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如何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009-08-19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是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观念、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工作态度,是企业所认同和接受的安全原则和安全生产或安全生活的行为方式。

  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提倡“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价值观;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反对管理工作中的好人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三杜绝现场人员的“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培养人人遵章守纪,人人反对违章的良好习惯;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五坚持预防为主,措施在前,预控在先,防患于未然;六借助安全体系建设等标准化、程序化的手段,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安全的奖惩激励机制,构建保证制度落实的基础平台。建立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一、领导重视、身体力行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各级领导的安全文化素质和身体力行抓安全的态度。企业领导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时刻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用自己对安全生产的责任心,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企业的每一名职工,进而通过严格的奖惩实践不断强化安全观念,才能有效地加快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虽然有其突发性和偶然性,但事故是可以预测、预防和预控的。“预防为主”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而且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远远高出事故整改的“产出比”。因此,企业领导必须坚定事故可控的信心,要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一以贯之地身体力行,严于律己,敢管善管,尤其要对安全投入不打折扣,处理安全问题不手软,动员一切力量,调动一切资源,搞好安全生产。

  二、培养员工良好的安全习惯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良好的安全习惯产生正确的安全行为,安全习惯是人固有的思维定势,安全习惯表现在工作中,就是人在安全生产时潜意识的行为、工作方式等。有时,安全措施可谓完善,职工的安全知识也掌握的全面,可仍旧会发生安全事故。为什么呢?最深层次的原因是职工的安全意识上不去,安全习惯不正确。

  良好安全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有来自于如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的熏陶、社会教育、社会传播工具和社会舆论等因素的影响;也来源于个人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对自身一系列安全价值的认识,它是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出来。因此,良好安全习惯的形成和培育,也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要通过对安全英模、安全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和高尚行为的肯定,引导员工躬身效仿;要大力强化安全思想教育,大力宣讲安全的目的意义,消除职工的侥幸心理、麻痹心理、松懈心理,教育引导职工工作中采用正确的安全行为。“行为渐养成,累积变常态”。当一种好的安全行为固化为一种好的安全习惯,职工就会自然而然的按章操作,不需要外在约束。

  三、营造亲情氛围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亲情是最能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安全文化建设上要注重发挥“慈母心、夫妻爱、手足情、子女盼”的独特作用,把亲情融入到安全文化之中。安全文化长廊、安全全家福、安全慰问信、童声嘱安全,都是已经开展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亲情教育实例。要积极拓展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域,把安全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要摸清职工所想,了解职工所盼,积极创造更适合职工口味的安全文化载体和形式。要进一步整合提炼独具本单位特色的安全文化价值理念,用人本化、亲情化的理念熏陶、感染、教育职工,实现职工安全主体意识的觉醒,切实做到尊重生命价值,关爱生命健康,真正把安全理念转化为自觉行为,自觉做到遵章守纪、按章操作。

  四、健全完善安全机制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体现是行为安全文化,而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一个企业,有了健全、完善、合理的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员工生产行为就有了安全的活动范围,只要未超出这个安全范围内,员工的生命和健康是安全的,生产设备也是安全的。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生产的特点,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以现场生产岗位为核心,制定出齐全、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一系列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同时,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采用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还需要在修改旧的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新的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以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消除新的不安全因素,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适应生产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如果企业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标准跟不上新的生产特点、生产规模、生产形势的要求,许多问题就会矛盾丛生,员工的生产活动就会脱离安全轨道,造成生产事故,影响企业员工的安全,影响企业生产的发展。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了完善的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还必须严格认真执行下去。按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的要求去做,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制度规定的先后程序进行标准化作业和标准化操作,即操作顺序要正确,操作方法正确,使用工具正确,作业用语和手势正确,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如果违背了这些制度和规范,就不能有效杜绝和减少生产中的事故。据统计,所有死亡和重伤事故中,属于违章的约占52%。事实证明,有些伤亡事故的发生,并不是由于安全操作规程不合理、安全技术方案不科学、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引起的,而是有章不循、不按安全规范的标准去做、工作不负责任和缺乏科学态度造成的。

  为了克服员工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脱离安全制度或安全规范所规定的标准,企业还需经常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检查监督。通过检查监督,及时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等不安全行为,及时发现、摸清安全制度及安全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漏洞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不断地总结和完善,促进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的正确有效实施。

  五、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

  安全教育和培训,能够促进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安全风气不断优化、安全精神需求不断发展。通过安全教育,能够让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安全生产认识观念,改变员工对安全生产活动的态度,使员工的行为更加符合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和要求。没有安全教育和培训,企业的安全必定落后,员工的安全素质必定低下。没有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企业就没有良好的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教育和培训,是企业安全文化发展的动力。

  企业可采取安全讲课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定期分专业组织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向员工传授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让员工能在一定时间内较系统、较容易地掌握到一些安全知识和技能;组织开展安全技术练兵活动,强化员工安全技能,提高员工在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利用交接班会、安全例会,传达上级部门的安全生产文件及会议精神、通报安全生产信息、分析安全生产形势、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对已发生的事故,及时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分析事故经过、查找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提高员工防范同类事故的能力;组织安全演讲会,用感人的事迹、亲身的经历、血的教训来唤起员工对安全生产的关心,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每年度召开安全生产表彰会,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激励员工遵章守纪。以每年的“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广泛宣传安全基础知识,传播先进企业的安全文化。通过这些有意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可有效推进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企业还可通过无意识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如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教育工具,为员工放映安全技术科教片、安全事故片,既生动又具体,把安全生产的知识融于事故之中,可使员工在娱乐之中受到教育,有助于员工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安全生产的责任;利用安全简报、黑板报,报道安全新闻,宣传安全知识,培养员工对安全行为的崇尚和自觉遵守安全纪律的品质;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寓教娱乐的活动,将科学性、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多方面多层次地受到安全文他的熏陶。

  六、先进安全的设备设施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生产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是企业安全文化在物质方面的重要体现。本质安全是指生产设备、工艺过程以及作业环境的安全不是靠外部采取附加的安全装置和设施,而是靠自身的安全设计进行本质方面的改善,即使在产生故障或误操作的情况下,设备和系统仍能保证安全,尤其是那些危险岗位和人的能力难以适应和控制的场所。因此,提高本质安全是保障安全的最根本途径。

  生产现场所有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安全活动方面所用的设备、设施、工具、仪器仪表、材料;防护(保护)用品;保健用品;预警、报警装置和仪器;事故监测、自动消除灾害的系统;保安器件;防火、防腐、阻燃、隔音、隔热、保温、防辐射防护材料等,他们本身的性能及构成的系统,是企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他们的本质安全化程度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物质条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专业落实安全责任,经常性地对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设备、仪器、仪表、报警装置、保安装置等检查,并认真维护和保养,及时消除其缺陷。搞好生产工艺、机械、设备、电气等方面的技术改造,提高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减少设备和人为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企业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对项目的选址、工艺的设计、材料的选用、仪器仪表的选型、管道设备的安装等都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安全规范施行,并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全方位监控。每隔一定时期,组织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整个生产设备设施开展安全性评价,加大安全生产资金、物力的有效投入,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逐步提高设备、设施、物品的本质安全化程度。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企业在生产实践中只有将安全理念表现在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态度及行动中,落实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将安全管理融入企业整个管理的实践中,将安全法规、制度落实在决策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行为方式中,将安全标准落实到生产的工艺、技术和过程中,才能构成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