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由“木桶理论”谈安全文化

2009-03-11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如果站在个人的角度,安全就是一根生命的弦,失去了这根弦,生命的天平就会倾斜。

    如果站在家庭的角度,安全就是一种生活的责任,丢掉了这种责任,就等于抛弃了幸福,失去了爱。

    如果站在社会的高度,安全就是一种政治觉悟,丧失了这种政治觉悟,必然会殃及国家安宁,危及社会稳定。

  让我们的目光投向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煤矿瓦斯爆炸伤亡**人!

  **交通事故伤亡**人!

  **施工坍塌伤亡**人!

  **发电机烧毁损失**万元!

  **事故全停损失**……

  一组组惊心的数字,让我们看到各行各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重特大事故屡屡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屡受重大损失。

  痛定思痛,悲剧不能再重演,这是人民群众的共同的心声!

  中电投集团公司,一个组建不足两年的现代特大型国企,处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面向社会、面向社会公众发出《安全政策声明》这样负责任的承诺,让人倍感振奋的同时增强了信心和希望。

  “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与加强管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事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安全理念中的一段话。加强安全管理成为预防和减少事故的重中之重。由此,笔者联想到现代管理学中的一种现象,就是:一个木桶,由10块木板组成,其中9块长木板,1块短木板,它的储水容量,不是取决于9块长木板,而是取决于那块短木板。这一现象,被管理学视为“木桶理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不仅要顾及“群体”,更要重视“个体”。正是许许多多不起眼的小事,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重重隐患,酿成了事故恶果:忽略了一根随手应该拆除的临时短接线,就可能引发一场短路事故;忘记核对设备的编号,就可能导致误入带电间隔;不注意检查设备状态,就可能造成带负荷拉刀闸……。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过是举手之劳,可一旦被忽略后,便为事故留下了重大隐患。事故防范的着力点,不仅要放在整个生产岗位,还要放在那些最易影响安全的部位,突出重点才能事半功倍。要把确保安全生产的落脚点放在每道生产工序的作业流程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杜绝“短块木板”产生的负面效应。

  对待工作,最重要的是态度。发电厂运行工作,周而复始,十年如一日,而真正对待安全的态度又是什么呢? 是在安全规程和安全制度的保护伞下,循规蹈矩,享受生活?还是用防盗窗和防盗门把“安全”锁在家中,自我封闭,自我保护?我的回答是:保护伞下的安全是苍白的,经不起风吹雨打,上锁的安全是危险的,祸起萧墙时悔之晚矣。古希腊哲学家德谟珂利特的名言:“一个人永远不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辨证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是在运动着、变化着的;同是一条河,当你第二次跨入时——那怕是瞬间——它已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那条河了。虽然日日讲安全,月月搞活动,年年进行安全大检查,但安全生产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曾经对一位教电机的老师印象深刻,不是因为他讲课的内容,而是他的开场白与众不同,至今还记忆犹新:你们今后大都将在电力企业工作,不管在什么地方工作,安全就是生命。而想要安全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严谨甚至该成为你们的生活态度!曾经对严谨二字耿耿于怀,不满于它将成为我还年轻还充满幻想的生命旋律的基调。现在已明白了那位老师的一片苦心。只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使我们正确对待各项工作,才能使我们自觉执行各项规章,使自己远离危险,才有安全。因此,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必须不断地去探索、去深化。

  集团公司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是一种人性化的安全管理制度。怎样将“安全第一”化为我们工作中的准则和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是安全文化体系首要解决的课题。安全文化有多种表述,但都脱离不了“以人为本” 的实质,它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倡导、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电力员工的安全生产素质,真正从“要我安全” 转变到“我要安全”上来。所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安全素养、安全思维、安全意识、安全伦理道德这些无形的境界,需要用安全文化建设来培养、影响和造就。只有靠安全文化的不断熏陶和影响、渗透和默化,培育出安全文化素质较高的员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才能取得最大绩效。同时也看出,安全文化建设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而是安全管理有益的补充。

  如果说,安全生产是个“三角形”的话,那么“人”、“设备”、“环境”即是它的“三个顶点”。 我们蒲山发电运营中心自两台机组投产以来,正是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设备整治,营造安全氛围,脚踏实地,逐步夯实安全基矗“以人为本”一直是我中心职工奉行的原则,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一直贯穿生产工作始终。设备只有可靠、万无一失的运行,才能确保电力生产的顺利进行。环境则是安全生产稳步发展的保障。以人为本,营造安全生产的大环境,使安全文化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全方位形成一种“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的安全理念,真正把安全放射扩散到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点上,是主动非有不可,而非被动可有可无,那么,安全文化就不只是理论研究,而是每个电力人的行为准则和必修之课了——甚而成为一种与生俱来的附属。

  至2004年6月18日,蒲山发电运营中心已经实现了安全生产1645天,已经荣获了“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的光荣称号。面对新的征程,新的挑战,蒲电人正披波斩浪,直挂云帆走向明天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