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2006-01-11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一、提升安全素养,增强员工的执行力。
  首先,要着力培养员工的执行意识,空谈误事,实干兴企。作为经济组织当中的一员,企业的每位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主动参与安全生产实践,创造性地完成本岗位赋予的职责。在这其中,每位员工不仅要通过执行制度来完善制度,还要善于把镜子转向自己,经常性地反思自己,问问已经做了什么,应该做些什么,还能做些什么,自觉地养成执行的意识,实现由“外界施压、被动接受”向“自我加压、自我管理”转变。
  其次,要提高员工的执行技能,一方面要“因岗施教”。不同岗位的员工所需的执行技能是不同的,由于先天差异性,从事同一类工作的员工,其执行技能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别。因此对中、高层员工应偏重于管理方面的技能培养,对于基层员工,则应更多地侧重于技术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培训员工的执行技能要“着眼长远”。必须进一步加大员工执行技能的培养力度,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在提高不同岗位的关键性技能方面有新的突破。
  第三,要提升员工的执行意愿。员工的执行意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而员工对企业是否满意,又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合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提升员工的执行意愿,要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开始。通过把人本观念渗透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从精神、物质、利益等多方面的维护入手,建立健全具有竞争力的员工薪酬分配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改善员工福利,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育形成安全文化中的执行文化。
  二、科学规范制度,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
  安全文化建设的任务目标之一,就是建立安全长效机制,以此保持安全局面的长期稳定。除了作为执行主体的人之外,作为执行客体的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和理顺,增实增强制度的渗透力和约束力。
  要深入调查研究。当前,习惯性违章造成事故的情况屡屡出现,这已经成为影响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员工执行意识的淡薄,缺乏对制度的敬畏。而另一方面,制度本身所存在的缺陷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要基于严格执行制度的理性角度,从基层单位、基层员工、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入手,辩证地、系统地思考制度自身存在的不足,深刻分析和研究解决制度之间的衔接和互补,通过调查研究,规避制度自身引发违章的诱因,根除习惯性违章的根源,从而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和信任度。
  要严谨制度设计。安全包含着生产运输的每个环节,制度设计必须做到严谨科学、具体细致。在制度设计前,要充分运用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广泛征集意见,认真听取各方观点,为制度设计构勒框架、确定方向,并对与新的制度有横向联系的规定进行考察,增强制度的系统性。在制度设计中,要借鉴绩效考评的思维模式,细化具体的操作环节,对“如何做、做到怎样”,提出明确的要求,对违反制度情况作出详尽的制度安排,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制度完成后,要在试行的基础上,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制度加以完善,消除可能存在的设计缺陷,减少制度执行过程中不应有的阻力和抗力,提高制度落实的效果。
  要加大奖惩力度。个体行为的规范性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外在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内在自觉的激发。惩罚是为了制约,奖励是出于激发。只有奖励而没有惩罚,必然淡化奖励的驱动力;只有惩罚而没有奖励,则必然导致权和利的失衡。因此,对于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管理和监控,应当做到有奖有惩、奖罚分明,既要加大惩罚力度,也要同时加大奖励力度,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给予重罚,对于遵守规章制度并作出突出贡献的,要给予重奖,以此倡导遵章守纪,遏止违章现象的蔓延,促进各类安全管理制度有效落实。
  三、建立联动机制,解决好安全文化的相溶性问题。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将其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使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相溶共生,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一方面,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安全文化建设的地位,将安全思想、安全哲学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形象识别、工作规划、岗位职责、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层面;另一方面,安全文化建设也要围绕着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在职工的安全思想意识及行为规范中体现企业文化的精神实质,使两者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要以深化体系运行、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以及实施管理创新为手段,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各级组织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和责任,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各级管理部门的共同职责,作为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的共同任务,有效消除那种“把安全文化建设当作某一管理部门,某一管理层面的事”的错误认识,使安全文化建设远离“隧道视野”和“局部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