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完善了事故调查、责任追究、工伤鉴定、事故报告、工伤处理等“事后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随着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和进步,“事前预防、科学管理、综合对策”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正在建立和发展中,这种工作重点和目标的转移,将为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建立和发展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必须五力合一。
一是提升全员安全学习力。
持之以恒地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要强化“以人为本”、“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的理念,使各级管理者将安全和保护员工身体健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及落脚点,引导各项专业管理工作时刻以安全为基础,坚持“事故案例”教育法,追究表面现象及深层次的问题。
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以事故致因理论、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预测原理、事故预防原理、安全系统工程等为基础,系统地组织学习安全理论知识,让“安全生产化、生产安全化”成为职工认识安全的新理念。积极开展推行“标准化管理与操作”活动,组织岗位练兵、将修订完善的“工艺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发至岗位员工。根据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开展防中毒、防火灾爆炸、特殊工种培训、事故应急知识培训、消防应急演练等活动,确保全员培训率达100%、预案演练率100%,使广大职工全面熟练掌握岗位安全知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队伍凝聚力培训。结合学习型班组创建工作,以团队学习、系统思考、沟通协调等理念为指导,通过深度沟通、拓展训练不断提升安全队伍的凝聚力。特别是在每年的安全生产月期间,组织安全管理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改善安全管理心智模式,树立“系统思考、精细管理”的理念,使安全管理的执行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增强职工对生产过程的风险控制力。
坚持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实施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控制法,使生产中有关安全的信息在动态中传递、隐患在动态中整改、问题在动态中反馈、结果在动态中验证。
正常状态是指生产安全和日常的基础管理。在动态控制上要充分发挥公司督察、车间巡查、班组日常检查三级监控网络的作用,加快现场安全信息的传递,使日督察、日巡检、班点检的三级监控网络在现场较好地发挥作用。在信息传递上,构筑安全管理动态平台,形成日、周、月、季、年五大动态循环,实现安全管理周汇总、周分析、周评价、周循环、月汇总、月分析、月评价、月循环,直至年汇总、年分析、年评价、年循环,使安全管理要求从公司到车间再到班组,形成时间上环环相扣、空间上紧密相连的三级动态循环体系,增强基层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安全职能部门实施立体化、多角度的管理,定期不定期地与基层联合进行日督察,并加强中夜班的监察力度,进一步缩短安全管理信息的传递周期,实现时间上的不间断,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和及时性。
异常状态主要指技术改造、定点检查与检修时的控制与管理。做到这一点,危险源辨识过程很重要,一定要确保准确不遗漏。认真组织异常状态下的危险辨识工作,对作业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提前进行预知控制,制定防范措施并落实。与此同时,还要做到“三审一重点”,“三审”指对危险辨识风险控制措施及落实情况由车间审、班组审、职工审,提高职工预防事故的意识及控制事故的能力;“一重点”是重点环节重点控制,要加强安全工程师的现场追踪,盯住关键环节,建立多道防线。坚持组织到位,选择业务精、技术强的职工作为检修骨干力量,做到来之能干,风险受控,从根本上保证高效、优质、安全地完成检修抢修任务,使异常状态风险完全受控。
紧急状态主要指突如其来的危险及潜在可能出现的危险。在系统分析辨识评价的基础上,按生产流程进行划分,分别制定出生产状态下的应急预案,组织所在的人员学习掌握预案,定期进行防毒性气体泄漏、防火防爆、人工急救等模拟训练并不断循环住复训练,使职工熟练掌握应急、急救措施,持续提升职工应对紧急状态的能力。
三是增强全员安全责任内源力。
不断深化安全责任制度。将安全目标层层分解与落实,确保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责任都清晰明确,加大安全承包和经济责任制的考核力度,既强化各级领导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又使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都明确自己肩上的重任,主动自觉地践行“安全第一”的方针。
打造本质安全环境。坚持以技术进步为支撑,通过明确技术人员的安全责任,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动性,通过安全设计可有效地弥补在后天生产安全管理中的不足,充分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全面推进物的本质化安全。安全技术的稳步推进,不仅可以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降低物的风险因素,同时还能有效的改善职工的作业环境,确保安全生产防线前移。
专业人员创新管理。专业管理人员应学会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充分认识和分析生产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根据需要可以进行不同深度的分析,可以是初步的或详细的、定性的或定量的。通过分析了解和掌握系统中潜在的危险及薄弱环节,对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价,进而更有针对性地有效防范。在日常管理检查中,不断拓展安全专业管理检查的内容各形式,可科学系统全面地编制安全检查表,提高检查人员检查效率及检查深度。在强化车间安全专业管理工作立面,开展专业管理人员管理评比活动。实施创新与点评制度,每月专业工作会议上确定一个车间为重点发言单位,发言围绕一个月以来的安全工作亮点、创新点,点评内容为车间创新工作的优点、不足处及改进方向、措施,加强车间与专业管理科室之间的交流,可增强信息量,实现成果共享。
操作人员安全自查。通过现场每一名职工对安全工作的主动参与,开展群众性的隐患自查整改工作,进一步拓展“隐患”这个概念,由物的不安全状态推广到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的缺陷等方面,以增强各项管理的实效性。要求班组成员人人参与班组安全自检,承担本班次的安全责任。还可开展群众性的“遵章守纪反三违”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岗位危险性识别消除活动,开展“安全在我身边”、“我身边的违章现象和教训”事故案例现身说法等主题活动等等,提高基层班组检查整改隐患的力度,使岗位风险有效降低。
四是激活班组安全自主管理力。
班组是安全管理的关键点及落脚点,任何工作都是通过班组来实现的,班组工作的扎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各项管理的成败。实施班组双重激励,一是在物质上,对班组实施月考核、月兑现。从班组成员安全知识的掌握、公司日常检查情况、班组管理有效性等各方面进行评比,每月评出的安全管理优秀班组前三名分别予以一定的奖金。二是在精神上,每月对优胜班组按名次排名并进行公示,也可同时展示班组长照片,使之增强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形成“比、学、超、帮、超”的可喜局面,激活班组的自主管理。
五是打造特色安全文化力。
拓展安全文化外延,安全管理的重点不仅应放在8小时以内,放在人与物的有形直观以内,还应重视人员的精神状态、思想情绪变化因素。通过树立超前预防的管理理念,深层次的探寻事故源头,班组是否团结,家庭是否和睦,职工有无不良习惯,生活有无困难,都应成为超前预防的题中之义,可采取谈心、家访疏导矛盾、扶贫济困、道德教育、生活规劝等有效方式,将安全文化建设渗透到职工个人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