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关于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09-07-10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空管安全文化建设是民航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民航“安全第一”,一切工作以安全为中心的观念已牢固树立在民航每个干部员工的心中,空管作为民航的直属部门,工作性质与安全关系更加密切,也更加注重强调安全。实际上民航很早以来就形成了一种“安全”文化,空管成立以后,“安全”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并在逐步形成空管独特的安全文化。随着民航不断的改革发展及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思维观念的不断变化,空管安全文化建设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符合时代发展潮流。这样,空管的安全文化才能更好地为安全服务。

  一、明确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任务和内容

  重视和加强空管安全文化建设,一要明确空管安全文化的内涵。空管安全文化是指空管在飞行安全保障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为空管全体员工认同的“安全第一”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是在空管这一特定的行业环境中工作的全体成员的一种共同追求。二要明确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任务。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空管全体成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充分调动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营造一种人人讲安全的氛围。三要明确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应包括空管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创新文化,观念文化是空管安全文化的内核。

  二、增强空管干部职工的安全文化意识

  空管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空管安全管理目标的关键。加强空管安全文化建设,对于制定和实现空管的发展规划和安全管理目标,激发和凝聚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飞行安全保障及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空管的干部职工,必须自觉增强安全文化意识,自觉成为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

  第一,增强管理者的安全文化意识。管理者肩负着安全管理目标的组织实施,管理者的观念、指导思想及专业知识,直接影响着安全目标的实施。因此,管理者应增强安全文化意识,理解空管安全文化内涵与作用,明确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要加强学习,首先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空管发展与改革的根本指针,把空管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其次要学习有关的飞安全保障的理论知识及相关安全保障条例、条令及法规,了解和掌握安全保障规律,树立起“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

  第二,增强员工的安全文化意识。员工是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安全目标的具体实施者。员工的安全文化意识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安全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要抓好员工的观念的转变,促进员工树立“安全第一”思想观念。可以通过举办安全教育、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保障技术比武、安全论坛及开展提安全合理化建议、安全保障经验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员工观念的转变,提高员工对空管安全文化的认识,增强员工对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使员工成为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主动者。

  第三,培养员工对安全文化的认同感。员工的认同感就是单位凝聚力,而要想培养员工对安全文化的认同感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营造真实的安全文化,要广泛地征求意见,让每个人参与,在参与当中使每个人认同。因为文化毕竟是属于单位的,并不随着某个高层的变动或管理者的离开而变化。二是要使安全文化的精髓在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上体现出来,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安全文化的建设是体现在我们每一项政策,每一件小事,每一个决定里,同时然员工切实感受到安全无小事,而并不在于好的口号,动听的宣传语。

  许多企业提倡“创新”的企业文化,但在日常管理及机制上不但没有鼓励创新者,反让创新者感到很为难。安全文化的精髓必须存在于良好的机制和氛围当中,在制度和流程当中体现出来,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加强以安全为中心的制度建设

  安全文化的形成与制度的建设是分不开的,一个没有任何制度的单位或企业是形不成文化的。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科学的积极的安全制度设计,能降低安全方面的风险、提高安全系数。

  通常,我们可以将安全保障制度简单分为5种: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规定,安全管理办法,安全实施细则、安全工作条例。就目前来看,空管在安全制度建立了不少,比较健全,基本覆盖了空管的各个方面。并形成了用制度规范行为、按章操作的机制,提高了飞行安全保能力。但在做好安全制度的系统化与有机整合方面,还应从以下四方面加强:

  一是进一步深化对制度功能的认识,不断加大推进工作制度化的力度。制度的功能在于规范和约束行为。由于行为主体存在人性弱点、行为能力差异以及行为环境的不断变化,制度规范和约束的功能指向往往侧重于消解人性弱点、增强行为能力和克服客观环境不利因素。美国经济学家康芒斯将“制度”定义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则进一步解释了这种“规范和约束”的机理。我们在强调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的同时, 应该重视制度的功能和力量,虽然两者都很重要,但却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在推进制度建设的进程中,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这是对制度及制度功能的深层次把握和运用。

  二是应当着眼于机制的建立完善,努力实现制度在更高层面的系统整合。按系统论的观点,机制就是系统内在规律的表现形式与作用过程。在若干制度构成的系统中,制度的相互作用和实际运行就构成了机制。小平同志讲“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地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同样,好的机制能事半功倍,坏的机制却使坏者更坏并造成恶性循环。

  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应当注重发挥制度的整体功效,着力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这个制度系统中各部分既各有分工、互不冲突又相互联系、协调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制度建设所追求的已不是某一项制度的创新,而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加强制度间的联系和对接,对制度的功能进行整合,形成良性机制。作为一个整体,全局的各项制度之间应当协调一致,如果各部门的制度互相不能够协调一致,遵守制度的人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建立完整统一的制度体系,应当将各个部门制定的内容相似的制度进行统一设置,建立起一整套约束、规范、激励、监督制度,通过这样一套整体的制度,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功能,也使按制度办事的人有统一的标准可循。加强制度建设应当要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制度建设关键是要管用、可行。制度都是人订的。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空管的发展而不断修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针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和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具体实在、切实可行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