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我国工伤事故历经的四次高峰的教训;结合当前意外伤亡事故的严重势态,阐述了安全及安全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评价了我国实现安全活动的两大创新理论;解释了当代人的安全第一公理概念,研讨了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养成、大众安全文化、安全生产与安全文化等重要问题;介绍了弘扬与倡导安全文化的概况及深刻的时代内涵;提出了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希望和建议。最后强调:营造一个安全、少灾、无害、和谐的社会,要靠安全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兴旺和安全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安全文化的作用既现实,又长远,随着社会文明和人类活动领域的拓展,安全文化必然成为保护人民身心安全与健康、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安全文明生产的精神支持和物质动力。
【关键词】倡导 弘扬 安全 文化 减灾
一、 安全与安全文化重要作用及深远意义
当前重、特大伤亡事故频发,群死众伤后果极为严重,财产损失也特别巨大,为市场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同时给社会的安定造成了负面影响。为何流淌这么多鲜血仍唤不起国民对安全的觉醒?为何付出了这么多人的生命还不能阻止大众继续奔向灾难和死亡的深渊?为死者痛泣、悲愤、凄惨、鸣冤,也为幸存的孤儿寡母,老弱病残、破碎的家庭,心碎、呐喊。人人都知道爱惜生命;个个都愿意安全生产;谁都需要设法死里求生,消灾避难;谁都想学会自救互救的本领,应急脱险。但是,这一切安全的理念和安全行为,只有那些高水平安全文化素质的人才能实现。
2001年以来,我国意外伤亡事故出现了动荡、上升的趋势,最近几个月,特大事故高发,死亡人数之多,财产损失之巨,令人深感忧虑。为黑色的7月哀声所震撼,在悲痛和良知交感之余,留下更多的是沉思与茫然。为什么在国家进行政治运动,政府机构进行调整,经济体制发生变革的不同时期,总要以人民的生命和鲜血负出巨大的代价,事后才来“亡羊补牢”。似乎国人认为中国人多,意外伤亡事故难以抗拒,死几个人也习以为常;而更多的人认为,听天由命,生死在天,麻木不仁。当然,这种旧传统、老经验、讲宿命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么,其顽症之根源究竟在哪里?
笔者认为:祸根在于低素质的人。一是人贫穷;二是人愚昧。贫穷靠人的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可以改变的,但脱贫致富首先而必须要以保障人的身心安全为前提;而愚昧无知是可以通过文化教育进行启迪和开化,塑造出具有科学知识和正确思维方法的高素质的人。劳动脱贫要依靠科技,而文化是科学技术的真正母体和基石。解决人的身心安全问题,要靠倡导和弘扬、宣传与学习安全文化,不断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才能使大众自律安全。因此安全文化才是解决我国意外伤亡事故的金钥匙。
倡导和弘扬、宣传和学习安全文化的重要作用及深远意义在于:
(1)在全国营造珍惜生命、善待人生的安全文化氛围,形成科学的安全习俗与安全行为,这就是实现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活动的根本所在;
(2)有目的、有意识、不断地培养和塑造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思维、安全行为、安全价值观、安全哲学等,依赖于安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依赖于安全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使民众受益于安全文化的薰陶;
(3)开诚布公的告诉大众,政府、社会有义务为人民提供学习安全科技文化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和条件,人民有享受提高安全文化素质的学习和教育的权利;
(4)通过安全文化的传播和教育,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学会消灾避难、应急救护的方法,安全科技文化知识和技能是预防和减少意外伤亡事故的灵丹妙药;
(5)倡导、弘扬、繁荣安全文化,不仅具有保障安全生产的现实作用,还为预防或减少伤亡事故提供了最有效的方法,具有保护生产力,促进安全生产发展的深远意义;
(6)安全文化靠人民世代传播、优化和繁荣,与人类生存发展同生共存。安全文化是人类文明和文化宝库中最璀璨、最珍贵的部分,也是企业安全文化、社会安全文化、预防安全文化、大众安全文化的基础。推动安全科技文化进步,发展安全减灾科技文化产业是营造安全、少灾、无害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和牢固基础。
(7)人的生存权,劳动权,属于人权的基本内容,保护人民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就是维护人权的具体表现。人权问题也属于于安全文化研讨的范畴之一。因为安全文化是尊重人、爱护人、保护人的文化,安全文化体现了维护人的尊严和满足了人对自由的基本要求。
二、我国实现安全活动的两大创新理念
建国以来,我国伤亡事故出现过四次高峰,均发生在政治变革,经济变革、体制变革的动荡时期,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历史教训表明,伤亡事故高峰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科技支持、全员安全文化素质三大难题。前两者取决政府的决策力和宏观调控力,还依赖于工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而后者则依赖于全员(全民)对安全的认识和安全自护能力的提高,同时依赖于政府、社会、家庭对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投入和参与程度,也依赖于安全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昌盛。
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总是勇往直前的,因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通过实践和研究,总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笔者认为,我国人民在实现安全活动的领域内,已有两大创新的理念。
(1)安全文化的理论
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安全文化的理念,应该说是对安全本质认识的升华,是对传统安全理念的突破,是深层次的人因工工程开发,是企业安全文化、大众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的理论基础;
(2)安全科学学科创建及其拓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劳动保护界的学者、专家,提出了劳动保护科学体系的构想,经过10余年完善和奋斗,1992年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建立,在中国成为一级学科。20世纪末,我国一批学者提出了安全、减灾、环境科学的交叉融合的大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构想,这是对我国安全科学技术学科建设的完善和拓展,为我国安全科技进步奠定了理论基础,系统地提出了安全工程技术手段和方法。
笔者认为:这两大探索课题和研究的成果,应该看成是对安全理论、概念、体系、知识的某些创新。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将成为人民从事一切活动,实现安全、健康、无害、少灾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基础;大安全观的安全、减灾、环保科学技术体系将成为人类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的科学技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三、关于安全第一公理
人类的生存、繁衍,社会的文明,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如果没有安全作为先决条件,没有安全的物质及精神财富为其奠定基础,当代各国的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全世界人民所有的物质及精神需求,一切都无法实现。
著名的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其《激励和人》的论著中指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维持人自身生存和延续的生理需求、安全(含健康)保障的需求,其次才是社交活动、尊严地位、自我实现的需求。见图1。
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文化及信仰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以不同的文化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层次需要。Maslow的层次需要论对当代人而言,有了新的解释。由于人类积累和继承了悠久的文化,同时以不同的文化方式生活和工作,因此,需求的内容和层次秩序也会不同。这种需求是受前人的文化和当代人的文化强烈的影响、启迪、新构和发展。对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必须符合科学的规律和必要的经济基础,受每个人的文化程度及科技知识,传统观念,社会习俗、思维方法所限制,还要受到社会伦理道德和法规的约束。
图1 Maslow的层次需要论示意图 图2 当代人层次需要论示意图
笔者认为,人类在生存、繁衍和发展中,当代人必须首先解决自己的食、衣、住、行即生理要求,同时还必须创建保障人进行一切活动的安全条件和卫生环境,包括生理活动在内的安全需求。两者相依并存、互为条件,不能分离。生理需求没有安全条件和卫生环境为先决前提,生理活动也无法进行,生命就无法存活与延续。可见安全的需求在生命繁衍和人类生存中,是何等重要,它的重要地位和层次中的级弟是不能改变的。这就是安全第一公理。
笔者认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安全文化”就是把安全放在第一,放在超越一切的位置。核电工业的安全文化应该成为工业安全生产和安全、无害、持续发展的典范。当代人的生理的需求,必须受到安全需求和伦理道德的限制。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知识经济时代,“安全第一”、“安全为大”、“安全至上”、“安全超越一切”的理论,体现了21世纪人类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大安全观,安全系统观和安全人因工程观。
这就是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至上的道理,这就是简明易懂的安全第一公理,在一切经济建设活动中,在一切思想政治及组织工作中,必须遵循上述原则,安全第一公理的实质就安全高于一切,其目的就是,把关爱生命,珍惜人生,保护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放在超脱一切的位置。当代人的层次需要论的新解释,见图2。
四、大众安全文化素质的养成
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思维、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伦理道德、安康自护技能等等是从何而来?又如何养成?不是天生的,不是遗传的,人从有生命之时起到降临世界,对安全是一无所知的,是靠后天逐渐学成的。人的安全素质主要靠呵护、教育、培养和文化,通过政府、社会、家庭对人(孩童)的安全教化,使人对安全及自护的知识和技能由无知到局部有知,同时在遭遇各种风险和灾害的实践与争抗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融合提升,优化发展,形成每个人活动的安全行为和自护本领。
任何人的安全文化素质的养成,都只有靠安全教育,靠安全实践活动,靠安全文化不断的熏陶和影响,靠新闻媒体的宣传,靠安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安全文化产品的渗透和默化。无论何时,政府、社会、家庭均有义务为保护人民的生产、生活、生存活动的安全与健康而承担责任和风险,为人民大众提供和创造安全科技文化素质的养成的机会和条件,这种义务是光荣的、艰巨的、长久的、不容推辞的。“知识无涯,学习无境”,人在学习中提高,人在实践中文明。“活到老、学到老”,要安全、要文化、要文明、这是前人安全教育告诫后人的益训。
五、大众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存、生产、生活领域中,为保障其从事各种活动的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为实现安全或预防事故所有的工具、器物、设备、材料、仪表、预警系统、减灾防灾物资等均属于安全物质文化的范畴;安全哲学、安全生命观、安全价值观,安全科学、安全文艺、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法规、安全教育、安全伦理、安全习俗等属于安全精神文化的范畴。
安全文化是保护大众从事一切活动而保障其身心安全和健康的有形与无形的东西,是在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不断的总结、传播、优化、发展、繁荣。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发展,人民对安全需求的变化,安全文化就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和新的内涵。20世纪末,出现了乡村城镇化,城镇都市化,都市社区化的趋势,人类社会的安全、减灾、环保及人性化也成为新世纪的追求目标,还应运而生了城市安全减灾文化;社区安全文化。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了超越一切之上的“安全文化”理论及其建设方法;香港推行了港民“工作安全文化”活动;韩国的总理大臣为首,在全国开展的“安全文化运动”;国际十年减灾委员会提出了“预防文化”;世界卫生组织(WTO)已在全球百余个城市推行社区安全(安全、保健)文化建设,香港特别行政区就是WHO推行社区安全文化的试点;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取得了进展。
安全文化的内涵不断注入了时代特征和大众安全需求的内容,不断优化,繁荣和发展,同时安全文化又时时刻刻影响着人民的安全思维,安全观念,安全行为。无疑,通过传播安全文化的各种途径,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渠道,极大的影响着大众的安全观和价值观,使其安全文化素质迅速提高,
安全文化的传播和弘扬给大众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带来恩惠,同时也成了保护大众安全、卫生、舒适、高效、无害从事各种活动的安全保障。
六、 安全生产与安全文化
生产活动是公民谋生的手段,人民要求生产安全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已写入宪法,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劳动保护国策,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这足以说明安全的重要性。因为安全涉及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损失;涉及到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和成效;涉及到社会稳定和安居乐业;涉及到公民的基本权益及人权的保护。
伤亡事故常有发生,从产生的机理看,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间的正常关系失控而产生的不安全行为后果,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因此,安全问题并非只发生在工厂、企业或劳动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活动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据国内外大量伤亡事故的统计数据表明,在生存、生活领域的意外伤亡事故远比工业(工、矿企业)生产领域的事故为多,其比例约为4﹕1。
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决不能忽视非生产领域的安全,安全文化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的范畴,特别是人的安全思维、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安全行为、安全法制观念、安全科技水平等体现了当代大众的安全文化素质,由于经济基础,物质条件、管理方法、科技进步、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局限性,往往造成了对事故和风险分析与判断的失误,因而使事故隐患仍普遍存在。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应该是预防事故的高效而明智之举,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必然推动安全生产的发展。
七、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的概况及其时代内涵
预防事故和意外灾害的发生是技术问题,是管理问题、是认识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人的安全文化素质问题。近20年来,世界军事工业,航天工业,核工业及原子能发电站的快速发展,意外灾害和重大事故带来了巨大损失和意想不到的恶果,人们清醒的看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决非是一种简单命令或强制手段就能凑效。1990年前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安全文化的理论和安全科学方法,1992年我国核工业及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一些专家也开始探索和研究安全文化。1995年和1997年,由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和一些单位共同发起,分别召开了“全国安全文化高级研讨会”和“中国安全文化推进计划专家座谈会”。随后,一批安全文化的专家、学者的才华初露,一批安全文化的论著问世(近20部),直到20世纪末,一些工业(行业)开始深入扎实的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例如陕西长虹彩色显像管厂、白银有色公司、广铁集团等,已初步取得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安全文化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由人民创造,传播、优化、发展至今不衰,工业化进程和高技术应用中事故和危险不断引发,促使人们挖掘和细琢安全文化的遗产,同时注入了各个时代文化的特点,不断发挥安全文化博大精深的动力和内功,继续充实,发展和繁荣。笔者认为,不可低估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的功绩,当今至少有两点是其不可磨灭的,极为深刻的时代内涵。
其一,安全文化突出大安全观,大系统观、大协调观和人本思想;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生产、生活、生存领域内人民从事一切活动的安全与健康问题,是历史性的、划时代的变化。从概念,内涵、领域、学科等方面有历史性的拓展,把灾害与风险看成是由自然的、人为的或两者共同作用的恶果,提出建立和开发安全文化产业的构想以及推动安全科技文化发展的计划。打破了安全(或事故)的时空局限。更加突出了从事一切活动的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珍惜人生,尊重人权,保护人民的思想。
其二、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推崇大众安全文化,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突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安全文化在精神文化、智力开发方面,在安全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技术方面,在安全高技术的转换和应用方面都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1)安全文化溶涵了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安全文化保护了人,保护了从事一切活动的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预防、减少或控制灾害与事故,极大减少人的伤亡,其结果保护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减少设备、设施的损失,减少原材料的损失,用低毒材料替高毒材料,用无毒材料代替低毒材料,保护员工安全与健康,实质上是保护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不断提高人(劳动者)的安全文化素质和自护应急能力,关爱生命,尊重人权,保护人的安康也是极大的保护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
(2)安全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安全文化是保护人民活动的安全与健康的大众文化。只要有人存在,人就要人从事生产、生存活动,自然就有保护人在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问题,这属于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问题,也必然会成为当代先进安全文化的泉源和动力。任何时代,任何地域的安全文化,都是经过传继、优化、融合、发展而成的,既有时代特征,又反映人民最新安全需求的新文化。安全文化的优化、发展、繁荣的科学机制伴随社会文明、科技进步,和安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而永盛不衰。
(3)安全文化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安全文化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加体现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从政府责任,社会支持、工业界的投入和家庭参与,用最广泛的社会组织形式,保护最广大人民最切身的利益——安全与健康——生命,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文化的氛围,体现了人人参与,八方关爱,珍惜人生,大众受益。
八、建议与希望
为使安全文化活动深入开展,需要得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领导和有关司局的支持和指导。因此,有如下建议和希望:
(1)建议由局法规司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的宣传活动和普法教育,成立专门机构认真组织好每年的全国安全生产周活动以及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做到提高质量,讲求实效,普及法规,活而不乱。
(2)希望局法规司牵头或受权有关单位尽快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界和安全科技界的报刊杂志联谊会,加强法规政策的宣传和舆论导向工作,建立起系统的安全信息情报网,做到政令畅通、信息共享。
(3)建议局法规司、人事培训司加强对《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尽快与国家教委沟通,解决好全国具有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办学和学科、专业发展问题。重视高层次安全科技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全国安全生产人员的素质提高。
(4)为深入探讨安全文化,开展大众安全文化活动,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促进安全生产,保护大众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希望在法规司的指导下,成立全国安全文化研究会,组织国内安全文化专家、学者和爱好者从事理论和实践工作,开展安全文化的普及宣传和公益性活动,为安全生产工作服务。
(5)建议在局法规司的领导下,筹建安全文化基金会,支持安全文化公益性活动,开展安全文化及科研活动,奖励对安全文化建设有突出贡献的积极分子,编发普法及安全科普读物,免费发放安全标识和挂图、海报;举行安全技术及救灾应急讲座等营造安全文化的全国氛围。
(6)建议局法规司、人事培训司与国家教委协商,在中小学增加安全知识课,在大学开设安全工程技术选修课或举行安全文化讲座,安全文化素质提高从孩童,从学生抓起。
九、尾语
“安全第一”公理是一看就明,一讲就通,但一做就难,甚至有些人明知故犯。要真正落实“安全第一”,关键在于政府、社会、人民对安全的深刻理解和实践活动中的自律,这就归结到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的问题上,倡导、弘扬和传播安全文化是一个使12亿人生产、生活、生存的安全与健康大事,是长期的、世代努力而不断投入与人生存相伴的伟业,是一座与社会发展共存的全民安全文化教育的高等学府和科学殿堂。
无论是安全管理、安全科技、安全法制,都不及安全文化的倡导和弘扬的效果和威力,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以安全文化的形式、方法、手段,通过潜移默化,以最平凡、最有效、最深刻的安全文化内容及活动方式来影响全民的安全思维,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文化是由人民创造和发展,同时又用其保护和关爱人民。保护人民安全与健康,关爱生命,尊重人权是大众追求的时代文明,也是安全文化的真谛。营造一个安全、少灾、无害、和平的世界,同时也发展和繁荣了安全文化,这就是新世纪人类的共同义务和神圣责任。
参考文献
1.徐德蜀. 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年12月.
2. 徐德蜀、金磊、张国顺. 中国企业安全文化活动指南. 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6年4月.
3. 徐德蜀.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论.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年3月
4.徐德蜀.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工业气体安全. 2000年1—4期;2001年1期、2期.
5.金磊、徐德蜀、罗云. 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 许昌: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8年12月.
下一篇:安全文化的经济供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