促使施工企业全体成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物质文化。通过对人的心理产生一种影响,使人自觉地遵守安全的特定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达到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的目的。在中华的传统文化中,“德”与“得”的意义是相通的,“德”成为“得”的途径与手段,“得”成为“德”的价值取向和结果。《易经》中的“厚德载物”,厚德是“德”,载物是“得”。这表明,德与得的关系,实质上是义与利的关系,任何观念不是抽象的,“德”也不例外,只有与“得”相联,道德教育才不至于变成空洞的说教。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根本,建设安全文化,就是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最终达到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保护国家的财产安全,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目的。安全生产的实现要靠投入保障作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和能力,需要付出劳动的、经济的成本,安全的成本既是代价,更是效益。物质文化是利用物质条件,为施工企业所有人员创造有利于调动工作与生活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与安全的工作环境,在这些物质条件的建设与管理中必须体现安全的要求。

  安全文化还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管理文化。施工企业建立起一整套针规章制度,使所有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使考核、监督工作有据可依。制度的建立,不仅能成为全体成员的行为准则,而且应是激励成员前进的动力。制度应具有法规生,不折不扣地执行;应具有针对性,紧扣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应具有可操作必,定性定量相宜,易于贯彻执行。施工企业应对自己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要根据自身的客观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为社会输送合格建筑产品的责任,确定施工企业的定位目标、奋斗目标及发展战略。施工企业的目标文化可宣传“品牌战略”、“精品意识”。目标文化对外宣示了施工企业对外作出的承诺,以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形象,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对内则产生一股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使施工企业全体成员同心同德为之奋斗。行为文化是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安全意识在实际行动中的体现,它促进施工企业成员积极地参与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活动,把理想、信念、认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为实现施工企业的安全目标而努力。

  施工企业的物质文化是整个施工企业文化的基础,它决定和制约着施工企业的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而施工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核心,管理文化是手段,它们引导着职工的行为,反作用于物质文化。因此,安全文化的三个主要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抓物质文化建设或忽略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的建设,都将达不到安全文化建设的预期目的。

  3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3.1 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围绕安全生产建设安全文化,其重点就是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首先是相关决策者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各级干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现代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使师傅带徒弟的授业方式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年轻人可以从书本、电视、电脑中学习前辈创造和积累的经验,而不一定去拜师学艺。但是,这种变化使行业精神的传播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受到一些影响。青年一代可以从建筑图册、技术专著、CAD程序中学到现代建筑的技术,但很难学到敬业乐业的思想。因而,必须开拓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以人为本,紧紧抓住“人”的因素,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这就要求企业始终把做好广大职工安全思想教育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感和自觉性,消除职工在安全生产上的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可以通过标语、横幅来起到时刻警醒的作用,还可以开展诸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力度,从而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氛围,让员工主动主动参与到发现安全问题、消除安全隐患、提出安全建议,防范于未然的安全活动中来。

  3.2 在企业管理中注重安全文化的建设

  开展安全文化的建设就要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要求企业建立科学而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事故应急预案,严肃事故责任追究和落实事故处理。通过安全培训,增强实施安全生产行为的能力。企业安全文化能否执行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各种安全理念是否能与企业管理有机渗透和融合。健全安全制度、强化落实机制是促进安全文化与企业管理最基本的制度,其核心是确保安全生产“事事有人管”。要努力把安全生产落实到推进企业结构调整之中,把安全生产落实到企业经营考核之中。只有目标明确、责任清晰、严格追究,安全文化建设才能得到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包括领导负责制、目标责任制、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据此,可对发生事故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3.3 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建设安全型企业

  实现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不仅是企业的工作责任和任务,而且是保障企业增益的基本保证。“安全就是效益”,安全不仅能“减损”、而且能“增值”,这是管理者应当建立的“安全经济观”。因为安全的投入不仅能给企业带来间接的回报,而且能产生直接的效益。安全生产的实现要靠投入保障作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和能力,需要付出劳动的、经济的成本,安全的成本既是代价,更是效益。从经济学的角度,安全投入一是活劳动的投入,即专业人员的配置;二是资金的投入,用于安全技术、管理和教育措施的费用。从安全活动和实践的角度,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法制建设和安全监管活动,以及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都需要安全投入来保障。因此,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障。科学的投资原则和机制、合理的投资比例和结构是发展安全投入保障战略要解决的问题。要集中力量完善安全生产设施和防范保护装置,提高综合防御能力。要加大安全措施的资金投入,要新和改造缺陷设备,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配备安全防护设施和器具,使生产的硬件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要改善作业条件,使生产环境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使各种安全标识齐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要严格技术管理人员资质审查,加强现场安全文化管理,及时整改安全生产隐患。要突出生大安全课题的攻关,解决安全技术难题。要加快信息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的步伐,提高科技含量,用高科技来保安全。

  3.4 树立加强防范、预防为主的科学观

  安全生产必须警钟常鸣,常抓不懈。要真正把管安全上升为主动要求安全,使安全工作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从根本上铲除事故发生的土壤,切实提高安全经济效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是防范事故并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要针对企业实际,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根据企业的发展和新的危险源的出现,及时修改和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并且,注重企业内部与社会的互动,整合社会功能,密切与地方政府、友邻单位和城乡居民的协调合作,构建“体系完整、机制完善、反应迅速、求援得力”的应急体系,实现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应急救援系统的有效衔接。要建立“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生产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认识观。安全生产是企业经营管理永远的命题。。安全要真正做到居安思危,常抓不懈。

  3.5 在实践中需要提升安全文化

  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有资料表明,20世纪90年代安全投入占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值GDP的比例仅为0.703%,带来的事故实际经济损失却占到GDP的1%至2.5%,而安全生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2.4%。显然,事故居高不下,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我国的安全投入不足,这其中也包括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由于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而长期的工程,不可能在短期内产生十分明显的效果,这便需要施工企业从长计议、持之以恒,而不能有短视行为。要不断积累经验,长期投入,反复强化,才能形成系统的安全文化氛围,以此形成巨大的辐射力,为实现企业安全无事故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