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关于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思考

2009-04-13   来源:华北制药集团公司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所谓制度文化,是围绕企业核心价值观,要求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行为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综合。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关系到企业能否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关系到企业文化能否有生命力,能否持续长久,也是一个企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从企业管理实践来看,制度文化建设的必然性主要表现为:1、制度文化建设是实现价值观深植的需要。价值观深植,就是要把企业统一的价值观转变为各个部门、子公司的具体理念。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价值观是“源”,制度是“流”,要形成价值观之“源”转化为制度之“流”的过程。在企业统一的价值观指导下,不同的职能部门要提出符合自己角色要求的经营理念,同时也要制定与本部门和子公司经营理念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战略性地实现企业价值观或使命。2、制度文化建设是制度管理的升华。当制度内涵未被员工心理认同时,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文化”,至多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没有监督,工人就可能“越轨”或不能按要求去做,所以其实现成本非常高。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文化,人们会自觉的、热情地从事工作,其实现成本会大大降低,并且工作成果显著。3、制度文化建设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建立一个得到员工认可、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把企业理念和行为准则制度化、规范化,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序开展。

    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理念、规则和行为不断强化的过程,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和沉淀所凝聚的力量,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我们认为,应从解决制度文化建设现状的文化根源切入,审视制度的“价值”、“流程”和“执行”入手,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一、从审视制度的“价值”入手,抓住制度文化建设的基本点

    1、制度与文化的匹配性。一种新的文化价值理念被接受,不能简单地通过对旧价值观的批判来实现,必须借助于制度化的力量引导员工逐步接受新价值观。制度化是为了让员工更好地理解和落实企业的价值观,是固化企业文化的过程。所以在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时,必须要掌控好企业文化与制度的匹配性,防止“知行不一”现象的发生。即,凡是企业文化理念提倡的,必须在制度中有解码、有体现;凡是与文化理念相悖的内容,必须修正或废弃,防止现有的刚性的制度对文化理念的抵触和侵蚀。

    2、可操作性。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相关的工作流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而不是按照过去的职能模式将规定写出来就万事大吉了。制度语言上要注意将国家法律法规、上级政策精神转化成本企业熟知的语言,具体制度条款措辞严密,提高制度的可执行性。

    3、公正性。避免“属手电筒的——光照别人,不照自己”现象存在,制度起草部门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必须把自己也置身其中,不仅仅赋予权利,还得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说,不能光要求别人在什么期限,完成哪些工作,还得约束自己在同一工作流程中什么时间节点,完成什么工作内容,达到什么标准。只有制度相关方权责平衡,具有了公正性,大家才能服气和接受。

    4、公认性。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应该是部分精英制订和决定的,也不仅仅是公司领导和制度员的事情,必须在一定范围听取员工意见和想法,征求员工的建议,然后集中民智,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具有公开性、公共性。同时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既要给人以约束力,更要给人以动力,为职工自我发展、自主管理打好基础,从而赢得大家认可。

    二、从审视制度的“流程”入手,抓住制度文化建设的支撑点

    1、制定流程制度。很多时候是即使个体能力再强,如果流程设计有问题,也不会有很好的结果。制定实体制度的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程序制度,进行系统设计。比如《基本行为准则》等文本,规范制度的制定、贯彻、实施。

    2、形成制度建设的循环系统。建立与制度相匹配的推行、检查、评估体系,定期监督检查制度的推进与执行情况,特别要强化“责任倒查机制”,提高执行力。同时,还要及时组织制度的补充完善工作,保证制度的有效性、科学性。

    3、关键节点设计。在工作流程中,充分考虑变量因素的前提下明确各环节的责权,以解决目前出现的跨部门制度在衔接、配合上存在障碍的问题,保证跨部门工作衔接的关键节点对条件变化的适应性,使组织在配置资源、解决问题等方面满足客观情况变化,避免出现“个人无责、组织有错”类似事件的发生。

    三、从审视制度的“执行”入手,抓住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点

    1、执行的普适性。制度的公正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实施中。企业中的任何人都要受到制度的约束。制度对事不对人,无论谁触犯了它都要付出代价,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称。

    2、执行的刚性。制度的有效性不在于制度设计多么精良、多么科学,而在于是否严格的执行和落实。提升执行力首先要树立制度的威信,通过制度的设计和实施贯彻市场意志和领导意志,制度既定则必须严格贯彻和落实,不可以因为特殊情况而给执行打折。要加大监察力度,及时发现违反制度的行为,做到疏而不漏;摒弃“好人”思想,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予以严惩,提高制度违约成本。提高制度的权威性,真正让制度成为人们行为的底线、高压线。

    3、领导的身体力行。理论上讲,领导者对制度执行的身体力行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具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避免领导对制度的不熟知而发生“以言废法”、“批示代替制度”;反对领导有意无意对于下属不执行制度的放纵,以致使“老实人”吃亏,致使制度不被尊重,甚至被架空。通过领导的身体力行,压缩破坏制度执行的“潜规则”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