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国有煤矿企业应围绕自身的本质特征,培育和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并以此凝聚力量,展示企业形象,促进煤矿企业现代化建设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关键词:国有煤矿企业 安全文化 建设
文化是一种熏陶,一种养成。企业文化,就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并带有本企业特点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对于国有煤矿企业来说,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关键是要牢牢把握好煤矿企业的本质特征和根本所在。
矿区的安全文化,关系到煤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渗透于矿区生产和生活的一切活动之中,涵容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各个方面,是国企煤矿的灵魂。构建具有煤矿企业特色的优秀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举措。其最核心的内容,是充分地、最大限度地体现好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价值观。也就是说,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构建全新的矿区和谐安全文化氛围,求真务实,打造矿区高尚的价值观,用共同的理念凝聚力量,把全体员工的思想意志引导到安全就是切身利益的崇高境界,产生出高昂的激情和工作干劲,才能保证煤矿企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协调、又快又好、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一、构建矿区安全文化遵循的原则
文化是一种底蕴,一种力量。安全精神文化是矿区安全文化的最高层次,在整个矿区安全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安全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之源。在播种“精神种子”,培育文化理念实践过程中,要根据矿区的本质特征,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矿区是人的矿区,人是矿区的主宰。人的正确思想(如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不是头脑里固有的、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培育而获得的。矿区安全文化因其对生命的省悟和价值的感知,能使矿区全体员工在安全文化上的观念、目标及行为准则等方面保持一致,形成心里认同的整体力量,从而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因此,在构建矿区安全文化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全新的文化培育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合理的机制促进人,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建矿区全新文化的浓厚氛围。
2、知行合一的原则。“知”与“行”是一对哲学范畴。只“知”不行是“妄想”;只“行”不知是“冥行”。所以在打造矿区安全文化中,应高度重视“知行”合一的原则,解决好先“知”而后“行”,先抓好“知”,再抓好“行”,达到“知行”合一。切记不能“知”而不“行”或“行”而不“知”,“知行”不一流于形式。
3、与时俱进的原则。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中形成并完善的。与时俱进涵盖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基本要求。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略要随着矿区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总结,提炼特色工作和成功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实现共性和个性、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
二、培育和建设独具煤矿企业特色的优秀安全文化
没有创新就没有特色。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方法,培育和建设独具煤矿特色的企业文化,对矿井的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围绕煤矿企业的本质特征,培育个性化企业理念,是矿区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指导员工为实现共同愿景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企业应始终把企业理念的培育,尤其是具有鲜明个性化理念的培育,作为企业改革创新,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一项系统工程。广泛动员全体员工深入查找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原动力,适时提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发展战略并整合企业的经营理念体系,使之在内容上更加丰富,结构上更加规范,理论上更加深邃,实践上更具有前瞻性。
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企业发展战略逐步内化为全体员工的思想共同愿景的“座右铭”。把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外化为指导企业充分展示团结精神和员工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源头与行为准则,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固化为推动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是搭建载体,教育贯输。通过不拘一格的形式载体,广泛宣传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引导每个员工掌握本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形成共识。
二是典型引路,形成认同。通过大张旗鼓宣传、表彰在矿井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模范集体,引导员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告知员工企业倡导什么,反对什么,进而实现员工对企业理念从认知到认同;工作态度从只限于完成到倾心尽力去爱岗敬业;思想上由一般信任到完全信赖,依靠矿山的飞跃发展提高自身形象和生活质量。
三是适时调整,发展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形势的发展变化,煤矿企业应根据本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客观需要,对原有的企业理念体系和企业精神,进行认真思考,科学地整合创新,通过沟通、访谈、全员问卷调查、梳理提炼、归纳整理、定性定量分析等环节,形成新的独具煤矿特色的企业精神。
同时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学习,使整合后的文化成果印入人脑,深入人心,人人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新的企业文化理念的内容和内涵,自觉接受企业全新文化的熏陶,规范自身行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文明人。
三、塑造良好的矿区形象,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
矿区的形象建设是内强职工素质,外拓矿井知名度的重要内容,是矿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在形象建设上,要坚持发展与变化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将工作重点放在丰富、充实与强化其构成的视觉、队伍、管理和产品四个子形象内容上。
其一,视觉形象。在塑造视觉形象上,要把它作为企业发展走名牌战略的重要基础,以国内外企业为参照,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煤矿企业的性质和发展需要,全方位启动矿区视觉识别系统。对矿区企业标志、标准色、办公用品设计、各种标识、宣传系统规范、职工服装系统等进行静态表达,进而形成现代矿区视觉形象的个性化特征,在行业和社会中树立一个现代煤矿企业的全新形象。
其二,队伍形象。一是塑造干部队伍形象,创新塑造发展思路,开展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活动,完善干部队伍知识更新计划,加大对干部的日常考核和民主考评力度,按照求真务实要求,依托山西焦煤提出的班子建设“十要十不要”,“12种观念”,努力转变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学风,增加各级干部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塑造党员队伍形象,深化细化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目标明细化管理”等活动,不断完善创新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处不在、时时彰显。三是塑造“四有”职工队伍形象,在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总体布局下,在环境氛围、组织机制保证的前提下,以爱矿如家、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为总则,积极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造就一支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使职工的敬业奉献精神、职业道德观念、自我发展意识和拼搏创新意识不断得到提高。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常抓不懈,开展各类技术比武、劳动竞赛、争当文明职工等活动,大力表彰工作中的优秀知识分子、优秀班组长、青年技术能手和先进模范职工,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各类人才,给予肯定和重奖。要奖出学习氛围,奖出工作成果,奖出文明向上,形成矿山靠我出力创效益,我靠矿山发展增收入的“两靠思想理念”,把矿山兴衰与职工自身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自觉为矿井的改革发展拼搏奉献。
其三管理形象。科学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永恒的研究主题。塑造管理形象必须坚持把与时俱进与求真务实有机结合,找准切入点,把握落脚点。根据矿井安全生产实际,以质量标准化、安全明细化管理为切入点,不断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与国际管理标准接轨。树立信息取胜意识,提升信息智能化建设水平,对人和物的管理控制更加科学规范,对人力资源开发实现动态管理,对各类管理信息实现网络共享,对各类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从而使矿区建设在科学管理运行机制中协调稳定、持续发展。
其四产品形象。树立“精品意识”,严格按照质量认证管理要求,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手段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行业标准,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以诚实守信、一流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在社会经济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全方位优化矿区环境,搭建矿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全方位优化矿区环境是矿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要从规划上、机制上、设施上予以充分的考虑,按照矿区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从注重职工工作条件、优化职工工作环境角度出发制定规划,动员矿区全员参与环境建设,把职工作业环境优美安全环保视为矿山企业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一环。重点致力于从本质上解决职工作业环境的环保达标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粉尘对职工的侵害,不断改善职工的生产作业环境,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以减轻职工工作强度,赢得职工对矿区优化环境建设的由衷拥护、充分信任与无限信赖,进而焕发其干劲,激发其“爱矿如家”的自豪感和献身矿山的责任感,提高矿山的劳动生产率。
在机制上,注重现场检查考核,树立“良好的生产生活工作环境,既是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职工情绪的制约因素”的思想,使全体职工在企业管理机制的推动下,自觉投入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环境建设中,增强健康和环保意识,使崇尚文化、追求整洁成为煤矿企业员工的新时尚。
在设施上,要加强与矿区开展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的“硬件”载体建设,筹集资金,兴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娱乐健身房等,定期举办职工安全文艺演出、职工运动会、兴趣爱好者联谊会及文艺积极分子表彰会等,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连续不断的矿区文化生活使不断充实职工的精神家园,时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五、突出矿区特色,丰富安全文化作品,构建安全价值体系
矿区主业生产特殊的工作场所要求,构建矿区文化必须突出以安全为特色。精神状态是安全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核心是安全价值体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在逐渐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出丰富的精神产品,又从这些精神产品中提炼出一定的安全价值观,日复一日、久而久之形成安全价值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直接影响职工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方式,使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思维表现出“安全第一”,“我要安全”,“我要保安全”等特征,行为方式也呈现出“自觉遵章守纪”,“主动追求安全”等趋势。构筑安全价值体系建设应着重做好三点:
1、借助矿区文化载体,丰富安全文化产品。矿区文化的发展为安全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要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通过艺术主体创新,对矿区安全工作活动内涵,从各个角度进行表现和加工,形成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如:以安全为主题的书法、摄影比赛,以文明生产为主题的诗歌创作和朗诵比赛等。由于这些文艺创作带有明显的群众性和通俗性,职工乐于参与,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安全文艺产品的数量,另一方面,又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2、加强理论研究工作,把安全文化价值体系纳入矿区经营理念中。安全文化的发展和安全价值体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安全工作的理性认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才能逐渐形成对安全工作的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正确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思想。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安全理论工作研究,认真总结矿区安全工作的有效经验,广泛吸取先进企业好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积极推广应用安全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安全技术。在确立矿区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经营理念时,把安全价值观纳入其中,以科学理性的安全价值观指导矿井的安全生产建设。
3、加强安全思想政治工作。在丰富安全文艺作品和强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以安全发展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要把“生产安全是矿区社会职业人的个体需要,职工活动安全是个人家庭幸福的要素,安全生产体现矿区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做为构建安全价值体系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攻方向。
六、科学务实追求安全文化活动的实效性和形式优化
煤矿企业生产建设的工作条件和发展形势千变万化,其指导矿井改革发展的企业文化也必须运用发展变化的思路,围绕各个时期的主体工作和发展形势提出与之相互适应的核心指导理念。安全生产专项活动作为矿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广大职工安全意识,调动安全工作积极性,丰富安全工作措施,提高安全工作层次,推动安全文化向群众性方向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煤矿企业应采取措施把安全生产专项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1、保持连续性,追求实效性。根据煤矿企业生产的特点,开展诸如反“三违”、“遵章守纪年”、“安全质量年”、“百日安全无事故”等专项安全生产活动,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了矿区的安全工作,但也存在着形式重于实效,激励机制不足,明细化程度不够、连续性不强等弱点,要改进这项工作,企业应根据生产管理和安全工作实际情况,诊出薄弱点,选准切入点,把握中间点,落实好归宿点。尤其是注意克服顾此失彼的短期行为,以胸怀全局,长远的眼光规划好各时期的阶段方略,确保活动的连续性和递进性,促进活动质量和效果双提高。
2、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要在各级党组织中大力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倡和谐,树新风,争做企业文明人”等活动,在工会组织中大力开展“创三无班组”、“安全标准化班组”等活动,在团组织中大力开展“青年文明号”、“安全监督劝导岗”等活动,把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为矿井的持续安全生产发挥作用。各级党政应大力创造条件,积极支持这些群众性创建活动的开展,为矿区安全文化进步吸纳动力。
3、推陈出新,优化形式。安全生产专项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应有选择性地除旧纳新。已被实践证明能取得实效的活动,应坚持开展,不断完善。不适应形势发展的形式,成效不大的活动,应摒弃。要积极探索,开展一些形式新颖、效果明显的活动,以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性活动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职工安全价值观念的形成。
总之,国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孤立地推行。要以科学发展观做统领,坚持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的发展思路。一方面矿区文化建设要反映矿区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精神,用大文化指导小文化。另一方面又要有国有煤矿企业自己的独特个性,如果矿区文化只反映共性的一面,而忽视了突出个性的一面,就会变成空洞平淡无味的口号,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个性才有针对性,有针对性才能产生效果。国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要选择具有鲜明个性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对矿区文化的内涵,根据不同环境、不同时代、不同要求,找出不同的侧重点,科学统筹,协调发展。
上一篇:用“画”说话 提高安全教育质量
下一篇:坚持以安全发展助推和谐矿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