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曾经多次强调,加强安全生产要重视五个要素,一是安全文化,二是安全法规,三是安全责任,四是安全科技,五是安全投入。作为一名安全生产管理从业人员,从自己长期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中,特别是从亲身参与处理的一些事故中,深刻领悟到安全文化对于搞好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首先,绝大多数事故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安全生产问题之所以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因为每年发生一百万起左右的事故,死亡十几万人,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GDP损失达6%。中国科学院院士范维唐认为这些现象预示了高风险社会的来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大都是因为人的失误引起的。安全生产管理中著名的墨菲法则说,出现的风险都是你想不到的,也就是常说的意外。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通过对55万次事故的统计分析,认为存在88:10:2的规律,即每100起事故中,88起纯属人为,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起是难以预防的“天灾”。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和事故调查的实践中,包括许多个惨烈的交通事故的调查分析中都证实,绝大多数事故是由“三违”,即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可叹这种对墨菲法则的实证成本真是太大了。许多人无视明确的安全规定,对安全工作的无知、无畏,乃致麻木、愚昧的程度令人震惊,习惯性违章违规,不知不觉地在玩死亡游戏,往往是大祸临头还浑然不觉,稀里糊涂地丢了性命,真叫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血淋淋的事故为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敲响了普及安全文化的警钟。
其次,普及安全文化可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中的损失。许多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人都知道,日本人在各类事故中死伤比例最少,因为日本作为多地震和火山灾害的国家,人们自幼儿园起便受到很多的民防训练,安全文化非常普及,人们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比较好。当前我国安全生产事故多,除了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安全投入、安全法制、安全科技和安全管理需要强化,以及同工业化初期事故和伤亡会有大幅度增加并且会大范围波动有关外,关键是劳动者和整个社会安全文化的宣传普及不够,导致许多人安全意识差,安全知识匮乏,自我保护与防范不到位。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规定,真正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安全教育普及体系。
再次,安全文化的实质是唤起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世上最宝贵的是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权是人一切权利的基础。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成就,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但日新月异的工业文明也给人类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问题。有一个谚语说:“人若赚得全世界,但陪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他拿什么换回生命呢?”大量事故背后隐含的是缺乏对生命的尊重,缺乏对别人、对自己生命的尊重,缺乏富有爱心仁心的人文关怀。如果人们都更为关注并努力促进这种人文关怀,便会真正树立起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别人伤害的安全意识,那么大量的安全生产事故完全能够避免发生。
无数的事故和安全生产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水平、劳动管理水平,以及国民素质、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特别与各类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素质密切相关。所以,安全生产管理固然需要投入、技术和经验,但更需要甚至有时是只需要一份良好的安全意识。所以,正如李毅中局长所说,搞好安全生产的首要关键,是在全社会大力普及宣传安全文化。
上一篇:长江航道安全文化的思考
下一篇:企业安全文化的思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