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习惯——从安全文化到核心竞争力

2008-06-18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将这句格言放进安全与习惯的关系论述中,在一连串的恶性事故统计前,不良习惯的可怕之处一览无余,避免了这些事故,好习惯何尝不是最好的财富?

  所谓“习惯”,在字典上的解释就是由于重复的练习而固定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人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大多数的日常活动都只是习惯而已,这些习惯小到啃指甲、握笔姿势、说话音量等微不足道的事情,大到关乎身体健康和安全的事情,比如开车系安全带,定期进行体检等。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和惯性。在安全方面,这种影响会强烈得多,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或毁灭性的。

  例如,中石油川东北气田12•23事故中,现场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违规操作,在起钻过程中,泥浆的循环时间严重不足,又习惯于不按规定进行灌注,没有及时发现溢流的征兆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造成致二百多人死亡的特大井喷事故。

  而近几年,我国煤炭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屡屡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2005年,全国非煤矿山及相关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在稳定好转的情况下,仍然发生伤亡事故1928起,死亡2342人,根据事后的调查统计,在这些事故当中,90%以上都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因为不好的安全行为所酿成的苦果最终让众多无辜的人品尝。

  一起起事故的发生,如此残忍,让人难以置信,一次“差不多就行”的态度,一次疏忽,一次失误,一次巧合,事故就会无情地降临,仅仅一次,便带走了人间无数的欢声笑语,留下无尽的懊悔、痛苦、恶梦!研究表明,在1起死亡或重伤害事故背后,隐藏着29起轻伤害事故,在29起轻伤害事故背后,隐藏着300起无伤害虚惊事件,而在这些无伤害虚惊事件背后,则是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由于人们存在诸多不良习惯,往往忽视了这些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

  每一个安全事故都是一次血的教训,教训过后,事故仍然在不断的重复,社会痛苦也在不断累加,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不思悔改,难道社会在事故面前失去总结经验的能力?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经验可以总结,但保障安全的习惯行为无法靠传授或总结来养成,它需要我们自己不断训练,形成自己的良好习惯。

  “一生平安”是一句多么美好的祝福,它同时也将“幸福”与“安全”间画上了等号。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国泰民安是幸福,家庭团圆是幸福,身心安康是幸福。

  习惯在安全领域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软实力,是安全文化的重要源头,习惯一旦形成,便积淀下来,久而久之成了文化,它既是一种价值认同,也是一种行为惯性。对于习惯的形成,美籍德国人库尔特•卢因提出了“群体动力理论”,认为习惯的形成除了个人原因外,周围环境起了重要作用,如:群体习惯、规则、宣传教育、模范等。

  安全习惯需要干预和引导。“繁花似锦的花园围墙里一旦失去人为的影响,很快将变得与墙外的草地一模一样。”这既是进化论的主要观点,也是群体习惯的属性。当组织中的习惯有悖于安全文化的发展或组织的价值观时,必须及早进行干预,以避免日积月累而根深蒂固,顽疾难去;其次,良好的群体习惯在形成之初需要得到正面的积极的引导,倍加呵护以使其茁壮成长。

  国际上将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项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安全文化是否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若水,因势而为”,安全建设必须努力去挖掘与其要求相符的有利因素,并顺势而为。好的习惯不断地形成,不断地融入文化领域,它就保证了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企业的发展和一个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