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浅议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2010-06-09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夯实企业安全基础的重要举措,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保障作用,它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体现出企业文化特有的厚重与内涵。在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要适应竞争,赢得竞争,并在竞争中得到发展壮大,培育自己独特的企业安全文化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得力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更重要的还在于全体员工劳动潜能和创造势能的发挥,当一个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认识到了“安全重于泰山”,认识到了“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时,企业的安全也就有了思想上的统一,企业的安全组织目标就成为了职工的自觉行动。这或许也可以叫做安全管理上的“德治”。

  一、安全文化建设及其重要作用

  一个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往往取决于企业员工及整体安全素质与安全意识水平的高低。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企业群体和个人对安全的认识和行为,它是企业借助于既定的安全目标,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凝聚力、向心力、持久力,将企业的各种力量统一于既发展企业,又体现人的价值观念,尊重人的生命,保护人的健康和企业与社会财富的不受破坏的文化。安全包含于文化,文化又作用于安全。通常企业的安全文化可分为基础安全文化和专业安全文化。前者是一种全民普及型的文化;后者则是从事某项专门技术或是技艺活动的人应当具备的专门的文化知识和行为素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则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的向前者渗透、延伸,促使其不断提高。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安全的法律、条例、制度、规章、技术标准等;安全风俗、安全习惯、安全崇尚和安全礼让等。二是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为“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员工通过价值分析认识到,经济效益能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安全是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效益与安全并举,而二者相比,安全是首要的。

  企业安全文化作为现代化生产力的重要保障,是企业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志,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也是和谐企业建设的重要基础。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改变员工的精神和道德风貌,有助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按照企业安全文化质量确定企业的安全目标,制订相应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企业管理者明确企业安全管理的努力方向,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调动广大职工实现企业安全目标积极性,引导职工的安全行为。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制度,约束全体员工的安全行为,使每一个职工都能深刻认识安全规章制度的必要性,自觉增强安全意识,肩负安全生产责任,坚守安全道德,人人遵章守纪,同时积极负责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做到“三不伤害”,提高整体安全水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把企业全体员工紧紧联系在一起,显示共同的安全目标、意识和追求。同心协力、奋勇拼搏、开拓进去,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信赖感、依靠感和归属感,满足员工安全的心里需求,激发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通过激发员工的聪明才智,培养职工“院兴我荣”和“同舟共济”的集体观念,使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循环,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对传统安全管理的一种升华。它在改变那些以往的安全观念过程中,创造和更新了人们的安全观念,使理性的安全意识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企业的形象如何,安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具备先进的安全管理。企业的安全达不到指标,就不能进入国际市场。根据统计显,安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GDP的25%。安全投入必然获得对称的安全产出,这是一条最基本的经济规律。所以,《安全生产法》特别强调要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安全投入的增加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使企业或部门乃至整个国家在一定的时期内事故减少,安全环境明显改善、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企业商誉提高等。我国目前对安全投入仅占GDP的0.7%,而发达国家的预防投入就占了3.3%,说明我国企业对安全的投入明显不够,这也是当前安全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

  “预防为主”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生产事故的发生虽然有其突发性和偶然性,但事故是可以预测、预防和控制的。安全与生产可以说是生物学上的“共生关系”,双方互惠互利,安全是生产的首要前提,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远远高出事故整改的“产出比”。我们坚信,除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通过努力,所有事故都应当可以预防;任何隐患都应当可以控制。长期以来,有不少人认为,只要有生产,就难免有事故,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话来为事故开脱罪责。这种错误认识反映在生产实践中,就成了“做事越多,出事的机率越多,所以越积极肯干的人就越易受伤害。”无疑,这种认识对生产是十分有害的,不利于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所以,要使事故处于“可控”和“在控”状态,不仅要得力于对生产设备的及时消除隐患和缺陷,始终保持设备健康状态。应该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线监测装置的广泛应用,为确保设备的健康运行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关健是如何加大投入的问题。而对于纠正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树立一种正确的安全思想,培育一种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则任重道远。根据安全心理学研究,人类从事的生产过程都包含着利用能量做功的过程,能量的失控,就可能引发事故。因此,生产系统存在着固有的危险,但这种危险,通过人机系统的协调作用,是可以控制的。

  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营造一种良好的安全氛围,形成“人人抓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局面,才能真正将安全做好。有些单位习惯于把安全口号和规章制度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写在纸上,讲究“证件齐全,讲究用检查来代替安全督察,而很少将安全制度、安全措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和实践中,动不动就是以罚代教育,对安全活动、事故通报和安全简报缺乏事前、事后的认真分析、学习和总结,缺乏与自身的工作实践相联系的意识和作风,缺乏一抓到底、一管到底和举一反三的工作态度和学习精神,没有起到真正的安全教育作用的目的。“证件齐全”是不错的,它至少反映了一种资质,但证件不是“护身符”;安全检查也并不能治本,安全隐患岂是通过一次两次的检查就能一查了之的?这种浮夸和虚假作风助长了“不安全势力”的上升和蔓延。没有一种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安全机制,职工也就没有形成预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作业习惯,相当多的人不能自觉的执行安全法,极少数人甚至有抵触情绪,这是违章作业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如果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和安全文化导向,让“要我安全”变成了“我要安全”,全体职工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关心、相互配合,那么不讲安全的行为成了众矢之的,不讲安全的人成了过街老鼠,我们的事故还会如此频发吗?

  三、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第一、要以《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契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看得高于一切。江泽民同志说“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强化安全责任是十分必要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重视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才会正确地履行好职能,正确的对待批评和监督,将安全做实管严。《安全生产法》的实施,关键是要提高执法的水平和效能。强化执法的权威,增强执法的效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遏制事故的多发势头。

  第二、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安全管理的机制和安全文化的培育手段和方式。在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同时,根据企业的发展和生产情况,根据职工的思想状况,及时的创新方法、创新机制,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吸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思想,有针对性地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开展技术练兵,以竞争来引导员工安全生产,增强对安全异常和安全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判断、分析和应对处理能力;同时关心职工的思想和工作、生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团队学安全的良好风气,建立学习型组织,是给安全注入永久活力的有效途径。

  第三、要形成合力,利用一切手段和设施,加大对安全文化的传播。要把对安全的宣传摆在与生产同等甚至比其更重要的位置来宣传。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改变人的精神风貌,有助于改进和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文化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但一旦形成,则具有变化人、陶冶人的功能,任何社会人都是一定的文化塑造和教化出来的。

  安全文化是广大职工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是实现安全长治久安的强有力的支撑。为了使企业能在健康、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发展和壮大,加强中交单位安全文化建设,塑造优秀的富有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已经成为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内容,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发展力,是否拥有现代管理理念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安全文化建设方法和途径

  单位安全文化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主要内容是在企业安全传统、安全制度、安全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安全环境等硬件基础上形成的安全工作指导思想、安全观念、企业员工安全理念和安全行为的自觉程度等安全价值理念和文化观。它是单位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企业与员工的行为,具有指导性与约束性,不仅作用于企业的整体行为,而且作用于员工的个体行为。它在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机制的同时,能创造良好的、安全的作业环境和制定自我约束的管理体系,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规范其作业行为,也能自觉在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减少违章引发的事故。使职工从安全角度思考问题,不断树立“安全第一,文明生产”的劳动生产价值观念。并自觉地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整体目标上来,从而推动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进步与发展。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应与时俱进,“多管齐下”。

  首先应以完善安全机制为切入点。安全文化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安全机制问题。完善安全机制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安全文化的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企业对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建设。只有完善安全制度落实机制,才能有效提高安全文化执行力。

  其次应以增强安全意识为着力点。安全文化必须强调人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作用。对于企业来说,人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防止事故发生所采取措施和行动的计划者、执行者、控制者,但往往也是事故的引发者、责任的承担者、后果的受害者。因此,必须把培养员工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挖掘员工潜在的自我保护意识,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以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再次应以提高安全素质为突破点。安全生产水平依赖于员工素质的高低。安全文化建设要以提高员工安全素质为突破点。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是一种群体行为,但必须从个体抓起。企业对员工的安全教育要注重多样性,诸如:情感启迪法、自我保护法、言传身教法、案例剖析法、活动熏陶法等,通过教育培训、岗位练兵,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使其掌握生产流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工作危险点预控;要深入开展“反违”工作,杜绝无证作业行为,严格规范员工的现场作业行为,积极推进现场作业标准化工作,杜绝人为因素导致的各类事故发生。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各级领导者的安全文化素质,领导者要用自己对安全生产和责任,确保安全意志和安全价值观,通过言传身教和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来影响每一名职工,进而通过严格的奖惩实践不断进行培育,才能有效地加快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的新局面。如对安全文化的目标定位是使安全设施标准化、人的行为规范化、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奖惩法制化、多经管理主业化,确保安全生产的“可控”和“在控”。紧紧抓住安全生产中最关键的因素-------人,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广泛开展各种安全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日常生活中,在报刊中开辟安全教育宣传,全方位地培植安全文化,让安全文化体现在企业运行的全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向员工的思想渗透,从而充分调动职工的安全主动性和创造性。

  企业培育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途径:一是定期组织各部门进行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订及修订活动,充分发动企业全体员工从理论到实践作认真、细致、深入的学习和讨论,统一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认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二是企业对全体员工要进行定期培训,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安全生产、安全技术、安全观念、安全态度、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对新员工必须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三是运用电视、报刊等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事故案例分析会、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活动、安全技术交流会、安全座谈会、安全奖励表彰会和安全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贯彻安全文化,倡导“安全第一”观念及宣传安全行为规范。四是建立企业安全事故陈列室,经常用正面经验、反面事故和血的教训教育全体职工,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安全生产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五、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把握四个原则

  第一、坚持刚柔并济,常抓不懈的原则。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管理处罚和思想教育是我们必备的手段和方式,在开展工作实践中要把思想教育和管理处罚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各级领导及安全教育部门要通过教育、培养员工形成严格执行安全各类规章的氛围,做到令行禁止,对于各种违章行为,决不能姑息迁就,确立管理的严肃性。另一方面必须关爱员工的身心建康,要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安全生产中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做到在管理中不断做好思想教育,在思想教育中合理利用管理处罚手段。同时,由于全员安全文化素质的养成要靠不断的熏陶、影响、渗透,安全行为的规范也决非一时之功,因此,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常抓不懈,持续不断,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原则。职工不仅是企业安全制度的执行者,也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创造者、发展者、丰富者、实践者。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安全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必须强化群体的安全意识,提高企业全员安全文化水平,要尊重人,关心人,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的共同体。二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想方设法让全体员工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发挥全体员工的安全工作积极性。事实上,大部分事故中都是少数安全素质不高的员工酿成的,所以安全文化建设更应强调全员参与,从上到下,纵横结合,不留死角,要用积极的安全工作指导思想、安全文化理念为指引,在员工安全观念的确立和行为的养成上下功夫,不断优化人文氛围,发挥企业安全文化“亲和力”、“向心力”的作用,才有可能建成优秀企业安全文化。

  第三、坚持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各个单位的经营方式、技术装备、生产过程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就不能有统一的模式。在安全文化建设上不仅要把发展的视线拓展到与国内外同行业及先进企业发展的对比上,而且还要紧紧围绕本企业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建设具有本企业突出特点的安全文化模式,注重实效,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构筑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的视角细化到员工的行为养成、精神塑造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上。扎实有效地开展能真正打动员工心灵,引起心理共鸣的深层次活动。要做到不搞一刀切,要分轻重缓急,根据客观情况,采取相适应的安全文化形式或内容。要摆脱模仿和照搬,力求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成一家。

  第四、坚持优化建设,努力创新的原则。企业安全文化重在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要安全管理理念创新,思想认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安全观念是发展安全文化,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二要安全管理制度创新。一种先进的文化制度可以给企业带来超出一般水平的利益。三要安全管理手段创新,实现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要借鉴先进科学研究成果,对安全管理的具体方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四要安全管理机制创新,实现由短期管理向长效机制的转变。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来逐步增强管理的严度、提高管理的深度、扩展管理的广度,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管理深层次的问题。最终达到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职工队伍稳定的目的。

  单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与发展特点相结合,与职工队伍素质相结合,与单位文化背景相结合。同时,要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善于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文化成果。通过不断地探索,创建具有前瞻性、延续性和较强的冲击力、亲和力的企业安全文化,使单位企业真正实现安全生产长周期的良性循环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去培育安全文化、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长治久安的安全局面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