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安全文化

2009-07-02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这些年以来,国家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从科技、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一直延伸到文化建设的层面。电力是安全生产的高危行业,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保证安全、持续可靠供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 对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的认识

  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在长期安全生产的实践中,经过多年积累,不断总结、提炼而成的、由企业的领导层倡导,并被全体员工认同、“创造性”执行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安全文化源自于安全生产实践中各种经验、教训之大成,对指导安全生产的日常工作到宏观决策,都大有裨益!如2003年发生的“8•14”美加大停电,其暴露出来的问题告诫我们:电网必须坚持分层次、自上而下的统一调度,应依附于电网公司,希望其独立于厂、网之外成为中介机构的设想必然导致协调困难,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是行不通的。系统发生事故、电源不足时,既要有低压解列、多轮低周减载装置,又要辅以必要的“拉闸限电”措施,否则,系统事故时,“马车效应”、“雪崩效应”难以避免,极易造成更大范围的电网瓦解。因此,必须继续坚持厂网协同。“黑启动”方案的制定就是我们从中汲取到的又一招。又如2005年发生的“5•25”莫斯科大停电事故,对我国的震撼更大。莫斯科电网比我国任何一个城市电网都要坚强,仅在城市内环就有七座500千伏变电站,外围还有十多座500千伏站支撑。中国电网建设、运行管理的模式是参照原苏联来的,如果发生类似的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据此,国网公司立即提出了开展反事故斗争的二十五项重点措施,制定了十八项电网的重大反事故措施,通过加强中心城市电网的规划建设,构建坚强的城市电网和加强电网、设备的运行管理,增强电网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国网公司制定了《安全生产职责规范》,修订了《安全生产工作奖惩制度》、《安全生产工作规程》等一系列安全规章,以实现“除不可抗外力,任何事故均可避免的”根本目标。

  笔者认为现阶段电力企业实施的措施能够实现基本的安全,但容易反复,不稳定。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管理的有效性,方能确保安全生产更为稳定、可控。抓好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潜能,构建和谐的企业安全文化,实现安全生产的良性互动。

  二、 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途径

  多年的安全生产的具体工作和管理经验、教训告诫我们,要着力从“电网、设备的硬件建设是基础;完善并规范地执行管理制度是关键;提高人员素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根本保证”三个层面来构建企业的安全文化。

  (一)完善“硬件”建设,是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

  电力企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行业,电网建设的投入是巨大的。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偏差,导致“重发、轻供、不管用”,造成输、变、配电系统投入一直欠帐较多,电网抗风险的能力始终不强,电网崩溃、瓦解的重大安全隐患在一定时期客观存在。电网及一、二次设备的投入不足,当前,应重点增加电网建设的投入,对继电保护系统、通讯系统、直流系统的改造应成当务之急。一次设备的改造应适当让步,并将常规站的值班人员合理分流、充实到更需要的岗位,提高运行、调度人员的整体水平。

  (二)构建执行力文化,随时保证安全生产政令畅通,是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关键。

  1、党政工团要紧紧围绕中心,齐抓共管,按职责全面进入工作的角色。党政工团要根据工作职责和各自工作的特点,找准抓好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切入点,相互支持,随时都要保持“在状态”。

  2、强化执行力,确保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和可靠供电。电力企业关于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相关规程、制度、规定是比较完善、科学、合理的,但不能完全避免执行力的缺失,没有完全把“执行”作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通俗地讲,政令不完全畅通。确保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和可靠供电,是电力行业的头等大事,它就是命令。对下达的生产任务,必须坚决落实,不允许任何单位、任何人讲客观、讲条件。

  3、抓好企业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是安全生产的最关键因素。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决定着整个企业的风气,影响着全体职工的行为。

  企业的领导人员,既是管理者,又是安全生产的执行者,要把对“管”的认识转到“服务”上来,竭诚为基层、为一线、为管理对象服务。机械地执行可能不切实际,甚至降低执行力,所以必须提倡创新,全力保证对安全生产的控制力。

  4、完善制度,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加强监督的力度。

  当前尤为重要的是,建立不适宜在生产岗位工作的人员“退出机制”,稳定生产人员和生产管理队伍,构建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安全生产的重点在班组、在生产一线,难点在管理、在提高人员的思想和技术业务素质。对于那些技术业务能力差,不适宜在输、变、配、农电及其它生产、基建领域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员,属员工的,转至非生产岗位,属外部劳务输入的人员,要予以清退。新进人员、转岗人员要指定师傅“手把手”传帮带,签订《师徒合同》,实习期满,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

  坚持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做法不变。根据网省公司对安全和生产管理的新要求,紧密联系本企业的实际,认真梳理,做到制度的设计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重在“预防”上下功夫,“严”而不“酷”,宽严适度。切忌简单照搬,注意对程序和过程的控制,全力推进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

  安全压力大,事故考核严,这是事实和必需。据了解,一些员工不安心,蒙生去意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可能“有求必应”。关键要正确地疏导,单靠处罚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现在正是教他们正确工作方法的时候了,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切不可大而化之。

  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有才干的各类人才,要有机制作保障,鼓励人才脱颖而出。要提高技能人才水平,一是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模式,选拔人员送厂家、上生产线培训,请专家到现场培训,办专题讲座;二是委以工程建设任务,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的安装、调试水平,提高其操作技能。要结合“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对于技术人才,该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的,重点培养其“专”;该多工种交叉培养的,就培养其成“复合型”人才。省公司三年内对生产人员要重新培训、考核、持证上岗,重点规范人员的工作行为和程序,意义重大。要采用“爬格子”式地培养、挑选、使用人才,通过“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度的待遇留人”,防止人才流失,不要使真正的人才寒心,让我们的事业蒙羞。

  (三)营造人文文化,是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保障。

  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加强管理、增强执行力,企业内部必须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企业内部要讲正气、树正义,构建和谐、宽松的环境。制度面前一律平等,对事不对人。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内部氛围。无论是领导集体,还是部门、科室、班组所,不团结和谐,必然是最大的不安全隐患。构建和谐的内部氛围,是战胜困难、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

  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党群团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疾苦、冷暖,凡是能为员工办的事,要尽心竭力去办,条件暂不成熟的,伺时机一成熟即办,确实不能办的要说明原因。凡涉及人、财、物及大额资金调度等事项,一定要讲规则、依程序,不搞暗箱操作。涉及员工切身利益、评先评优的,该公开的就要公开,接受监督。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努力为员工送温暖,日常工作做到“五坚持”:员工生日坚持给予祝贺,员工生病住院坚持探望,员工婚丧嫁娶坚持到场,员工家庭困难坚持给予扶助,对员工身体坚持定期健康检查。

  用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和使命感。收入凭贡献、凭岗位业绩,升迁靠“德、能、勤、绩、廉”,德、能为先。结合企业阶段工作的实际,善于合理运用精神、物质的“正、负”激励,突击完成某项“硬”任务。

  安全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重在“预防”上下功夫。在坚持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建设、完善电网和设备,以人为本,着力打造企业的安全文化,发挥员工潜能,提高其技术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感,构建和谐的制度文化、执行文化和人文文化,切实解决当前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