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在安全发展观指导下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2009-04-28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安全生产涉及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始终,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安全文化是伴随着人类劳动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安全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全新理念,必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安全文化本身也必将呈现时代特色,产生强大的精神推动力。

  我国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出发,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为当前和“十一五”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

  搞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素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能力,是实现安全生产稳定好转的必要手段,是实现“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安全文化建设日益受到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关注。在近年来的安全文化建设实践中,各地探索出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涌现出一批安全文化建设的典型。多种形式群众性的安全文化活动,对强化全民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科技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我们应该看到,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就是全民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仍然淡薄,企业安全行为不规范,主体责任不到位,社会的安全舆论氛围不够,增加了事故的起数。总体看,在安全文化建设上,缺乏统一规划,缺乏有力的支撑体系,缺乏完善的工作机制,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近年来,安全文化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体系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安全文化理论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出版了一批研究、介绍安全文化的书刊和研究安全文化方面的论文。然而,综观这些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如在理论的深度上尚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少方面长期滞后于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还显得“生硬”。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向劳动者负责,向全社会负责,给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是实 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安全生产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和根本利益,影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同时,安全生产又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淘汰落后、保护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健康安全,又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深切关怀,旨在强化和反映全民安全意识的安全文化,又是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文化是时代需要的文化,是能够为经济发展、人类进步提供思想保证,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亲和力的文化,无疑,安全文化具备了这种要求。要按照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先进文化的范畴和轨道。因此,只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把它贯穿于安全文化建设之中,才能切实把握住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顺应安全文化建设、发展的时代要求,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大局服务。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安全文化的 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生命为本。

  毋庸讳言,世界上人是第一宝贵的。社会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安全生产本身是对人的生命权益的维护。人的安全意识强弱,安全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同时,在创造文化的三要素(时间、空间、人)中,人是最重要的。人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价值实现5个层次上的需求,形成了安全价值体系的需求和观念。可以说“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

  为“安全发展”服务是安全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

  安全生产水平反映着国家的文明程度。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科技和生产力水平较低,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劳动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文化整体素质与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

  人民群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也是享受全面小康的主体。安全是生命,是人的第一需求,应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条件。没有安全的小康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从200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道路和水上交通、煤矿、化学危险品、公共聚集场所等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已经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密切关注和焦虑。在安全生产实际工作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要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既要依靠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监督管理,更有赖于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有效途径,强化社会成员“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意识,做到自主保安,遵章守纪,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所以安全文化为安全生产服务,为安全生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安全文化建设的紧迫任务

  安全文化的建设应当依赖一支有较高理论素质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具有文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组织学、哲学和信息学等人才群体。相对于这种要求来说,我国现在的安全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差距还很大,因此很难转变已有的“思维定式”,形不成诸家争鸣的局面,从而在理论体系建设上,特别是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难以实现突破。

  提升安全文化理论建设水平,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来对安全文化建设展进行总体构想和规划。安全文化理论是对安全文化加以系统的科学总结并使其理性化,从而指导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理论建设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民族安全文化理念传统与现代安全文化理念与时俱进的有机融合。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十一五”期间安全的目标任务,努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需要抓好以下几件任务:

  1.搞好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安全形势宣传教育,强化“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发展”等思想观念。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要针对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职工群众以及全民等不同层次,提出宣传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同时,围绕重大事件、中心工作,搞好宣传教育。

  2.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全社会法制意识,把《安全生产法》等安全法律法规纳入普法内容,加大法律知识的学习普及。结合事故案例搞好剖析,以案说法。搞好新出台的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树立“不执行安全生产法就是违法”的安全法制意识,依法规范全社会的安全生产行为,加快安全生产法制化建设进程。

  3.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大力开展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继续开展好每年的“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等活动。积极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普及安全科学知识。继续搞好“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示范岗”等活动。要联系实际,创新形式,创新内容,注重实效,提高活动质量,打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品牌。

  4.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加强安全生产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充分发挥安全监管系统内部和社会各类媒体的优势,搞好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要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新闻发布,加强安全信息沟通,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5.开展安全文化理论研究,推动安全文化理论和管理机制的创新。要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研究系统的作用,同时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吸收先进文化成果,进一步加强我国安全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建立安全文化理论体系,完善安全文化建设管理机制。

  6.大力发展安全文化产业。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安全文化产业的发展。安全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安全文化产业是整个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一批安全文化产品生产与经营单位非常活跃,既显示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又展现了无限的商机。他们在安全文化的传播和为安全生产服务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继续积极扶持安全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给予公益性安全文化事业必要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支持,另一方面,要促进安全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从事安全文化生产、传播、销售单位,在法律的规范下参与竞争。可以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文化必将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