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如何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

2009-03-06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文化中最具特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既是保障煤炭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促进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加快企业快速和谐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源泉。

  安全文化的倡导

  安全文化是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社会文化与企业安全生产长期结合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产物,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就煤矿而言,安全文化是在本矿多年培育、反映本矿特点、为本矿员工共同认可并不断创新的安全理念和资源配置。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企业安全文化对规范职工行为、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优势,事关企业发展大局。一方面,安全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安全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它的重要任务就是宣传科学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最终目标是防止事故,保障安全生产,因此,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处于激烈竞争状态,扩大生产规模、占领市场、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共同追求,而这需要企业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近几年,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煤矿企业,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但是重特大事故仍然屡禁不止,人的违章行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重大隐患依然存在,企业疲于应付事故的处理。这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是非常不适应的。因此,只有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企业才能精心组织生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从煤炭行业大量事故案例来看,基本上都遵循着一个相同的规则,“天灾”甚少,“人祸”居多。虽然事故有多方面的问题,但最主要最突出的是人的安全素质问题,即安全意识差、安全知识贫乏、安全能力有限,尤以安全意识最为根本。由于不安全行为人的意识空间被其他意识所占领,安全意识便无立足之处了。而任何一种意识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如“生死由命”的宿命意识就是传统文化的产物。由此可见,文化者影响意识的深层原因。如果积极地去倡导一种安全文化,把安全工作纳入到这样一个大视野内,就能借助文化特有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扩张力,使安全工作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而引发人们安全观念的深刻变化,促进矿井物质条件的改善,效果才能显现出来。

  安全文化的建设

  领导重视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要想取得成绩,企业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身体力行。煤矿各级干部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学习安全文化知识,带头在安全文化的约束下规范自己的行为,为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做出表率。要做安全理念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做规则文化的编制与模范执行的带头人,做行为规范的践行者,把目标定位在构筑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提供可靠的安全物质保证、塑造良好的安全生产形象上。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从企业文化的高度审视安全,善于运用文化的方式和手段来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对安全生产的投资要长计划、短安排,严谨周密,既有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也应有特殊情况下的应急计划。

  安全文化建设必须理念先行。实现安全生产首先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通过创新运用一系列安全理念,以及持之以恒地理念灌输、理念渗透,促进员工思想、行为转化。要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实现对原有安全制度等软件的理性化超越,以崭新的文化、价值观等人文因素统率物质与制度,以含蓄代替严厉,以感性充实理性,把安全管理的效率放在人的素质提升上,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广泛宣传和积极倡导,统一和规范职工行为。要突出职工为生命而学习的理念灌输,紧紧围绕“我”这个中心,突出“我”这个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唤醒员工对安全的自需、自求意识,使员工切实认识到安全是自己的事,健康权、生命权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实现由“学习是负担”向“学习是安全,是为了生命健康”的转变,从单纯追求“效益”和“速度”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转变。要以提升思想境界为着眼点,着力打造持续安全的人文环境,在矿区醒目地方制作安全理念牌板和灯箱,在井下建设安全亲情长廊、安全漫画长廊、安全警示长廊,将全矿各区队学习室打造为“安全文化活动室”,统一制作安全标语,规范安全牌板,更新学习室的各种设施,使员工时时处处感受到强烈的安全文化信息,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理念的洗涤,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影响和历练职工执行理念的意识,提高按章作业、正规操作的能力。

  完善机制是安全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不能“上头热、下头凉”,也不能“风吹树梢动,雨打地皮湿”,要想顺利推进,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科学的运行机制,包括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协调机制、考核机制,并需要长抓不懈,持之以恒,让文化走进安全,让安全成为文化,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一是要软硬结合,发挥好制度与文化相互调节的作用。制度的约束对安全工作的影响是外在的、冰冷的、立竿见影的、被动的,而文化的作用则是内在的、温和的、潜移默化的、主动的,具有其他约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两者要紧密融合,相辅相成,提高其落实的效果。二是要强化行为约束。行为习惯的养成一靠教育,二靠约束。要利用各种载体形式,不断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自控能力,使职工摒弃“三违”陋习,养成良好的生产作业习惯。要充分发挥班组长、安监员、老工人的作用,使之成为安全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传播者和实践者。三要加大奖罚力度。惩罚是为了制约,奖励是出于激发。只有奖励而没有惩罚,必然淡化奖励的驱动力。因此,对于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管理和监控,应当做到奖罚分明,促进各类安全管理制度有效落实。

  全员参与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安全文化是团队文化,它旨在弘扬和倡导所有员工拥有一种安全精神与理念,并靠这种文化的积淀影响煤矿员工增强安全自律意识、安全自保意识,自觉遵章作业,实现安全生产。因此,必须依靠群众,动员企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要本着从员中来到员工中去的思路,实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发挥党员、岗员、网员、安全员、协管员、退休职工及群众的管理监督作用,通过定期制作光荣榜、曝光台,及时通报安全生产典型和“三违”人员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促进安全文化的规范、高效运作。要加大职工岗位培训,区分不同层次,对新工人进行岗前安全技术培训,对一般工种侧重于岗位技能培训,对安全管理人同及关键岗位侧重于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对安全不放心人员及时开展安全预防性帮教,通过各有侧重、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员工全员素质和技术业务水平,把安全生产的人本观念与亲情文化渗透到职工思想之中。要引导职工积极建设安全行为文化,参与各类安全竞赛活动,使全体职工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意识,培育职工的安全价值观及敬业精神。要调动职工参与意识,组织和依靠职工积极参与修订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工作有动力,发挥每一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建设安全规范文化,使职工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一切为安全让路,实现安全抓安全。

  安全文化的扩散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充分认识和理解,就不会有行动的自觉与主动。安全工作如同推球上坡,众人协力,推动力越大,球体上升越高,稍有懈怠松劲,球就下滑。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等舆论工具以及安全岗位培训、安全知识答卷、安全漫画展等丰富多彩、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大造安全舆论,切实在职工和家属中形成以下一系列行为理念。

  “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第一理念。安全是煤矿的天,是矿工家庭的幸福和企盼,是社会的安宁和愿望。安全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不重视安全、不抓安全的干部是不称职、不成熟的干部,是一个单位的重大隐患;一个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标志性指标,是每位员工履行岗位职责的最低标准,必须全面推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实行一票否决。尊重客观规律的安全风险理念。抓安全工作要找关键,我们承认煤炭生产是有风险的,但通过加强管理完全可以降低这种风险;对安全工作要有一个辩证的认识,在装备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程度的前提下,安全问题既是一个管理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特别是群众工作来解决,必须实实在在抓党群部门的工作,特别是社区建设工作。

  事故背后有故事的安全防范理念。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小隐患可能导致大事故。拿“海恩法则”来讲,就是一起重大事故背后有29起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后还会有300起事故苗头。煤矿安全生产要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事故的超前防范上来,主动开展工作,控制事故苗头,预防事故发生;要切实处理好预防事故和处理事故的关系,如果只重视对事故本身进行总结、甚至“大轰大嗡”式地开展一些大检查,而忽视或不那么重视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那些未被发现的征兆和苗头,就成为下一次重大事故的隐患,如此以来,安全事故的发生就会呈现出恶性循环和连锁反应。

  赛马机制下的“两条腿走路”理念。企业要保证安全,最终体现在企业员工“这一个”、“这一群”人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挖掘与发挥上,而这“三性”的挖掘与发挥不仅要靠激励机制,同时还要靠淘汰机制。如同一个人走路一样,只用一条腿是不够的,必须两条腿走路才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做到奖要奖得眼红,罚要罚得心痛,把安全与帽子、面子、票子、位子挂钩。违章或搞不好安全就摘帽子、丢面子、减票子、失位子,使职工既违不起章,也不敢违章。

  “木桶理论”下的螺旋上升理念。质量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障。搞质量标准化,就是通过循环往复的竞赛,找出本阶段的“长木板”和“短木板”,尔后采取措施,补上“短木板”,拔高“长木板”,进而实现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的螺旋式上升。即在质量标准化搞得好的专业和较差的专业上狠下功夫,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促进矿井的质量标准化全面发展。

  系统工程论的齐抓共管理念。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哪一组织、哪一个部门都难以奏效。因此,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党政工团各部门、各系统齐抓共管来完成。通过齐抓共管,把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各个部门、单位,直到每一个员工,形成整体统一的全员、全方位的安全责任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党政工团各自的资源优势,做到责任同担、工作同步、主角同唱,安全教育和现场监控手段并用,进而保持安全生产的持久稳定。安全文化体现在员工的一言一行之中,常常反映在一些不显眼的地方,必须结合本矿实际,不断创新,并且被全体员工认同,这样它的“锚固效应”越来越大,对员工行为产生着一种巨大的规范力和凝聚力,逐渐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维护安全的动因,进而促进安全形势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要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流程中,渗透到每一个细节。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只有融入到管理中才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只有落实到企业管理流程的再造才能发挥效用。要用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是提升还是下降,企业经济效益善是优还是劣,来检验安全文化的好坏。要立足于自身特点,在科技兴矿、培育本质安全型员工和提高标准化水平上下功夫,时刻坚持把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和安全管理紧密相连。把强化质量标准化、推行精细化管理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平台,把文化建设深入到管理流程之中,把安全规程的要求、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和行为规范的要求,都体现在职工的一举一动上,有效地避免安全文化的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