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培育行车安全文化 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2009-08-28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迫切需求。行车安全文化是交通运输业独具个性的文化,树立“以人为本,安全为先”的安全理念,增强广大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培养规避及处置重大问题的良好心理素质,应成为公交企业行车安全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认清形势 理清思路 树立行车安全文化理念

  安全重在认识。南昌公交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是大众百姓出行的依赖。承担着上百万城乡居民的出行任务,拥有1800多台车辆,日客运班次达1万余班,日行驶里程达30万公里,每天运送乘客达110万人次。由此可见,城乡居民的安全已经紧密地与公交联系在一起,行车安全工作对于公交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江泽民同志指出:“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搞好行车安全工作,首先,必须对影响安全行车的各要素:人、车、路、环境等要有充分的认识。人是指行人、驾驶员和管理者;车指的是车辆状况和路上行驶的各类车辆;路是指路面的宽窄、曲直、陡坡、弯道、堤坝以及市政开挖等状况;环境包括天气、市民素质以及政府政策等。

  此外,要认清当前的安全形势。随着南昌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民出行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除公交车外,公车、私家车、出租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等混杂穿行,交通道路难以适应车辆迅猛发展的形势。由于公交车主要行驶在城区人流量大、车辆密集的主要街道或区域,为了载客、下客需频繁变更车道,加上公交车体积庞大,车身长,变更车道时,一旦观察不够或未主动避让本车道行驶的其他机动车和行人,就很容易发生碰撞、擦挂;加上当前公交驾驶员队伍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低下,致使公交安全形势异常复杂、严峻。

  在此种形势下,一是要求政府部门在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中,须对交通秩序混乱现象加以整治;对“公交优先”政策须加以落实,设立“公交专用道”。南昌在创建文明城市期间,交警加大管治力度,行人、车辆各行其道,井然有序,在“创建”期间,南昌公交未发生一例交通事故,驾驶员普遍反映道路顺畅,开车感觉轻松许多。从国外一些城市的成功经验来看,城市必须将道路资源按“人”分配,而不是按“车”分配,要想确保公交的安全与效率,首先要保证公交能获得优势的道路资源。法国首都巴黎的公共汽车专用道已经达到了480多条。

  二是企业更须强化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氛围,树立“以人为本,安全为先”的行车安全文化理念,以理念规范行为,以理念促进管理,着力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提高驾驶员队伍素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二、完善制度 管理创新 构建行车安全文化体系

  安全重在管理。管理要以制度为保障。南昌公交一贯重视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安全员等级制、聘用制实施方案》、《营运车辆实行三级安全检查的规定》等,为了使制度适应形势的发展,总公司适时对制订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近期,为了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的工作责任感,重新修订了《安全事故责任考核追究制度》;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司乘人员的积极性,完善《累计制安全公里奖考核办法》,增大安全考核比重。

  制度是有形的,文化是无形的。要构建安全文化体系,就是要将制度规范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建立一个健康的、稳定的、有效的安全整体系统工程。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须全司上下目标一致,通力协作,提高执行力。一是讲求责任,注重细节,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扎扎实实地把安全的各项措施和制度贯彻落实到位,确保管理工作不落下每一个细节,不放过每一个环节。二是要抓好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健全个人安全档案,做到资料齐全、数据准确。三是在总结、提炼安全提醒制、人体生物节律方法、上示范车、安全监督员制度、家访制、暑期家属座谈等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制订符合企业实际特点的《安全工作法》。四是在班组中积极推广《刘明明安全行车法》,教育员工学习《城市汽(电)车公共交通实施办法》,强化驾驶员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保证安全驾驶。

  三、预防为主 教育为先 营造行车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重在防范。按照“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抓好企业安全行车预防、排除隐患工作。目前,南昌市道路改建、扩建增多,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安全隐患,要经常组织检查,及时掌握行车安全各要素的变化情况,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机制,建立抢救生命绿色通道。对公交线路经过的立交桥梁、公路铁路交道口、陡坡急弯、中小学校门口、小区人车混行道路、沿河路段等进行拍照录像,制成“线路隐患排查图”悬挂于各线路首末调度室,随时提醒司乘人员,实现预防工作的针对性。车况的优劣对于安全行车至关重要,对修车质量、材料费过高、配件不齐、油料定额等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攻克难关,提高修车技术。

  要完善教育和培养机制。认真做好教育和培训工作,营造行车安全文化氛围。锻造一支优秀的驾驶员队伍是企业稳健、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行车安全的根基和保证,努力把民营科技园职工培训中心发展成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安全意识、规范的操做技能的优秀驾驶员基地。随着公交线网的不断扩大,对驾驶员的需求也亟需增加,面对此种形势,仍要把入口关,对新招聘驾驶员进行全方位教育,完善授课内容,规范驾驶员的行为准则和职业操守。对在岗的驾驶员进行再教育、再培训,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驾驶员规范化操作规程》、《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课程在教育培训中的比重,促使他们严格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履行操作规程。

  加强对基层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坚持安全员每周对线路安全状态评估制度,定期聘请省市道路交通安全专家、交警给安全员上课,分析案例,培养安全管理人员注重思考,注重细节,注重能力,工作不断创新。

  四、以人为本 共同参与 实现行车安全文化目标

  安全重在成效。“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本质,企业与乘客之间的关系已上升为公交企业核心的管理内容,只有把行车安全文化深深扎根在员工脑海中,落实到日常行为上,才能取得成效。对安全工作,党、政必须统一认识,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工会、团组织以及家属密切配合,建立党员、青年团员安全责任制、家属安全协管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教育、提醒职工遵章守纪,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党员要始终站在安全营运生产的前列,帮助职工群众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为安全营运生产献计献策,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各级管理人员要改进工作作风,深入一线,深入员工,密切与员工关系,及时把握驾驶员的心理和思想动态,注重优化驾驶员心理环境,加强沟通疏导和教育,尊重和保护驾驶员的利益,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关心他们的生活,在工作中,坚持以理晓之,以理服之,以情感之,以情化之,营造融洽和谐的氛围。

  作为行车安全文化主体的驾驶员,须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行驶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清醒的头脑,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练就一副规范操作、处事不惊、临危不乱、反应敏锐、训练有素的真本领,安全驾驶、文明行车。

  以创“双达标”、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为载体,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技能素质。为了达到“管理无漏洞、现场无隐患、行为无‘三违’、安全无事故”的“四无”目标,坚持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利用各种文化宣传阵地,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如安全报道、安全演讲、安全经验交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教育等寓教于乐的安全文化活动,形成“领导抓安全、全员促安全”的局面,实现公交企业持久、稳定的行车安全文化目标。

  问题止于责任,细节决定成败。通过安全理念的渗透、安全行为规范管理的落实,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举安全使命之旗,铸安全理念之魂,强安全行为规范之基,构筑公交行车安全文化,推进行车安全管理走向文化管理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