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安全社区”建设

2009-07-0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一、“安全社区”的概念及内容

  “安全社区”的概念:社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按照一定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共同经济利益和心理因素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它至少包括以下基本要素或特征: (1)有一定数量的人口; (2)有一定的地域界限; (3)有共同的文化、制度和经济生活,居民按一定的方式和结构分布并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也就是说,社区是一个包括人口、地域及各种社会关系的具体的、有限的地域社会共同体,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区域。按照WHO关于安全社区的概念和标准,安全社区并非单以一个社区的安全水平高低作为衡量标准,而是取决于该社区是否有一个有效的组织机构、持续地促进社区居民的安全及健康。安全促进是为达到和保持理想的安全水平向人群提供所必需的保障条件的过程。因此,安全社区可理解为已成立了相关组织机构,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联络了社区内有关部门、志愿者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健康目标的社区。

  “安全社区”的基本理念是强调针对所有类别的伤害预防,包括所有年龄、环境和条件,尤其是高危人群和弱势群体以及高风险环境。强调社区内人人参与预防工作,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其主要目的是将社区内各种不同的组织机构,包括政府部门、商业机构、学校以及社区服务团体等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各自的资源及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社区内所有居民不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安全和健康保障,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伤害、日常生活中的伤害、暴力及自杀等各种伤害和事故。

  “安全社区”的内容:涉及到人们生活、工作乃至环境各个 方面,涵盖了交通、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学校、老年人、儿童、家居、体育运动等诸多领域。需要有组织机构,有明确的目标和职责,有切合实际的预防项目,有积极的自我评估和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自我改进机制。

  世界卫生组织为了推广安全社区的理念,专门成立了(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该中心设于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主要负责在全球宣传、推广安全社区计划。该中心制定了WHO安全社区标准和分类指标,并负责评估安全社区的申报材料,以及对申请方进行实地考察和验证。

  二、“安全社区”建设标准简介

  目前,国际上对安全社区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安全社区可理解为已建立一套组织机构和程序,社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企业、志愿者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不断改进以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

  世界卫生组织(WHO)为促使安全社区能做到事前预防、持续改进,对于安全社区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申请由WH0认可的安全社区必须符合6条标准,分别达到9方面的7项具体指标,并要经过8个步骤。

  标准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方式在不同国家、社区有所不同,但作为WHO认可的安全社区必须符合如下有关标准:

  1、有一个负责安全促进的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

  2、有长期、持续、能覆盖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员和各种环境及状况的伤害预防计划;

  3、有针对高风险人员、高风险环境以及提高脆弱群体的安全水平的预防项目;

  4、有记录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5、有评估安全促进项目、工作过程、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6、积极参与本地区及国际安全社区网络的有关活动。

  具体指标

  近年来,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在上述6条标准基础上,又对交通安全、体育运动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公共场所安全、学校安全、用水安全和儿童安全等社区安全的9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指标。以下以交通安全、工作场所安全为例说明:   

  1、交通安全指标

  (1)已成立一个由管理人员、工人、技术人员、志愿者组织以及安全专家组成的跨界组织,以伙伴合作模式,负责交通方面的所有安全促进事宜,由一名政府代表和一名志愿者代表共同担任负责人;   

  (2)有交通安全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应由跨界组织制定,并被安全社区内的交通部门所采纳;

  (3)长期、持续地开展交通安全促进工作,并覆盖到不同性别和年龄、未采取保护措施的行人、机动车驾驶者及所有交通场所、环境等;

  (4)有针对高风险人群、高风险环境及脆弱群体的安全措施;

  (5)有记录伤害(包括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发生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6)有评估规章制度、项目或措施及其实施过程、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7)积极参与和本地及国际交通安全有关的活动。

  2、工作场所安全指标

  (1)已成立一个由管理人员、工人、技术人员及安全专家组成的跨界组织,以伙伴合作模式,负责工作场所的所有安全促进事宜,由一名管理者代表和一名工会代表共同担任负责人;

  (2)有工作场所安全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应由跨界组织制定,并被安全社区内的管理部门和工会采纳;

  (3)长期、持续地开展工作场所安全促进工作,并覆盖到不同性别、工龄的人员及各种环境等;

  (4)有针对高风险人群、高风险环境及脆弱群体的安全措施;

  (5)有记录伤害(包括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发生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6)有评估规章制度、项目或措施、工作过程及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7)积极参与和本地及国际工作场所安全有关的活动。

  基本步骤

  1、成立安全社区建设组织机构,如领导小组或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专项安全促进工作组,明确各自职责;

  2、现状调查:现有规章制度、人力资源、伤害数据分析、国内外参考材料等;

  3、危险、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编制各类安全检查表,辨识危险源点、设备、设施、场所,确定高风险人群、高风险环境及提高脆弱群体安全水平的计划与措施,隐患整改计划与措施;

  4、编制安全社区建设计划、专项安全促进制度和实施方案,明确阶段目标;

  5、编制社区安全促进教育培训材料,开展不同层次的全员安全促进培训;

  6、安全社区运行实践:各类安全、健康数据采集,归纳、分析、监测记录和报告;

  7、定期检查、评估、改进;

  8、申请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