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从电力企业自身的需要来讲,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事关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通过对电力安全生产现状的思考,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技术的措施只能实现低层次的基本安全,管理和法制的措施能实现较高层次的安全,要实现根本的安全,最终的出路还在于构建安全文化提升安全执行力。
安全文化建设是电力施工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本质要求安全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企业效益的基石。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具有三个功能:(一)教育功能。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根据安全工作的客观实际与自身要求而进行设计的一种文化,它符合施工企业的思想、文化、经济等基础条件,适合电力施工地域、时域的需求;它传递着企业关于安全目标、方针以及实施计划等信息,宣传了安全管理的成效。既具有相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具有重要的教育性,以促进全体成员产生心理的制约力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二)认识功能。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是把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相结合,使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实际转化为另一种表达形式,使之更直观具体、更生动形象,更贴近现实生活与工作,让条例、公文更易为企业全体成员所认识、所理解、所接受。(三)导向功能。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以其内容的针对性、表达方式的渗透性、参与对象的广泛性和作用效果的持久性形成企业的安全文化环境与氛围,使全体成员耳濡目染,起着直接的与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影响每个成员的思想品德、工作观念的正确形成,无形地约束和引导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
构建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就要紧紧围绕“除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任何意外和事故均可避免”的信念,确保施工安全,实现人身死亡“零目标”的基本要求来开展工作。把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南方电网公司新近颁布的“三大规定”作为构建安全文化的制度保障。在安全生产上树立管理“零失误”、行为“零违章”、设备“零缺陷”、安全“零事故”的工作理念,实现预控、可控。施工企业由于市场领域的拓展,必然面临着战线漫长、项目分散、外协队伍多的特点,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走扁平化发展之路,以网络传递为依托,建立“形散而神不散”运行机制,形成信息化协调、责任监管、目标落实的格局。一要建立科学管理体系,改善安全管理结构。制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的必然要求,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控制,推进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规范作业人员的工作程序和作业行为。二要加强安全管理队伍自身建设。从提高队伍管理素质、驾驭安全工作能力入手:一方面,安全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决策的正确性和能否实施到位,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安全管理经验交流等措施,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每个员工的生命安全,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将那些既有生产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水平的员工充实到安全队伍里来,做到“三有”,即有很高的素质、有很强的工作能力、有很好的战斗作风,进而不断提升我们管理驾驭安全工作的能力。三要抓全员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素质。要通过企业安全健康、质量、环境“三位一体”的宣传贯彻工作,使安全文化建设深入人心。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根本的安全。通过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文化熏陶、环境影响等,激发全体成员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形成全员的,安全生产思维定势。四要重点防范习惯性违章。电力施工企业是一个事故多发性行业,防范习惯性违章,重点在班组。遏止现场的违章行为,提高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既要有章可循,严格管理,也要有奖有罚,逐步完善“反违章”工作常态机制。在安全管理上,要采取培训考试、标语简报、演讲竞赛、以及“安全短信”“告别违章签名”等形式的活动,对职工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安全意识教育,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五要提高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员工的行为是靠制度来约束的,再好的安全制度,如员工不执行,干部不监督、不落实,就体现不出制度的严肃性。长此以往,员工的不规范行为将形成习惯,这就给事故的发生造成最大的可能性。因此,施工企业要以“安康杯”竞赛为契机,在加强安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强化安全制度落实机制。执行力是实现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当前,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虽然逐步在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但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在这些事故中人员责任事故几乎占了事故总和的一半。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实际行动和计划不一致;二是学习不够,业务不精;三是管理执行不到位。导致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就是安全指导思想有偏差,重视程度不够,自觉性不强,责任心不强。如再进一步细究带来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执行力的问题。
缺乏执行力或执行力不强往往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企业最大的安全隐患。提升安全执行力是实现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安全执行力,必须凡事有章可循。在安全工作上,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奖惩分明,严格考核,保证规章制度执行到位。进行建章建制,制订规则,要克服和避免管理的随意性,要避免管理的漏洞和疏忽,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实现从目标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转变,实现安全管理、安全监督的关口前移,防线前移,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和在控。
二、提升安全执行力,必须凡事有人负责。从机制上下功夫,切实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切实落实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将安全压力传递到每一位员工身上,要切实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必须对违章作业人员、未到岗到位人员、未在状态者以及事故的责任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将安全业绩作为员工的评先、评模、提拔、晋升的重要考核内容。
三、提升安全执行力,必须凡事有人监督。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加强内部的安全指导和监督。要强化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凡是涉及电网安全和企业安全的工作环节,都要落实安全责任、安全措施和安全监督。各级安全监察部门、安全监察人员必须切实负起责任,大胆工作,从严要求,不留任何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通过安全监督,一是了解基层单位真实的安全生产状况,检查各级规程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督促各级严格贯规贯制,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三是严厉查处各类违章行为,纠正在安全生产中的偏差。四是在检查中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和隐患,及时提出解决预案。
四、提升安全执行力,必须实行“制度管人”的管理方式。要建立一个更加开放、透明的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一个顺畅的内部沟通渠道,更重要的是形成规范的“以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的管理制度。实行“制度管人”的管理方式,能将管理职能化、制度化,明确管理者的责、权、利,避免“多头领导”,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执行力。制度制定后关键在于执行。制度制定后并不等于达到了管理的目的,关键是通过制度管理实现有序管理,使管理有法可依,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在这样的前提下,员工会以制度为准绳,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指标,以强化各级人员的执行力。
五、提升安全执行力,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执行方式。执行方式的好坏,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最终效果影响颇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基层单位之间以及具体的人与人之间,都存在加强沟通与交流的问题,并且这种问题日趋重要。要大力倡导融洽的人际关系,注重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人与环境和谐关系氛围的营造。要重视对人的思想、心理的把握,及时排除人在思想、心理上的安全隐患。创造一个“人人创造安全环境,人人享受安全环境”、“环境与人、环境与设备和谐共存”的环境。形成人人关心安全、处处注意安全,共同保证安全的良好局面。
上一篇:构建安全文化常击警示之钟
下一篇:构建与时俱进的矿山安全文化新体系