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企业工会应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2010-10-29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关键词:企业工会  安全文化建设  发挥 作用

  导  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把安全生产摆到了民生问题的重要位置。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加大源头治理力度,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对各类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健全重大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完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依法加强监管,严肃查处安全生产事故。由此可见,安全生产已经上升到国家领导人关注的层面,同时由于社会上发生的大量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重特大安全事故都源自于生产经营领域,因此安全生产也成为各行各业都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证员工安全不仅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职责所在,作为企业工会组织,同样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试图从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入手,了解安全文化理念及其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借鉴杜邦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经验,探讨企业工会在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中应如何发挥作用,促进企业的安全与和谐发展。

  一、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与问题

  关于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前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在2007年一次安全形势报告中有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现阶段我国的安全生产,表现为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与依然严峻的现状并存。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总量仍然偏大,反映我国安全生产水平的一些相对指标还比较落后。一些行业领域事故多发、频发的现状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上升16.2%和24.3%;煤矿、建筑施工等工矿商贸企业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上升。一些地区安全状况还不稳定,某些时段事故反弹。一些省区重大事故、特大事故上升。一些省市非法违法现象回潮、抬头,相继发生多起特大、特别重大煤矿和道路交通等事故,造成局部性、阶段性被动。

  他指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安全生产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防范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还比较脆弱,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地方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存在层层衰减问题,影响安全生产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市场需求旺盛,也加大了安全生产的压力。

  我国职业伤害与劳动保护专家孙树菡在她主编的《劳动者职业伤害法律保障》一书中对我国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也作了一个大体的评估:总体讲,近年来,我国工伤事故及职业病情况略有好转。特别是2003年以来,事故率逐年略有下降。但重大、特大事故仍频繁发生。全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约100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每天都有发生。

  她在分析我国安全生产状况深层原因时指出:中国现阶段不仅处于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时期,同时也正处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之中。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是原有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格局被打破,城镇劳动者面临着转换工作环境与就业岗位的压力与新的职业风险,原有的劳动保护制度也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另一方面是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必然促使乡村劳动者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化,新的劳动环境、劳动工具与劳动方式,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新的劳动风险。经济改革与社会转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尚在重新构建之中,这种特定的时代背景导致劳动者的职业风险急剧增长,不仅表现在显性的工伤事故方面,也表现在具有迟发性的各种职业病方面;加之隐瞒不报或者漏报,现有的工伤事故受害人数与职业病患者数只是全部遭受工作伤害的劳动者中的一部分,可见,中国现阶段安全生产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二)与发达国家之差距

  人民网2009年7月28日发布一篇题为《安全生产现状与发达国家比较》的文章,以2001年为比较年度,从安全生产事故率、安全生产监察机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安全生产保障机制、技术保障体系、安全文化意识等方面对我国安全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作了一个比较,结果令人震惊。

  在安全生产事故率和职业危害方面,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0.6万人,居世界首位;我国工矿企业死亡人数分别是美国的42.1倍,日本的252.4倍;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5.68,分别是美国的45.6倍,印度的13.42倍,同时也是全球其他产煤国家死亡率总和的3倍;我国在接触职业危害人数、患者累计数、死亡人数和新发病人数等方面居世界首位。

  在安全生产监察机制方面,工业发达国家已采用法律手段管理安全生产,如美国近20年来,已对900多项法律、法规、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虽然我国自建国以来,颁布并实施的法律、法规有280多项,还颁布了100多项标准和条例,但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及监督执法方面还存在法制不全、监管盲区、重复交叉、可操作性不强、执法不严等问题。

  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方面,目前我国职业安全监察工作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分担。这种体制不仅与国际通行做法不一致,而且还存在职能分散、职能重叠、多头管理和互相扯皮的缺陷。此外,我国安全监察队伍从业人数、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都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2001年我国在安全生产领域从业人员为23940万人,如按英国的监察比例,我国应有监察人员10.77万人;按德国的比例应有8.38万人;按美国的比例应有5.03万人,而实际上,我国安全监察人员只有2万人。

  在安全生产保障机制方面,目前我国工伤保险保障范围窄。社会化基金所覆盖的范围仅为职工的39%左右,支付范围约占当年发生工伤人数的15%;我国《社会保险法》目前还在酝酿审议中,工伤保险社会化遏制和预防事故的作用尚未显示出来。

  在技术保障体系方面,安全科技水平低下,安全生产方面投入不足,安全管理水平、职业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知识的普及都远远滞后于其他发达国家。2002年,美国政府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为4.1亿元,我国仅有197.24万美元,美国投入为我国的207.86倍,如按人均计算则接近1000倍。

  在安全文化意识方面,我国安全文化相对落后,安全风险意识淡漠;对此,中国安全经济专家罗云教授在他的《中国安全生产现状分析与研究》一文中也谈到全社会安全文化基础的问题,他认为:在公众层面上,“惜命胜金”、“珍视健康”,是西方人的生命价值理念。而我国则长期推崇“不怕苦、不怕死”的牺牲精神和“国家财产高于一切”的处事原则,人的生命和健康摆到了“事业”、“主义”之后。在“经济指标至上”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官员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中,“以人为本”和安全生产与社会经济科学协调发展的观念未得到真正确立;经营者在处理全局利益与自身利益、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缺乏科学的认识;从业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提高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反映出我国“安全观念文化”与西方国家的巨大差距。

  综上所述,我国正处在全面而深刻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时期,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同时也是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和“高发”时期,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对此,我们应有深刻正确的认识,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掌握安全生产规律性,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二、安全文化理念概述

  据目前许多安全文化理论研究结果,普遍认为安全文化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生产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的必然存在,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并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大体经历了时代的安全文化、古代安全文化、近代安全文化、现代安全文化、发展的安全文化等几个历史阶段。但是,人类真正提出安全文化的命题,并有意识地去发展和运用安全文化,则源于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之后。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安全文化从核安全文化拓展到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以及全民安全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首次提出安全文化的定义至今还不到二十年,“安全文化”理念却经历了许多嬗变,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学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以INSAG为代表的狭义安全文化学说和以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为代表的广义安全文化学说。

  “狭义说”把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强调文化或安全内涵的某一层面,例如人的素质、企业文化范畴等。我国西南交通大学曹琦教授在分析了企业各层次人员的本质安全素质结构的基础上,对安全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安全价值观是指安全文化的里层结构,安全行为准则是反映安全文化的表层结构。并指出我国安全文化产生的背景具有现代工业社会生活的特点,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和企业现代管理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人将安全文化理解为:安全文化是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以企业安全生产为研究领域,以事故预防为主要目标。或者认为:安全文化就是运用安全宣传、安全教育、安全文艺、安全文学等文化手段开展的安全活动。这种定义主要强调了安全文化应用领域和安全文化的手段方面。

  “广义说”则把安全文化定义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保健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单位有如下特征: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信息交流,共享安全是重要的想法,对预防措施效能的信任。”强调安全不仅包括生产安全,还应扩展到生活、娱乐等领域,文化的概念不仅包涵了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等人文方面,还包括物态文化、环境文化等硬件方面。

  尽管上述两种安全文化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有所不同,但都具有强调人文素质的特点,即强调人类对于安全生产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就生产企业而言,安全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原则,提倡以“灵性管理”为中心,以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所形成的员工群体与企业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达到生产与人的价值在安全与健康取向上的统一。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大体上由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文化四个层次所组成。企业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原则是以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为基础的,其内涵是以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和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

  三、杜邦安全文化建设的启示

  美国杜邦公司成立于180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从化工行业起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涉足石油、化工、原料、材料、油漆、农业、食物与营养、保健、服装、建筑、电子、交通等行业的工业企业,其业务遍布于世界70多个国家。从2000年至2010年,一直在世界500强财富榜上占有一席之地【注①:引自历年《财富》年度报告】。然而,杜邦能够成为世界上遐迩闻名的企业,并非因为它拥有的物质财富,而是出于它的安全文化理念以及在此安全理念下创造出来的安全管理神话。它甚至敢于对全世界宣称:“本公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那么,是什么东西让杜邦公司能够如此大胆、自信、底气十足地道出这句看似狂妄的口号呢?其实,只要我们留心一下杜邦公司的发展之路,也就不难看出个中端倪。

  在杜邦发展的200多年历史当中,它的前100年的安全业绩并不出色,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糟糕的。1802年成立时以生产黑色炸药为主,从事的是一种高危行业,由于当时的杜邦公司在安全生产方面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中事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还很差,导致工厂经常发生事故。最大的一次事故发生在1818年,当时杜邦100多名员工有40多名在事故中死亡或受到伤害。企业因此濒临破产。杜邦公司在屡遭惨痛教训之后痛定思痛,对公司安全生产状况进行了详细客观的分析和总结,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安全是公司的核心利益,安全管理是公司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安全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权。把安全与健康摆在公司核心价值观的首位,并以此作为杜邦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思想贯彻始终。在此后的100年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基于杜邦安全文化理念的完整的安全体系,杜邦公司在生产业务不断发展的同时,其安全业绩也实现了质的飞跃,据美国权威杂志《职业危害》(Occupational Hazards)2003年调查记录,杜邦的安全指标要优于其他工业企业30倍,而杜邦公司的员工在工作时要比他们在家里还要安全10倍,杜邦公司因此被评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公司之一【注②:引自杜邦环球网页】。从此,杜邦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杜邦的安全标准成为全球工业安全管理的“模板”。

  可以说,杜邦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创立的安全文化和理念。杜邦公司的安全文化可以用以下几句话简要概括:安全理念“三零化”、安全工作“核心化”、安全行为“制度化”、安全教育“家庭化”。

  安全理念“三零化”,即“零隐患、零违章、零事故”。杜邦公司自始至终倡导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坚持“一切事故皆可预防”的理念,这是杜邦公司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员工都已形成的共识。他们认为:工作场所从来没有绝对的安全,员工的行为是决定伤害事故是否发生关键所在。管理者并不能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它只能提供一个安全工作的环境。在很多情况下,是人的行为而不是工作场所的特点决定了伤害或事故的发生。所有事故都是在生产过程中人对物的不当行为引发的,因此,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安全理念加以控制,抓事故预防就是抓人的管理,抓包括管理者在内的员工安全意识,抓员工的参与,杜绝各种的不安全行为。这是杜邦给我们的启示之一。

  安全工作“核心化”,就是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核心”工作来抓,生产经营必须以保证员工安全与健康为前提,提倡人性化管理。杜邦公司确信“安全运作产生经营效益”,“安全生产将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社会地位”。他们从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权衡生产成本与效益的关系,预先把资金投入到安全管理上,减少了事故带来的损失赔偿,节约了“非经营成本”,其产品出色的环保和安全性能给消费者带来了信心,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这是杜邦给我们的启示之二。

  安全行为“制度化”,就是通过制度来确保员工安全行为的控制。在杜邦公司,任何偏离安全制度和规范的行为都是不能被容忍的。他们制定了非常严格几近苛刻的安全指南,从修一把锁到换一个灯泡,都有极其严格的程序和控制。这是杜邦给我们的启示之三。

  安全教育“家庭化”,就是把公司员工当作“家庭成员”看待,让员工共同享受安全的快乐与荣耀。杜邦公司始终视员工为公司的最重要财富,认为工伤与工作之余的伤害,不仅损害员工及其家庭利益,也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因此他们不仅重视员工工作期间的安全行为管理和安全细节管理,而且把员工在非工作期间的安全与健康也纳入公司安全管理的范畴。这是杜邦给我们的启示之四。

  文化影响态度,态度主导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结果反映文化。这是行为科学研究得出的普遍规律。杜邦的安全文化,其本质就是通过人性化的安全管理,体现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就是要让员工在科学文明的安全文化主导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氛围,通过安全理念的潜移默化来改变员工的安全行为,实现企业安全发展、员工安全健康的共同愿景。

  正因为杜邦公司能够不惜代价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安全文化建设方面,才铸就了它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企业”的神话。我们了解杜邦公司的发展之路,研究它的安全文化建设,真正的目的和意义还在于借“他山之石”,敲开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攻玉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