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

2010-08-05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根据其内外安全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总结、提炼出安全生产理念或价值体系,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方针和原则。安全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共识,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并形成一定的安全潜意识,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强有力的支撑。严酷的事实告诉我们,虽然企业制定了众多的规章制度,但仍然无法杜绝事故的发生。面对电力生产新形势,只有超越传统安全管理体系的局限,用文化去塑造每一位员工的思想,让员工从内心认同企业安全文化,激发员工“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本能意识,才能实现根本的安全

    一、安全文化的组成

    企业安全文化由四部分组成即企业安全物质文化、企业安全精神文化、企业安全制度文化、企业安全行为文化。

    (一)物质文化。

    企业安全物质文化是指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工具、设施、仪器仪表、护品护具等安全器物。它是最具有操作性的物质层面的安全文化,通过对现场安全设备设施的投入、工作人员安全防护用品的配置,最基础的满足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物质需求。

    1、护具护品:安全三宝、手套、三防鞋、防毒防化用具、防寒、防辐射、耐湿、耐酸的防护用品、防静电装备、焊工防护服等;

    2、安全生产设备及装置:各类超限自动保护装置,超速、超压、超湿、超负荷的自动保护装置等;

    3、安全防护器材、器件及仪表:阻燃、隔声、隔热、防毒、防辐射、电磁吸收材料及其检测仪器仪表等;安全型防爆器件、光电报警器件、热敏控温器件等;

    4、监测、测量、预警、预报装置:水位仪、泄压阀、气压表、消防器材、烟火监测仪、有害气体报警仪、瓦斯监测器、自动报警仪、红外监测器、音像报警系统等;

    5、用于作业现场的安全警示带、防护栏、各类标示牌等;

    6、其他安全防护用途的物品:包括消除静电和漏电的设备、转动轴和皮带轮等转动部件的安全罩、防食物中毒的药品、现场急救药箱、保护环卫工人安全的反光背心等。

    (二)制度文化。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企业会在长期实践和发展中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保障人和物安全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防范措施、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管理责任制以及厂规、厂纪等,也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条例及有关的安全卫生技术标准,这些均属于安全制度文化范围。它是企业安全生产的运作保障机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性、原则性、规范性和时代性特点。制度文化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制度文化的这种中介的固定、传递功能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三)行为文化。

    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杜绝人、设备设施出现不安全状态、杜绝不安全事件发生。从发生事故的根源来看,无非是人、设备工具、管理指挥、作业对象和生产环境等单方面或几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人是主体,是最活跃、最难掌握的因素,物质、制度等最终都需要落实到人的行动中去,变成人的行为,因此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最终落脚点就是行为文化。企业不仅需要卓越的领导者、完善的制度、先进的设备,更需要员工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因此,让每一位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尤其重要。员工有了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就有了企业安全稳定和谐的局面和相应的效益。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要日积月累,要制度的约束和意识的培养,安全行为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外在的灌输和内心的接受的方式方法,促使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塑造“本质安全人”。

    (四)精神文化。

    安全精神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最高境界。从本质上看,它是全体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思想(意识)、情感和意志的综合体现;它是员工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接受安全熏陶、教育、约束后所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安全心理和思维特点的安全综合素质;它反映了大部分员工对安全的认知与对危险的辩识总体平均能力。经过基础的物质层安全文化的逐步完善,同时在制度安全文化的催化、传承、固化、发展下,最终会在企业精神中形成一种对安全的一种潜意识,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和工作习惯,通过加工、整理而得到企业安全精神文化,进而影响员工行为方式、达到促进安全生产、建设和谐企业的最终目的。

    二、安全文化的建立

    建立良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安全文化,应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相应的安全意识形态和安全价值观。工作中积极倡导“遵章守纪、超前预防、风险分析、综合治理”的安全理念,把隐患和问题当作事故进行“四不放过”来处理,坚持每项工作的PDCA循环,全员强化“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安全意识,形成“安全促生产,安全出效益,安全得幸福”的安全价值观。

    1、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决策者及管理者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火车头,给予了安全文化建设强大的动力,保证了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应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体系,进行全面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例会制、领导安全值班制、安全工作定期汇报制、检查制、奖惩制、岗位责任制等行之有效的传统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强化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整改,增加安全投入,避免违章指挥、全面控制事故的发生;其次通过对相关部门授权、建立相应考核机制等方法,监督安全体系的实施,保证所有制度落实到人;最后定期听取相关部门对执行情况的反馈意见,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

    2、班组及员工的安全文化建设。班组是安全生产的最小单位,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是安全文化的具体操作单元。班组应建立“多维、全方位、立体”的安全教育模式,包括以班前班后安全会、工作起止安全风险控制、节日前后设备安全运行分析、每周定期安全活动等为基础的定期安全教育;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岗位标准化、两票三制为约束的安全制度教育;以开展各类安全竞赛、实现“四不伤害”为目的的传统安全文化教育。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全体员工的良好安全心态,强化安全意识,规范各类操作行为,全面提高个人安全技能,充分利用人的安全意识指导安全行为,用安全行为有效控制生产事故。

    3、作业现场的安全文化建设。作业现场的安全往往是一票否决制,通过决策层及管理者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推动、班组安全教育的不断深化,安全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实际工作当中,作业现场仍需要不断进行强化和警示。其方法简单,投入不大,但效果明显。安全警示牌、安全宣传语、各类标示牌等均可引导现场作业人员“随时学习,处处警戒”。这对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提升企业形象,实现安全文明生产均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4、思想意识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的最终需要深入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因此需要物质、思想两手抓。通过宣传手段张贴安全标语、悬挂安全标志、制作事故警示牌、安全生产信息公开、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竞赛活动、安全演讲比赛、安全知识抢答赛、征集安全寄语和安全格言、发安全短信等传统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倡议员工对生命和健康负责,对自己和家人负责,对企业和社会负责,规范个人安全行为,让各种安全理念不断得到强化,以此内外兼修,使安全文化层层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变成自觉的行为。

    三、结束语

    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企业文化,使企业与员工达成共识,协调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和员工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使个人与企业共同成长。通过建立、完善企业文化,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改变员工的思想、行为以及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确立安全文化核心理念,完善各项管理规定、标准化作业流程,以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实现安全生产、科学发展,不断促进和谐企业建设,此举利己、利国、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